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工作經驗的老園長壓箱底秘籍:與家長溝通的7大原則(從此告別投訴)

昨天,我們園長薈推送了學會這些,和家長溝通就能輕鬆10000倍!,受到了許多同業者的讚賞,也有許多園長和老師在後臺反映,能不能再系統地講講和家長溝通的一些原則問題,避免以後出現投訴。

本著為廣大園長、老師服務的原則,我們專門請教了一位擁有40餘年幼兒園管理工作經驗的老園長,為大家講解幼兒園日常和家長溝通時的技巧和原則問題。

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的7大原則

1、尊重家長

儘管在教師與家長關係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特別是要尊重“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常言說:“敬人者,人恆敬之”。

2、先報喜,後報憂;先表揚,後批評

在與家長的交流中,教師要能生動地描述出其孩子在幼兒園某一環節的可愛表現,家長會從你的言談中自然感受到你對他孩子的關愛、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並留下了教師工作細緻、認真負責的好印象。

而面對孩子的缺點,一次只說一個方面,只解決一個問題,而不要把孩子所有的缺點錯誤都羅列一遍,這樣只會讓家長更沮喪,甚至對教師的能力表示懷疑。教師也不要指責因孩子的問題,給教師教學工作、管理工作帶來多少不便,找來多少麻煩,給其他孩子造成傷害或有不好的影響等等,而是要強調孩子的缺點對他自身未來的發展有什麼負面影響,讓家長感覺到教師的目的是為了他孩子著想,而非為了教師工作上的便利。

教師的稱讚會讓家長感到高興。作為教師不要動輒就向家長“告狀”,不要當眾責備他們的子女。更不能訓斥、指責家長,不說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話,不做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事。面對家長,多向家長透露孩子的優點,這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家長輕鬆、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

3、教師與家長溝通要善於傾聽

對於老師來說,一定要理解家長的這份“愛子之心”,同時抱著信任的態度傾聽家長的描述,切不可隨意打斷,更不能在語言中流露出不信任,以免使溝通變成了爭執。

傾聽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

讓對方表達自己的意願;

使對方覺得自己被關注;

瞭解問題的癥結;

為對方提供了一個宣洩的機會;

減少誤解和錯誤,節約時間;

增進雙方的信賴與合作,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4、根據家長需求,找準溝通的切入點

不同型別的家長對孩子關心的方式不同。老人關注孩子的生活、飲食,父母關注孩子學習方面多些;母親在孩子成長的問題上過問的多些,而父親則很少過問;小班孩子的家長關心生活事多些,大班家長關注孩子學習方面的事多些;體弱兒家長關心孩子的健康方面多些,而新入園的家長則每天都想從教師那裡瞭解到孩子在園的一切表現,這時的家長對教師還不夠了解,還沒有建立起對教師的信任感,擔心孩子在園受委屈,擔心教師對自己的孩子不夠盡心,教師與家長、孩子之間正處於磨合期。

教師要關注家長所擔心的問題,以家長最為關心的話題為由頭,展開溝通,進而再引導家長關心孩子其它方面的教育問題,以保障孩子全面和諧地發展。

5、要尊重家長,多提建設性的意見,不居高臨下

要注意徵求家長的意見:“您是怎麼想的,如果我們採用……方法做他的工作,您看行不行啊?……要多提建設性意見,不要使用“你應該”或“你必須”等命令性的字眼,而應該說“我認為”或“你認為怎樣”這些婉轉、協商性質的詞語,這樣家長才容易接受也樂意接受我們的建議或意見。當然也不能過於謙虛,在確定無疑時,語氣也應該十分肯定,讓家長相信你的意見是不容質疑的。

6、幼兒在園出現狀況更要及早主動與家長溝通

孩子在園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意外事故,還有個別孩子在一段時期內多次出現小狀況,如尿褲子、玩水打溼衣袖、被其他小朋友欺負等,如果教師不及時主動地與家長溝通,讓家長自己胡亂揣摩,很可能會因家長的誤會導致教師所做的成績被這一點點小問題所淹沒。

