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妃子下葬要堵住九竅:眼耳口鼻肛一共八竅,剩下的一竅是哪兒

《嘯亭雜錄》曾言:“居數年卒,上厚葬之。”封建時代中,受落後思想影響,厚葬文化,備受世人看重。千百年間,凡地位尊貴之人,必獲厚葬待遇,此類喪葬習俗,亦流傳千古。

眾所周知,在封建社會發展程序中,有著許多現代人所無法理解的習俗、規則與制度。透過對此類制度進行分析,世人亦能夠從中瞭解封建社會的真實發展原貌,由此對封建歷史有著更加全面的分析。

古代妃子下葬要堵住九竅:眼耳口鼻肛一共八竅,剩下的一竅是哪兒

提到封建社會中的厚葬文化,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古代人的觀念中認為,每個人去世後,都會前往另一個世界生活,而陪葬之物及葬禮的豪華程度,便決定著後世生活質量的高低。

一般來說,地位較高的古代人,普遍能夠擁有更加繁雜的喪葬規則。相傳,在古代妃子下葬時,便需堵住九竅,而這也成為了厚葬文化中的一種特殊存在。那麼在這九竅之中,除了眼耳口鼻肛外,剩下的一竅究竟在哪?為何古人會將已故妃子的九竅全部堵住呢?

古代妃子下葬要堵住九竅:眼耳口鼻肛一共八竅,剩下的一竅是哪兒

封建社會中,人們對於喪葬文化極為看重,正因如此,在古代社會千年發展歷程中,關於喪葬文化,也流傳出了許多特殊的講究。

在夏商周時期,出於對喪葬文化的看重,社會中出現活人殉葬這一制度,受活人殉葬的影響,夏商周年間的很多奴隸或是嬪妃,都難以逃脫為帝王陪葬的悲慘命運。

但由於這一制度過於殘忍,所以,在後世歷史發展程序中,部分統治者也並不願意繼續使用這一制度。

古代妃子下葬要堵住九竅:眼耳口鼻肛一共八竅,剩下的一竅是哪兒

在秦始皇在位期間,便將喪葬制度改為以兵馬俑陪葬。實際上,無論是活人殉葬或是兵馬俑陪葬,都體現著古代人民對於喪葬文化的看重。

除陪葬制度外,在古代社會中,厚葬文化同樣得到人們的一致追捧,關於不同群體的喪葬習俗,亦有著不同的規定。

封建背景下,後宮妃子普遍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而在妃子死後下葬時,也會有著許多別樣的講究。

古代妃子下葬要堵住九竅:眼耳口鼻肛一共八竅,剩下的一竅是哪兒

史籍記載,在古代社會中,凡是妃子下葬,都需要將身體的“九竅”全部堵住,以保證體內的三魂六魄得以完整儲存。

那麼,在這“九竅”中,除了眼、耳、口、鼻、肛的“八竅”外,另外“一竅”又在何處呢?

其實,所謂的“第九竅”,便是指女子的前陰部分。可以看出,

在古代妃子下葬時,需要將身上所有的開口之處全部堵死

,古代社會中,之所以人們會做出這種行為,也是因他們認為,只有

透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證魂魄的完整。

古代妃子下葬要堵住九竅:眼耳口鼻肛一共八竅,剩下的一竅是哪兒

透過對這一“堵九竅”的講究進行了解可知,一般來說,

為妃子堵住身上的開口所使用到的塞子,並非普通的木質塞子,而是玉製塞子

,從塞子的材料上,便能夠看出妃子的高貴地位。

除此之外,

為避免人體精氣洩露,在古代妃子下葬之前,其遺骸也會被水銀浸泡一遍

,這樣一來,妃子的屍身便能夠保持不腐的狀態。

在後世對這一喪葬習俗進行進一步研究後也發現,古代社會中,這九個塞子,亦有著完全不同的名字。

古代妃子下葬要堵住九竅:眼耳口鼻肛一共八竅,剩下的一竅是哪兒

首先,

口中含有的塞子名為“玉琀”,塞住眼睛的塞子名為“瞑目”,塞住耳朵的塞子名為“耳塞”,塞住鼻子的塞子名為“鼻塞”,堵住肛門的塞子稱為“肛塞”,堵住前陰私密處的塞子,則被稱為“玉圭”

因離世之人生前地位的不同,這些妃子所能擁有的塞子規格也各不相同。眾所周知,在慈禧太后下葬時,其口中更是含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

古代妃子下葬要堵住九竅:眼耳口鼻肛一共八竅,剩下的一竅是哪兒

結語

封建社會中,很多妃子在入葬之際,都會被人將“九竅”封住,而這也成為了封建社會喪葬文化中的一種約定俗成之事。

透過對比現代社會與古代社會的喪葬習俗便會發現,在封建背景下,受思想水平的限制,很多人都會以封建迷信的態度,看待身邊萬事萬物,這也會使得人們的認知水平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現如今,隨著世人思想水平的不斷提升,很多人都能認識到腐朽制度的落後之處,並避免受腐朽制度的影響,對個人及社會的發展,造成負面衝擊。

相信在瞭解過此類封建背景下的腐朽文化後,人民也將更加珍惜現代社會,並在現代環境的幫助之下,為自己及國家創造更為美好的未來,進而實現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