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一、引言

第40屆的香港金像獎公佈了候選名單。

由於去年金像停辦,今年選片是2020年-2021年的電影,這兩年片子都有資格參選。

今年提名的最佳男主的有4個人:林家棟,謝賢,吳鎮宇,

梁仲恆。這四位都是常見的香港男演員,尤其是謝賢和吳鎮宇更不用說了。

吳鎮宇從上世紀90年代的港片,走到今天,每一年都在進步,每一年都在突破自己。

林家棟,也早在2017年藉著《樹大招風》拿下第36屆金像影帝,每年都給人驚喜。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倘若沒有意外,今年香港金像的影帝競爭,應該會在“謝賢,吳鎮宇”中產生。

林家棟想要接著拿下金像影帝的機率比較小,而

梁仲恆還年輕,還是需要再鍛鍊鍛鍊。

如果最後還真的是謝賢,捧下金像影帝,不知謝霆鋒是否會感到驚喜又意外。

謝賢是他的老爹,老爹拿獎,他當然開心。

可,謝霆鋒去年主演的《怒火·重案》也被稱為“2021年度最佳港片”。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時隔多年,重返銀幕的謝霆鋒,在電影中的表現可圈可點。

拿一個提名,是不過分的。

還有去年,在《拆彈專家2》裡劉德華的表現,拿一個提名也沒多大問題。

可為何兩人出局了呢?

有人把原因說是——

香港金像獎重視文藝片,輕視商業片。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今年的第40屆香港金像獎的提名最佳影片也好,還是影帝影后也好,

大多是文藝片。謝霆鋒和劉德華吃虧,就吃虧在演的是商業片,而不是文藝片。

這個原因不全對。

香港金像獎是給商業片的,2003年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是《無間道》,

最佳男主是《無間道》裡的梁朝偉。

2019年,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給的是周潤發,郭富城主演的《無雙》。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事實上,香港電影金像獎在“商業片和文藝片”上還算是有權衡和比較公平的。

原因不在金像獎,一個金像獎翻不了天。

它只是香港電影文化的縮影的具象表現。

第40屆金像獎,劉德華謝霆鋒落選的根本原因是:

香港電影產業和文化機構的脫節。

香港金像的評選是由評委選出來的,這些評委受到了政策,價值觀,潮流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每一屆評委的主導權,在各話語圈的得失,都可能主導評價的價值走向。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讓人來進行評選,那就一定會出問題。

因為時代的潮流和思想,往往會影響人,也會侷限人的思想,就拿周星馳來說。

時隔30年,才知道當年周星馳有多意難平。

二、被忽視的周星馳

01:學者對喜劇的態度

周星馳是喜劇之王。

但是他7次提名,只拿過一次金像影帝。這還是千禧年以後《少林足球》拿的,而這部《少林足球》其實不能算是無厘頭喜劇了。

香港精英知識分子討厭無厘頭喜劇。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他們追崇的是“西方美學的悲劇”,喜劇在他們大多數人看來,是下賤的,是底層的產物。

在過去幾十年,喜劇難登大殿。

更何況是“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最大的特點便是:誇張的表情。

這些誇張的表情,在他們許多人看來是

不屑的,認為它庸俗,做作,低賤。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無厘頭喜劇剛開始大火的時候,

這個稱呼本來就充滿了爭議,周星馳不滿意“無厘頭”的稱呼,因為在粵語的語境中,“無厘頭”其實是貶義詞,周星馳不喜歡。

他不認為自己的電影是“無厘頭”的,是“滑稽”,是“搞笑”的,是“低俗”的。

當時,許多大眾精英不這麼想,他們覺得“周星馳做作,低俗,惡搞,無底線”

靠博人眼球賺取流量。

但時常愛周星馳的電影,周星馳主演的電影,每一部的票房都讓投資人賺的,樂傻了。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他們把周星馳當搖錢樹,但沒人正眼看他。

即便是在“兩週一成”的時代,周星馳是被忽視的。1992年,是“周星馳年”,每一部由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全部大賣。