教師自己在工作中有過失導致幼兒受傷害,是要主動承擔責任的;如教師沒有過失,也應主動與家長溝通,從多種角度去思考分析,幫助孩子或家長解決問題。

幼兒園無小事,老師有責任保證孩子在園的分分秒秒都是安全快樂的。但是幼兒園的工作也會出現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對於我們自己工作的失誤,我們一定會有勇氣承擔責任,敢於面對家長的質疑,以第一時間坦城、負責的精神處理善後工作,達到令家長滿意的結果;

7、教師與家長溝通要注重方式

營造氛圍隨著現代通訊手段的發展,幼兒教師與家長在溝透過程中,除了可使用口頭溝通、電話溝通、書面溝通、家長會、家園聯絡冊、家訪、家長信箱等一些常用的溝通手段外,還可以透過手機簡訊、網路平臺及電子郵件、約談等手段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交談中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結合環境與時間,靈活變通的選擇溝通方式,同時要注意營造輕鬆自然的氣氛,以達到有效溝通交流的目的。

和家長溝通看似容易,其實並不簡單,除了要本著以上7大原則的內容,還要根據家長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性格,制定不同的溝通方案。

幼兒園教師與教育觀念不同的家長

溝通技巧是什麼?

有的家長重視智力的開發,忽視情商的培養;有的家長認為“樹大自然直”,孩子不用管教;還有的家長認為交了錢,老師的工作就要百分百,稍有閃失就大吵大鬧……

在與觀念陳舊的家長溝通時,老師先要向他們反映孩子的學習效果。比如今天學了什麼,孩子掌握了什麼,哪些地方還需要培養等……在這個過程中,把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慢慢滲透,逐步在思想上達成共識,以取得家長的理解支援。

在與具有相當教育觀念的家長溝通時,老師先要讓他們瞭解我們的教育目標,然後再在具體事項和具體方法上指導家長。

幼兒園教師與不同性格的家長

溝通技巧是什麼?

可將家長分為四種類型:隨和型、表現型、分析型和支配型。

在與隨和型的家長溝通時,要創造友善的環境,講話時面帶微笑,多以商量的口吻交談,鼓勵家長多發表看法;

在與表現型的家長溝通時,要多注意傾聽他們的想法,對他們的積極表現要多加讚賞;

在與分析型的家長溝通時,最好先預約好時間,而且溝通時老師要附以事實、例子加以輔證、支撐,使家長更信服;

在與支配型的家長溝通時,語句要堅決果斷,但要注意用詞恰當,避免傷其自尊。在幼兒期,對兒童影響最大的是家庭,家園共育可以說是素質教育的立足點。教師要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的夥伴關係,共同生成適宜於促進每個幼兒最大限度發展的教育。

孩子入園後,家長就會不時聽到教師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孩子有時表現好,有時會犯上一點小錯誤,有的老師在向家長彙報孩子情況時,似乎沒看到孩子的優點,總是向家長告狀說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行,這往往使家長難以接受。

作為教師,應客觀的向家長告知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而不應該摻雜主觀色彩和情緒。教師應該用平和的語氣,委婉的態度,一分為二的觀點與家長交流。可以先向家長介紹一些孩子的優點,再說孩子不足之處或須改正的地方,這樣,便於家長接受。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關鍵在於教師與家長間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援的夥伴關係與親密感情。而這種關係與感情的建立首先取決於教師的態度與行為,對孩子的關愛、對工作的責任感、對家長的尊重和理解。當家長感受道教師喜愛並關心自己的孩子時,工作盡心盡責時,自然的產生信任感,並由衷的尊重教師,心理上的距離自然消除,從而樂於與教師接近,願意與家長溝通,家長與老師的關係會十分融洽。

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教師的教育思想、育兒之方、知識技能等等均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做好家園溝通的工作,讓老師受益非淺。

在面對護短的家長

做家長工作時,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景:當你和家長反映幼兒在哪方面還需要提高時,家長就會為孩子找各種理由,反覆向你介紹孩子的優點,對缺點卻避而不談。還有的家長聽說自己的孩子打了別的小朋友,就趕快說上回某某小朋友也打了自己的孩子。有的幼兒常常很晚才來幼兒園,不能參加很多幼兒園的活動,家長就為孩子承擔所有的責任。是什麼原因使得家長如此袒護自己的孩子呢?教師又應該如何和這些護短的家長溝通呢?

