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人潮中反向流動顯“瀟灑” 春運中逆行的身影為團圓

央視網訊息:

這幾天,春運客流持續高位,尤其是大城市前往各地的人潮,可謂形成了“流動的中國”,在這客流之中,也有一種逆行的客流持續增長,可以說是反向春運,說的是年輕人將老家的父母、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裡過年。像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就是反向春運的熱門目的地,剛剛過去的這一週,去往這些城市的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超過40%。

本週,今年的春運正式迎來節前的客流高峰。而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與以往逐漸空城、傳送旅客單向繁忙的情形不同,趕著節前到達的旅客數量有所增加。在有5條高鐵線路交會的廣州南站,日均傳送旅客30萬人的同時,到達客流也累計超過了50萬人。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的到達旅客數量也有明顯增長。

滾滾人潮中反向流動顯“瀟灑” 春運中逆行的身影為團圓

在與返鄉人潮逆向而行的人群中,不難發現老人的身影,他們有的帶著家鄉的特產,有的抱著孫子孫女來到城市和在外打拼的子女相聚。“反向春運”的概念似乎在今年一下火了起來。

範先生:“第一次,回去的票也不好買,然後也堵車,不方便。還有就是家裡面天氣比較冷,小孩子來這邊過年的話舒服好多。”

滾滾人潮中反向流動顯“瀟灑” 春運中逆行的身影為團圓

為了促成更多的“反向團圓”,江蘇的南京站在今年首次設立了春運“反向”購票視窗。自從元旦開設以來,前來諮詢為父母孩子購票的年輕人便絡繹不絕。

馬先生:“以前也都是經常回家過年,所以就覺得票比較難買,這兩年會覺得,家裡父母也想跟我們一起過年,但是我們回不去,所以今年想諮詢一下。”

張女士:“因為我之前回老家,票都特別難買,然後我今年就想著把老人接過來,從家到南京這邊票還是挺好買的,就是現在想看看節後有沒有回老家的一些車票,來諮詢一下。”

返鄉一票難求,時間緊通行難,反向的運力卻大多空置、價格也更具優勢,但最重要的,是能讓一家人聚在一起,春節團圓。隨著年輕人逐漸在城市裡站穩腳跟,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做出“反向春運”的選擇。在今年國新辦召開的春運形勢和工作安排釋出會上,鐵路總公司也提出對部分“反向春運”列車車票推出打折優惠,助力“反向團圓”。

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李文新:“所謂的反向客流,就是傳統高峰反方向客流。實際上我們統計了一下,也是同比例每年9%左右增長。鐵路部門對部分非傳統熱門方向列車票價,我們採取票價打折優惠,我們最高達到6。5折,幫助更多的人團聚。我們也希望、也樂見反向春運成為新趨勢,這樣鐵路運力會運用得更加充分。”

【新聞觀察】反向流動來北京 為幫兒女帶孫輩

王匯鑫和唐琪是生活在北京的一對年輕夫妻,王匯鑫來自青島,唐琪來自成都,他們曾經都是典型的小鎮青年。結婚後,小兩口每年都要精心安排春節假期,儘可能兼顧在山東和四川的雙方父母。今年春節,他們決定就在北京了,唐琪的父母也來北京一起過年,這樣也免去了往年過年的奔波。

王匯鑫 唐琪:“基本上除夕那天回,初六那天必須回來,因為初七要上班。如果要卡這兩個點的話,票也就比較緊張。六天就要成都、青島、北京這麼三個地方轉,每個地方待個兩天三天,還是比較緊張,好像比平時上班還要累的感覺。雖然是累得很快樂吧。”

滾滾人潮中反向流動顯“瀟灑” 春運中逆行的身影為團圓

前年年底,這個溫馨的小家誕生了新生命。夫妻倆很擔心,成都的冬天沒有暖氣,孩子回去過年,可能會不適應天氣生病。令他們頗感意外的是,半個月前,唐琪的母親唐琍主動提出,要和丈夫來北京過春節。

滾滾人潮中反向流動顯“瀟灑” 春運中逆行的身影為團圓

唐琪:“對我來說可能更多的是歉意,覺得老人家辛辛苦苦大半輩子把兒女養大了,然後現在有孫子了,還要當老漂。可能其實老年人他們的觀念,好像比我們更新得要快。”

唐琍:“我就想到他們有帶小孩,還有他們放假又晚,要(二月)三號才放假,(農曆)二十八九了,他們回來帶個小孩趕車,挺不容易的,所以我想到,他們回來不如我過來。(他們)前兩年回去過年,疲憊得不得了。花錢倒不說,每次回來還要補一個大覺。”

夫妻倆很感激母親做的決定。“反向春運”首先節省了一筆不小的開支,從成都飛北京,兩個人才一千出頭,可如果反過來,則至少貴出一倍。春節前幾天,是小兩口工作最繁忙的時候。不必剛一結束工作,就捲入春運大軍,他們都鬆了一口氣。

唐琍:“我的女婿每天加班都加到很晚,早上天不亮就走了。我孫子見到他爸爸,都不認識了,他爸爸叫他、抱他,都不理他,每天晚上十點多才回來,小孩兒都睡了。”

滾滾人潮中反向流動顯“瀟灑” 春運中逆行的身影為團圓

雖然母親嘴上說是來北京過年,但她很快就接手操持起家裡的一切,比上班還要忙。她和丈夫全部的精力,幾乎都用來照顧1歲的小外孫,每天只有孩子哄睡後,才稍微有一點自己的時間。唐琍今年52歲,一直生活在成都市郊的金堂縣,家裡有四個兄弟姐妹以及八十多歲的老母親。每天上午9點和晚上6點,她都要定時和母親通話,掛念今天吃了什麼、身體是否健康。

唐琍:“家裡有老人,這邊有小孩,肯定必須要照顧一邊,要放棄一邊,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女兒是我的主心骨,也是我們家裡的驕傲。我媽媽特別支援我,現在我對家的理解就是女兒、女婿,我的孫子還有老公,我,我們在一起才算一個完整的家,每天開開心心的帶孫子,等女兒、女婿下班回來,大家在一起聚的時候,我們就特別開心。”

從成都到北京,唐琪很清楚,“反向春運”對母親而言,不僅僅是換一個地方過年那麼簡單。北方氣候乾燥,母親有些水土不服,嗓子乾燥,身上起了疹子。但更重要的是,她捨棄了濃濃的鄉愁,顛覆了幾十年來腦海中關於年和團圓的定義。唐琪和丈夫計劃著,要陪母親好好感受一下北京,儘可能讓春節熱鬧起來。

唐琪:“我們全家帶著寶寶一起去採購了年貨,今天就把家裡佈置佈置,然後可能年夜飯的時候包餃子、看晚會,然後到初一、初二看看有一些遊園,然後幫他們安排了看電影。”

從前,過年就是回到老家。如今,隨著家庭結構的縮小,生活半徑的擴大,在哪裡相聚,已漸漸變得不如“團圓”本身重要。“春運”逆行的身影裡,有的相聚在子女打工的城市,有的舉家登上出國旅行的航班,但無論在哪兒,一個共識越來越清晰:只要親人在身邊,家就在身邊。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胡小武:“我們國家城鎮化四十多年的歷程,很多年輕人都走出了家鄉、走出了鄉村、走出了小城市,所以他們在大城市有了一個紮根,他們也希望父母也能夠透過過年在大城市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成功和成就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