按道理來說,總有一尊獎盃屬於周星馳,但是事實上,周星馳在那年顆粒無收。

1992年,香港金像獎把影帝頒給了同樣演無厘頭喜劇的梁家輝,原因卻有些滑稽和搞笑。

不是梁家輝演得比周星馳好,而是梁家輝“一人千面”的演技,演好了無厘頭喜劇。

如今的“謝霆鋒和劉德華”也是如此,不是他們不好,而是別人演的不一樣,足夠好。時隔30年再來看,才知當年星爺都多意難平。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那年的金像獎,周星馳尷尬地陪笑。業餘的贏了專業的,你說氣不氣?但此時的周星馳還沒有意識到他被歧視的問題。

每次去香港金像獎,他都是陪跑的那個。

他每次都覺得是自己運氣不好。

每次提名遇見的都是梁家輝,梁朝偉,周潤發,曾志偉,這樣香港最好的那批演員。

直到有天,有人捅破了這層紙。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02:不被認可的周星馳

1995年,香港金像獎的最佳電影給了王家衛的《重慶森林》,而梁朝偉則拿了影帝。

周星馳又一次顆粒無收。

而有個評委直接當著周星馳的面批評他,

說周星馳不會演戲,演技浮誇,表情誇張,沒有內涵,在戲中感受不到與觀眾的交流。

這一次,周星馳很生氣,他不是小肚雞腸的人,但是這樣去攻擊一個人,未免有些太過。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於是,1996年,《零零發》的那場頒獎典禮。諷刺的正是香港金像獎的那位評委,

臺詞正是批評周星馳的評委的原話。

周星馳不甘心,於是有了那句“

那都是世俗人對我的看法,你該不會也不識貨吧

這個問題問的其實是觀眾。

周星馳是懂表演的,像金像獎其實公認好的表演是“真實表演”,也就是《我不是藥神》裡面的那樣的具有真實感的表演。

但,周星馳不同。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周星馳的表演,需要成熟的觀眾。

他的無厘頭是在浮誇中帶著傷感的。

無論是《唐伯虎點秋香》還是《賭聖》系列,周星馳飾演的角色是極劇卑微的。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他是一個內心深情卻掩蓋了自己的真實內心,故意用誇張來掩蓋。

一個人用強顏歡笑和癲狂,來掩飾自己的難過和真實的情緒與感受。

懂周星馳的表演的人,大多數經歷了生活的洗禮和苦難的折磨,而又成熟細膩的人。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王晶是懂周星馳的。哪怕王晶早已跟周星馳鬧翻了臉,兩個人再無交集和合作的時候。

他也是周星馳對讚不絕口。

2004年的時候,王晶和周星馳的矛盾公開化,但在談及周星馳的演技,王晶說——

那個演技,我真的拍爛手掌。

前兩年,在竇文濤的《圓桌派》上,王晶又談周星馳:

他(周星馳)從來都是最好的,今後三十年都未必有人追得上。

從底層走過來,做過喜劇的王晶,

大概他是懂周星馳的過去朋友之一。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03::喜劇之王

但周星馳,還是憋著一口氣。

這麼多年來,周星馳拍了不少電影,但卻從來沒有拿過一尊大的獎盃,他要證明自己。

他要一部證明之戰。

從《凌凌漆》開始,周星馳的電影和他的表演就少了很多誇張和戲虐。像《喜劇之王》《功夫》《長江七號》,嚴格來哦說都已經不再是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電影的範疇。

這些電影是正劇,但金像獎還是不認周星馳。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人的偏見是一座大山。在大多數的香港金像獎的評委心中,周星馳是被高度符號化的。

在評委心中,能演文藝片,警匪片,武俠片,喜劇片的

梁朝偉,梁家輝是正宗的演技大拿,

周星馳只是個滑稽的小丑而已。

最後,周星馳憑藉著《少林足球》拿下金像獎的最佳導演和最佳男演員,加冕影帝后。

周星馳老了。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其實放到今天來看,周星馳是值得更多的獎項的人,或者說,他是可以拿獎拿到手軟的人。

