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獸這個詞在歷史上曾經是褒義詞,後來怎麼演變成貶義詞了?

衣冠禽獸表面意思是穿戴衣冠的禽獸 ,自然生活裡只有人穿戴衣冠,所以特指人;現在的意思是有人的外表卻沒有人的基本素質和情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貶斥那些做人做事沒有道德修養,不幹人事的小人。

衣冠禽獸這個詞在歷史上曾經是褒義詞,後來怎麼演變成貶義詞了?

衣冠禽獸起源明朝官員的衣服,根據官職高低在胸前繡上動物圖案,以此來區分職務高低。

明朝官員的服飾按照下面原則來區分,文官一品繡仙鶴,二品鄉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雲雁,五品繡白鷳,六品繡鷺鷥,七品繡鴛鴦,八品繡黃鸝,九品繡 鵪鶉。

衣冠禽獸這個詞在歷史上曾經是褒義詞,後來怎麼演變成貶義詞了?

武官一品、二品繪獅子,三品繪虎,四品繪豹,五品繪熊,六品、七品繪彪,八品繪犀牛,九品繪海馬。

文武官員一品至四品穿紅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綠袍。

衣冠禽獸這個詞在歷史上曾經是褒義詞,後來怎麼演變成貶義詞了?

既然是官服所繡之物,應該是得到人們的讚許認可的,所以衣冠禽獸一詞在明朝前期是褒義詞,如某戶人家出了狀元,被朝廷授以官職,肯定要擺酒宴慶賀,賓客一般都用“恭喜令公子狀元及第,功成名就,贏得衣冠禽獸,可喜可賀!”,主人聞聽這話耶高興的合不攏嘴,這裡是以褒義詞出現。

衣冠禽獸這個詞在歷史上曾經是褒義詞,後來怎麼演變成貶義詞了?

那怎麼後來成了貶義詞了呢?那得從明朝朝政腐敗說起,明朝中後期,皇帝懶政,宦官專權,忠良之臣屢遭陷害,一時官府橫行,導致民不聊生,災民紛紛揭竿而起,戰亂頻發,人民深陷水深火熱之中。這些禍亂皆由朝廷官府引起,百姓恨之入骨 ,民間對官府不滿情緒日益高漲,開始咒罵穿官衣的人為衣冠禽獸,以此洩憤,慢慢就演變為貶義詞了。

衣冠禽獸這個詞在歷史上曾經是褒義詞,後來怎麼演變成貶義詞了?

貶義的稱呼,最早見於明末陳汝元所著《金蓮記》一書。清代以後,“衣冠禽獸”一詞開始廣泛用做貶義,泛指外表衣帽整齊,行為卻如禽獸的人,比喻其道德敗壞和壞事做絕。

知道了衣冠禽獸的來歷及演變過程,讓我們瞭解了漢語的精巧和趣味十足,學習了中華歷史文化的光輝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