家長:怕老師嫌棄或不喜歡自己的孩子

教師:說明自己的初衷

有的家長之所以處處維護自己的孩子,不是因為他們看不到孩子的缺點和問題,而是擔心教師會因此嫌棄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教師在與家長進行溝通時如果意識到家長有這種顧慮,一定要先說明自己的初衷,表明專業的教育立場,讓家長感到自己非常喜歡自己的孩子,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教師不會因為孩子出現了問題就不喜歡孩子了,溝通只是為了讓孩子更好。請家長務必配合幼兒園的工作。

家長:性格太好強,聽不得別人說自己的孩子哪兒不好

教師:單獨談話,解除顧慮

有的家長自己非常優秀,自己在職場或是單位是一把手,性格比較好強。當教師向家長反映一些問題是,好強的父母自然很難接受,他們自認自己是成功的,孩子也應該是成功的,處處要比別人強才對。教師在與這樣的家長談話時,最好避開其他家長,否則會讓家長覺得沒有面子,或是有一種被批評的感覺,不妨找一個機會,單獨和家長談話,將孩子目前的一些情況坦誠的描述給家長,和家長一起分析哪些方法可以幫助到孩子,並從專業的角度,給家長一些建議和方法。

家長:認為老師在告狀

教師:把握交流的藝術和分寸

有時候家長之所以為孩子護短,與教師和家長溝通時的語氣、態度有很大的關係。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家長,老師不分青紅皂白,見了你就和你說幼兒在幼兒園如何如何不遵守規則,又和誰打架,又和誰鬧彆扭,你的心情一定也不好受,本能的抵抗教師說的話,會認為“老師是幹什麼的?”,從而造成一場不必要的矛盾和爭執。如果你能將告狀變成談心,將實際的情況和家長一起分析和討論,而不是挑孩子的毛病,和家長一起商量可以採取的辦法,家長就會感受到你是理解孩子的,是為了孩子的發展的,家長就會自然地與你敞開心扉。

在面對不配合的家長

實際工作中會遇到這樣的家長,開家長會或是園裡組織活動,家長從來不參加,或是每次讓老人或保姆來參加。每次週末發給家長的家園共育,家長從來不看也不反饋。請家長為孩子準備活動的材料或是週末帶孩子參觀,從來也不帶或是不去。面對這樣的家長,老師該如何做呢?

家長:工作忙沒有時間

教師:換位思考,理解家長,採用多樣化的交流方式

很多上幼兒的家長由於正值事業的上升期,工作壓力大工作任務重,與此同時生活壓力也大,上有老下有小。老師應儘量換位思考,理解家長,並透過多樣化的方式,瞭解家長在哪些時間段有時間,從而安排時間組織園內的活動。另外,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溝通方式,例如:電話、網路、郵件、論壇等方式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

家長:認為沒有必要,幼兒園教育好就行

教師:幫助家長了解家園配合的重要性

有些家長不瞭解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意義和內容,認為幼兒園就是玩,配不配合幼兒園無所謂。另外,家長不清楚幼兒園的培養目標,從而不清楚如何配合或配合的重要性。教師應透過多種方式幫助家長理解幼兒園教育的特點,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活動和環節的目標。例如:透過家園欄、家園聯絡冊等讓家長了解幼兒園不同時期的培養目標,和家園配合的目的。其次可以透過吸引家長參與和體驗幼兒園一日生活讓家長意識到:幼兒園一日生活都是教育。實際讓家長參與到與幼兒的互動活動中,瞭解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對於家長配合的所有資源加以整理和展示,提升家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家長:我不知道怎麼配合

教師:請家長配合的方面要恰到好處

有的時候,家長很願意配合幼兒園的工作,可是教師請家長配合的方面超出了家長的能力範圍,因此佈置適合的活動內容和易於準備的遊戲材料,是爭取家長配合的有力保證。教師應掌握家長的工作性質、家庭資源和特長等相關資訊,佈置配合內容是因人而異,挖掘家長的優勢,這樣做家長不但不會認為有壓力,反而會自願參與。

家長:層次、需求不同

教師: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以理服人

家長的教育素養因人而異,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有的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有的家長能主動學習和了解新的教育理念,但是缺乏有效的正確的教育方法,有的家長知識水平高,認為教師的建議沒有用不予理會,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努力的學習,積累經驗和方法,針對不同的家長,給予不同的家教指導,使家長認可教師的看法。於此同時努力透過科學的教育方法促進幼兒成長,家長從孩子身上看到變化和進步,自然而然的配合教師做好工作。