這不是情懷,是周星馳開創了一個時代。

在於周星馳在電影工業的導演,演員,製片人的混雜身份下,他開創了一個新的流派。

周星馳開山立派的華人影響力,是梁朝偉,梁家輝比不了的

。因此,中國影帝有很多,

李雪健,梁朝偉,梁家輝,陳道明,王志文都是中國的好演員。但喜劇之王只有一個

——

周星馳。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

這也是對周星馳最好的詮釋。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三、越來越水的金像獎

01:金像的意義

香港金像獎的評委主席陳嘉上曾說,

我們創辦香港金像獎,或者說金像獎存在的意義,

不是在標榜自己的影響力有多大,而是為了表彰香港電影工業出色的人才,假如香港電影沒了,那麼這個獎也就沒了存在必要。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可事實就是,這份“表彰”從未給過周星馳。

2001年的《少林足球》雖說有著“周星馳無厘頭元素”,但它不是一部純粹的無厘頭電影。

它是一部正劇。一部底層小人物翻身傳的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周星馳突破了自己,

而香港金像的評委們沒有突破自己。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香港金像獎最具爭議的地方,就是它的評獎結果,時常遊離在觀眾喜好之外,有驚喜,但更多的時候也給人感到不可思議和失望。

原因正如我前面所言:

香港的電影產業和文化機構,大部分時候處於一種脫節狀態。

商業電影經常掩蓋文藝電影的票房,而文藝電影又經常掩蓋了商業電影的工業價值和意義。

影評人經常給大眾的喜好脫節。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02:失落與希望交織的香港電影

1997年,香港迴歸後,香港電影產業和文化機構的脫節,這種“脫節”被進一步的拉大了。

一方面,香港電影失去了原有的市場,大陸市場日益繁榮昌盛,許多香港電影北上。

一方面,迴歸後的希望與失落共存,身份的焦慮感,又讓香港電影不斷尋找文化身份認同。

於是,商業片和文藝片的進一步拉開了差距,大陸越有錢,香港的本土電影就越來越少。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2011年,香港金像獎的負責人文雋,在反思“金像獎”的時候,尖銳地指出了香港電影身份的模糊問題:“

純香港電影其實以名存實亡,十幾年來的合作拍拍攝中,我們到底是港產,還是合作片,還是大中華片。

於是,在過去很長一段實力,香港金像的評委們,非常注重電影的人文主義思想,說簡單點,他們不要商業電影,要文化電影。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然而,這些電影人卻忽視了,香港電影之所以迷人,不僅僅是因為港片的場景,而是得益於

一、明星制度。

二、以人為本。

三、靈氣,煙火氣,個性。

這些決定性的文化要素撐起了香港電影,這也是人們最喜歡香港電影的地方——靈氣。

我翻閱香港的電影期刊,大多數的影評人和記者,不用對香港電影做任何的定義和回顧。

他們不認為“香港電影已死”,但他們又很消愁,這種消愁,他們大多以“退潮”自嘲。

香港電影走到今天,看起來好像是商業片和文藝片之爭,但其實的內在邏輯是——

電影評論和影迷之爭。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03:話語權之爭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香港金像獎,一直以“影評人”為首,他們曾引導了香港電影的文化思潮和審美取向,也給觀眾科普了什麼是電影,什麼應該是好的電影?

他們影響了一代人的審美。

但,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打破了這層影評人的權威,這些影評人早已經完成了他們普及電影理論的階段性工作,現在想要了解電影理論,觀眾買一本書就可以。

不再需要重複聽影評人說一段又一段。

如今世界電影理論走到瓶頸期,科普不再是使命,理論生產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所以第40屆香港金像,沒有謝霆鋒的《怒火·重案》也沒有劉德華的《拆彈專家2》。

我並覺得有多意外。

這跟那些年不被認可的周星馳一樣,是電影產業和文化機構的脫節,是影評人落後了。

這些年,美學的革新和電影工業的發展,卻與香港電影本土沒有太大關係,發展的脫節,使得金像獎的那些“精英們”對電影本體有焦慮。

只是,足以可見的是,金像獎的審美話語空間,正在逐漸被更為眾神的喧譁所淹沒。

謝霆鋒,劉德華,落選不重要,重要的是,沒有了謝霆鋒劉德華的香港電影往哪走,

這很重要。

沒有劉德華,沒有謝霆鋒,越來越水的金像獎,周星馳也曾意難平

大家好,我是雲納君,

很感謝各位朋友抽出時間,閱讀這篇文章。

如果您覺得寫得不錯,

您的“

評論+點贊+轉發

”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