永州市零陵區悟山裡村:打通基層治理最後一米,氣質和顏值雙提升

人民網長沙1月24日電 “悟山裡村的環境好、基礎設施好,但最明顯的就是村民們參與村務的積極性高,黨員承擔村裡工作的主動性更強。”近日,永州市零陵區石山腳街道辦副主任詹志英介紹道。

詹志英是一個多月前,從零陵區的另一個鄉鎮調任至悟山裡村所在的石山腳街道。

在鄉鎮工作多年的她依然被悟山裡村的“顏值”和“氣質”所驚豔到。

走進悟山裡村,一個個美麗庭院,沿著乾淨整潔的村道蜿蜒向前,村民們三五成群或坐或站,談笑屋前。

“137”機制護航村莊發展

悟山裡村位於石山腳街道辦事處西南面,由原悟山裡村和楊柳灣村合併而成,下轄24個村民小組,550戶2010人。

高質量的建設離不開強有力的保障,悟山裡村的保障,得益於村黨支部積極探索鄉村治理中黨員作用的發揮,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促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雙提升。

“在推廣‘137’管理模式後,變化最大的就是人居環境。”零陵區石山腳街道悟山裡村黨支部書記蔣先軍表示,在黨員帶頭示範作用下,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明顯增強了。

近年來,悟山裡村積極響應省、市、區建設美麗鄉村工作的號召,開展了一系列建立工作,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村莊綠化、美化、亮化、淨化成效顯著,村容村貌得到顯著改觀。

幫扶群眾的“私人訂製”

合併後的悟山裡村有80名黨員,村黨支部將黨員分為三類,一類是黨員中的能人,有一技之長;一類是黨員中的賢人,德高望重;一類是黨員中的善人,樂於助人。

而需要幫扶群眾也被分為三類:一類是有生產需求,想自力更生致富的;一類是有上進心的,不甘人後的;一類是生產生活困難,需要幫助的。

分類基本明確後,根據群眾需求,結合黨員特長,建立幫扶臺賬,儘量做到各取所需,各展所長,滿足群眾個性化需求,甚至可以“私人訂製”。

村民石豔林在外務工的時間較多,家中老人小孩留守,他坦言,家中很多事都是靠村裡的黨員幫忙照顧。

村民楊志清原本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全家的生活都寄託在幾畝田裡,在別人都致富奔小康的好時代,他家卻在掉隊的邊緣。

楊志清的責任幫扶黨員謝許平主動將他招入自己的農業合作社,從“0”開始教起,進行專業培訓還能有工資拿。

如今,包括植保無人機在內的許多農業機械楊志清都能嫻熟操作,成為一名專業的農機手。家裡的收入水平也直線飆升,最近還買了一輛小車。

“我們在全區334個行政村推行黨員包戶‘137’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鄉村治理打下良好基礎,助力全面鄉村振興。”零陵區鄉村治理辦主任李紅兵說。

對黨員身份發自內心的自豪

“‘137’模式推廣以來,村裡黨組織的領導力、組織力、號召力都明顯提升,使鄉村治理得到進一步改善,真正實現了鄉村的有效治理。”零陵區石山腳街道黨工委書記趙鑫說。

54歲的徐茂名嫁入悟山裡村已經33年,目睹了村裡這些年的變化。原本務農的丈夫在黨員的帶動下學會了建築行業的手藝,如今在周邊做建築工人,收入穩定可觀,兩個孩子已經長大成人,撫養壓力瞬減。

“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日子越過越甜了。”徐茂名所讚歎的並不僅僅是自己一家之變,而是整個村子的改變。

而這種改變,不僅僅在於村民、村貌,還包括黨員們自己。

謝治海是悟山裡村的老支書,他回憶稱,悟山裡村的民風村貌的改變並非一日之功,而是近年來,村裡不斷加強組織建設,重視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結果。

“以前村裡有位黨員,性格急躁脾氣火爆,容易和人吵架。但自從村裡強化黨建,對黨員們提出明確要求後,就沒怎麼見過這位黨員發過火了。”謝治海說,在基層,黨員就是旗幟、支部就是戰鬥堡壘,大家都盯著黨員,都學著黨員,這倒逼了黨員不斷提升自己。

對此,徐茂名也深有同感。“原來村裡有幾戶黨員家庭的衛生情況不是很好,現在比以前要好很多了,可能這也是因為他們覺得不能落後於群眾吧。”

如今,在悟山裡村,80名黨員就如同80根標杆、80把尺子。

“作為黨員,能成為‘標杆’我們也有很強的獲得感。”謝許平說,如今黨員們對於村裡的事情都更上心,參加組織生活也非常積極,覺得這是一種崇高的榮譽,是一種對黨員身份發自內心的自豪。

“137機制”剛提出來的時候,村黨支部開會進行討論修訂,黨員和村民代表們踴躍發言,結果整理出來的細則有好幾頁紙,很複雜冗長。

最後,謝治海在廣泛徵求其他黨員和村民意見後,提出了從“法、德、能、勤、潔、和、育”七個方面入手的簡潔版方案。敲定了如今的“137機制”。

謝治海表示:“村裡的事,沒那麼複雜,只要抓住關鍵就行,而悟山裡村的關鍵,就是黨建、黨員。”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總結好悟山裡村的鄉村治理經驗,完善‘137機制’,逐步在零陵區進行推廣,為實現全面鄉村振興夯實基礎。”零陵區委常委、副區長歐陽小婷說。(王義正 李紅兵 劉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