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士用蟬、螳螂、黃雀的典故,說服吳國君主放棄用兵,免除兵禍

春秋戰國時期,吳國君主想要出兵攻打鄰國楚國,但是遭到了大臣們的極力勸阻,有位大臣這樣說道:主上,現今楚國兵強馬壯,處於一個強盛的狀態,我們現在不能貿然出兵,以免陷入到一個不利的局面。

衛士用蟬、螳螂、黃雀的典故,說服吳國君主放棄用兵,免除兵禍

這個時候的吳王已經沉溺於攻入楚國的美妙幻想之中,面對大臣的再三勸阻,吳王拔出了手中的寶劍,喝退大臣:我決心已定,誰也不再要提這個事情,誰要是再提,定斬不赦,大臣們見楚王決心已定,也不在勸阻。

當時,宮廷裡有一個衛兵,聽聞吳王要對楚國用兵,內心憤憤不平,認為戰端一開,生靈塗炭,沒有一家是勝利方,他想要覲見吳王,吐露心聲,但是由於自己職務低微,沒有機會見到吳王,於是乎,他始終在找尋這個合適的契機。

終於有一天,他終於想到了一個可行的方法,在那一天,他手裡拿著彈弓比劃著,時而奔跑,時而停頓,就這樣,週而復始地持續了三天,第四天的時候,他的這個奇怪行為被正好路過此地的吳王看到,吳王覺得很奇怪,就讓婢女將他叫到跟前,問道:你為什麼連續三天在花園裡轉來轉去,你這裡面是有什麼眉目?

衛士一聽,向吳王行了一個大禮,說道:稟告主上,鄙人正在觀察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吳王一聽有趣的事情,引發了他的好奇心,他讓衛士快快道來。

衛士說道:在王宮的後園裡的一棵樹上,有一隻蟬,這隻蟬在枝頭允吸著露水,但是它並不知道危險已經來臨,有一隻螳螂葬在它的身後,隨時都給能給予它致命一擊,但同時,這隻螳螂,也沒有意識到,在它的身後也有一隻大麻雀,正在等待時機,飛馳而下,將它吃掉,而那隻黃雀也沒有意識到,我正用彈弓瞄準著它呢!

衛士用蟬、螳螂、黃雀的典故,說服吳國君主放棄用兵,免除兵禍

吳王聽後,摸了摸自己的鬍鬚說道:這個事情確實有意思,讓寡人今天好好開了一個眼界。

這個時候,衛士話鋒一轉,說道:主上,蟬、螳螂、黃雀它們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卻並沒有考慮到周邊隱藏的危機啊,這些危機隨時都可以讓它們丟了性命啊!

吳王一聽,恍然大悟,想到自己現今要出重兵攻打楚國,不正和這個事情有相同之處,同時,他也明白了衛士想要這樣的例子來勸諫自己,讓他停止這個計劃,吳王沉思了一會,對著衛士說道:你說得很在理,於是乎,吳王下令取消了攻打楚國的作戰計劃。

衛士用蟬、螳螂、黃雀的典故,說服吳國君主放棄用兵,免除兵禍

這個故事改編於中國曆代智慧故事中的吳王衛士的寓言,這個故事也是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由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做事情不要人鼠目寸光,對眼前的利益過分追逐,這樣會忽視了身後的危險,同時,也道出了利令智昏、不計後果,永遠是大多數人失敗的主體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