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質普通且沒有資源的年輕人,應該在大城市打拼,還是回老家發展

這個問題中的兩個問題可以說是不存在的。

第一個就是資質普通。出現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我們跟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做比較產生的心理落差,而這個我們認為優秀的人可能在別人眼中也很普通,所以用這種方式定義普通是不準確的。

最近兩年流行一句話“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我們人也是一樣,每個人都有各自擅長的方向,有的發掘出來了,有的還處在摸索階段。在工作中前輩的作用就是幫助每個後輩找到擅長的方向,這就是為什麼入行講究要有個師傅去帶的原因,這也是我們一直提倡的“傳幫帶”,只是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巨大,很多人員存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思想,致使很多好的傳統和精神都已失傳,這裡面有人的問題,也有企業管理的問題,就不展開討論了。

資質普通且沒有資源的年輕人,應該在大城市打拼,還是回老家發展

人生馬拉松

人生是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賽跑,不要只盯著眼前的距離,把目光再放長遠一些。我們都是普通人,都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去努力創造不平凡的一生,所以不要去羨慕別人,踏實走好自己的每一步,這樣我們才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第二個就是資源問題。什麼是資源?感覺好像不掌握一些大規模企業和政府單位,不認識一些高職位的領導和高管就等於沒有資源。其實這些都是企業針對市場和銷售炒作出來的概念,這裡面有很多不合乎常理的地方。

一種是跳槽後所面對的行業和產品就不同了,即便是還是相同的企業或單位,面對的部門和人員也會發生變化,這個時候很多企業希望有資源的員工是希望利用他們手裡的資源,來快速地找到這個企業或單位對應的領導,有利於業務的開展。

另一種是跳槽後還在相同的行業裡,這樣就可以繼續保持原來的客戶關係,像原來賣聯想伺服器的,現在跳槽到浪潮繼續賣伺服器,或者是到軟體公司賣軟體,到網路裝置廠家賣裝置等都是面對資訊化的部門領導,自然節省了很多客戶的開拓成本,關係可以繼續維繫。

以上兩種情況看起來都很不錯,但實際上並不合乎實際情況。

第一種情況針對那些沒有介紹信就不好進入的企業和單位,作用的確非常明顯,而且感覺如果能有內部領導推薦信任度也會有很大提升。但實際情況中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對個人來說會有很大影響。這種跨行業的轉換,可能第一次入門藉助原先客戶關係是比較好實現,可後面是否能繼續進門需要的是新的客戶支援,如果客戶不支援和配合,門依然難進。

如果想要利用老客戶關係,那就要有關係維護成本的產生,而企業並不認可這部分,只能靠個人獨立承擔,而這個時候是否能承擔得了就要看個人整體規劃了,有條件自然不會介意,沒有條件就會很麻煩。

資質普通且沒有資源的年輕人,應該在大城市打拼,還是回老家發展

企業陷阱

另外就是內部領導推薦可以增加信任感問題,實際上並非一定有效果,關係特別近的兩個領導間才能有效果,那麼在關係維護上就要承擔兩個領導的成本,很多企業並不願意這樣。而普通部門間即便是推薦了也是沒有任何效果的,而且一旦部門或領導間存在競爭或矛盾關係,就有可能出現負面效果。

所以期望這種所謂資源利用實際上是企業希望能更快落單,而不是從實際上重視市場和客戶,其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更是對個人的一種傷害。

第二種情況就更有問題了,雖然還是老的客戶資源利用並沒有太多變化,可忽略了品牌和產品、人員的競爭力問題。難道只有您的關係是最好的,別的品牌和廠商就沒有關係沉澱?伺服器只有聯想和浪潮嗎?戴爾就是吃乾飯的?軟體公司就只有這一家,別的企業就沒有人員跟進?網路裝置就只有一個品牌?別的品牌裝置就不賣了?所以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更要客觀去看待市場競爭,無論是誰進入到這個行業中,都是在一塊蛋糕上分一口吃的,無論是誰都不可能做到壟斷,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現實要認清楚。即便您與領導是同學或者親戚關係,也不過是會有更多的機會,相應的比例會更大一些,真要是一家獨大了也對您和對方也都不是好事。

結合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什麼資質普通,什麼沒有資源都是一種假設,而這種情況無論是在大城市還是回老家發展都是一樣,只能說回到老家有親戚或者朋友、同學在會有很多的機會,可相對的利潤也不會太高,大城市一個專案可能幾百萬,小的地方可能一個專案就幾十萬,自然利潤空間也會就有所差別,綜合平均下來也就一樣了。

所以無論是大城市打拼和回老家發展都是一樣的,只是個人發展方向會有所不同,就看您想如何去發展自己。如果都是在企業中打工,大城市會更有利用個人能力的提升,因為可以看到更多有能力的人,學習到更多的經驗,得到更多的歷練。如果回老家能進入到事業單位或者成為公務員,讓自己生活更穩定和踏實,那回老家會比大城市更有前途。不同方向,不同追求就要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去做決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