家長:老師不能平等溝通與交流,高高在上,不願和幼兒園配合

教師:尊重每一位家長,努力建立合作伙伴關係

部分教師不能正確認識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係,在與家長交流時,對家長的教育方式指手劃腳,讓家長很不舒服,因此不願意配合教師的工作。教師應透過改變與家長的合作關係,平等、尊重的面對每一位家長,努力建立合作伙伴關係。

在面對家長的不合理要求

家長和幼兒教師由於教育立場不同,所以考慮孩子的問題有時會有分歧,部分家長對於孩子的愛“母雞式”盲目的維護,不能夠放開創造機會讓孩子去成長,常常會和老師提許多不合理的要求:例如:天太冷就不要戶外活動了。我家孩子不吃蔬菜給她多吃點肉,我們家孩子在家只喝果汁,幼兒園也喝果汁吧,我們家孩子喜歡排第一個,讓他站第一吧等等。

家長:缺乏常識

教師:講清原因和厲害關係

作為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和家長宣傳科學的育兒知識和常識。很多家長之所以會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是因為不懂。所以教師要根據情況,和家長講清楚具體的做法以及不這樣做的厲害關係,家長就很容易接受了。

家長:眼裡只有自己的孩子

教師:使家長了解教師的工作性質、從專業的角度讓家長信服

由於“獨生子女”“獨二代”的原因,很多家庭常常是一家子圍著一個孩子,他們生怕照顧不周,一味的溺愛孩子。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根本不考慮很多時候家庭中可以做到的在集體環境中是不可能做到的,相反,一味地埋怨教師對幼兒照顧不周全,這就要求教師透過多種形式讓家長了解教師的工作是保育與教育相結合,面向全體兼顧個體的,幼兒老師會在集體環境中關心和愛護每一位幼兒。

家長:都是應該的、老師就要做到

教師:不卑不亢、說明理由

很多家長不瞭解幼兒園教師的工作,簡單的把幼兒園老師等同於照顧孩子的阿姨,於是認為提出的任何要求,教師都應滿足。面對這樣的家長,教師應不卑不亢的使家長了解幼兒園是教育單位,幼兒園教師與家長式平等的,兩者是合作關係,對於不合理的要求,教師一定要從為孩子好的角度,說清楚不同意的理由。讓家長明白老師不同意是有理由的。

如何與隔代的幼兒家長溝通

現代社會,由於父母工作忙的原因,家裡的孩子常常有老人幫忙帶,由於年齡的差距,教師常常覺得溝通起來很困難,怎樣與隔輩的老人溝通呢?

家長:隔輩親

教師:理解老人的心情

已近古稀之年的老人們將自己全部的愛都給了兒女和子孫們,由於兒女已長大成人,他們自然將愛轉移到了下一代身上。許多老人為人父母時,由於工作和條件所限,自認為對於子女的關係和愛還不夠,於是就想在孫子輩身上加以彌補,加倍的愛自己的孫子孫女。作為老師,要充分理解老人的心情,不要動不動就說老人糊塗。

家長:心有餘而力不足

教師:不要強求

由於年齡的關係,老人在配合幼兒園工作時有時會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教師不要強求老人像年輕父母一樣支援配合幼兒園的工作。要酌情而定。教師也要根據老人的特點,為老人參加幼兒園活動提供便利。例如和老人說話時語速要慢,聲音要稍大些。參加會議時提供較高的座椅,提供文字材料時,字跡大些。

家長:觀念陳舊

教師:重要的事情和父母說

有些老人認為孩子只要身體好,不哭不鬧、不生病就行了,不關心幼兒的行為習慣方面的問題。由於觀念陳舊,很多時候影響到幼兒的教育成效,這時,教師不能因此責怪老人,要努力讓老人接受新的觀念,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要努力和幼兒園保持同步。如有的事情實在無法和老人說清,教師可以和孩子父母說,請父母做一些老人的工作。

最後,老園長要告誡年輕一代的幼兒教師:專業技能是幼兒教師的外家功,和家長的溝通能力是幼兒教師的內家功,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必須要內外兼修!

40年工作經驗的老園長壓箱底秘籍:與家長溝通的7大原則(從此告別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