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小偷菲利普弒君篡位成為羅馬皇帝后喪權辱國,最終自盡而亡

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身”,縱覽古今中外,出身草根階層或身份尷尬的帝王並不鮮見,他們的人生中往往充斥著各種不堪回首的經歷。例如,羅馬唯一的阿拉伯人皇帝菲利普年輕時曾做過小偷,而他也是唯一做過盜賊的羅馬皇帝。那麼,菲利普是如何實現超級逆襲的?他在位期間都取得哪些成就?最終的結局如何?

弒君篡位

菲利普,全名馬爾庫斯·尤利烏斯·菲利普,生於敘利亞行省西南部一個阿拉伯人家庭,因此時人經常稱呼他為“阿拉伯人菲利普”,以表明他並不屬於羅馬帝國的主體民族——拉丁人。由於史料記載闕如,菲利普的早年生活並不清楚,據說他年輕時品德低劣,曾經混跡在非法團體當中,以偷盜為生,而他也是唯一一位做過小偷的羅馬皇帝。

大約是厭倦了偷盜生涯,菲利普抱著出人頭地的想法加入羅馬軍隊,但是關於他就任近衛軍團長官之前的履歷,在史書中找不到任何記載。之所以如此,或許是因為菲利普從未立下過值得記錄的功績,他的飛速升遷完全是因為背後有強大“靠山”的緣故。當然,也不能排除另外一種可能性,即菲利普雖然立下過赫赫戰功,但由於相關史料的散佚或被毀,使後世無法得知而已。

阿拉伯小偷菲利普弒君篡位成為羅馬皇帝后喪權辱國,最終自盡而亡

戈爾迪安三世

不管怎樣說,出身異族的菲利普在摸爬滾打多年後爬升到軍界高層,並藉助戈爾迪安三世之死達到人生的頂峰。241年,在輔政大臣提梅吉提烏斯主導下,戈爾迪安三世親征波斯。羅馬連戰連捷,很快便攻佔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但就在大軍準備進攻波斯的都城泰西封時,提梅吉提烏斯卻因過度勞累而猝死。提梅吉提烏斯死後,年輕的戈爾迪安三世無法統帥軍隊,使得局勢陷入混亂當中。

按照大部分將軍的主張,戈爾迪安三世前往安條克過冬,待來年春天再繼續發動對波斯的戰爭。不過,皇帝雖然表明自己將繼續作戰的決心,但他的優柔寡斷還是讓很多人心懷不滿。因此,還沒等到第二年春天來臨,戈爾迪安三世便在御帳中被士兵殺死。事後,在沒有請示元老院的情況下,弒君案的幕後主使菲利普便迫使將軍們推舉他為皇帝,時在244年2月11日。

喪權辱國

按照大部分將士的意願,既然波斯已經遭受沉重打擊,新帝菲利普理應率領他們繼續擴大戰果,最好能佔領泰西封、奪取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一勞永逸地解決來自東方的威脅。然而,菲利普對此置若罔聞,在篡位後做得第一件事便是向波斯國王沙普爾一世媾和。菲利普之所以如此急著媾和,不過是為了儘快從戰場抽身,趕回首都羅馬以穩固皇位。

對於菲利普提出的媾和建議,沙普爾一世表示同意,但同時卻提出極為苛刻的媾和條件,即羅馬必須完全放棄對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控制權,並默許亞美尼亞王國成為波斯的附庸國(亞美尼亞王國一直是羅馬帝國的同盟國)。雖然這兩項要求對羅馬帝國來說會留下眾多隱患,但渴望儘快以皇帝的身份回到羅馬的菲利普,卻毫不猶豫地全盤接受。

在戰勝對手的情況下卻簽署如此苛刻的條約,對於羅馬帝國來講無異於奇恥大辱,而遠征波斯的將士們自然也對菲利普心懷怨恨,但出人意料的是,軍隊並沒有發動新一輪的政變。此後,遠征軍將士被重新部署在萊茵河-多瑙河防線,雖然他們在此後四年時間裡一再宣誓效忠菲利普,但既然心中已播下怨恨的種子,早晚會釀成推翻皇帝的變亂。

阿拉伯小偷菲利普弒君篡位成為羅馬皇帝后喪權辱國,最終自盡而亡

馬爾庫斯·尤利烏斯·菲利普

菲利普雖然當上皇帝,但他深知自己出身異族、品德不端,先前並沒有顯赫的政治資歷,如果不討好元老院階層和羅馬民眾,恐怕很難坐穩皇位。正因如此,菲利普進入羅馬後,對元老院始終表現出謙虛、謹慎的態度,並且極力討好羅馬民眾,時不時自掏腰包賞賜他們或從事大規模的建設。正因如此,菲利普在羅馬期間,並沒有遭到元老院的彈劾,普通市民也沒有對他表現出任何的不滿。

兵敗被殺

雖然得到元老院和羅馬民眾的認可,但菲利普的皇位依然並不穩固,因為在他統治的5年時間裡,政績乏善可陳,唯一值得載入史冊的,便是他在248年成功地舉辦了羅馬建城1000週年慶典。然而,菲利普喜悅的心情並未維持多久,便得到北方日耳曼人大舉入侵的訊息。按照慣例,身為皇帝的菲利普應該御駕親征,但他卻派遣身為羅馬行政長官的德基烏斯率軍禦敵。

德基烏斯沒有辜負皇帝的期望,在駐防多瑙河防線的一年多時間裡,多次重創日耳曼人,立下赫赫戰功。然而,德基烏斯的軍事成就卻成為士兵們發洩不滿情緒的“導火索”,因為在他們看來,身為皇帝的菲利普應該率領他們抵禦蠻族入侵,而不是躲在首都。所以,249年的某天,大批士兵“自發”聚集到德基烏斯的營帳,表達了想要推舉他做皇帝的意願。

德基烏斯接受了將士們的推戴,但隨後又給菲利普送去一封密信,聲稱自己只是被逼無奈,一旦回到羅馬定然會放棄皇位。菲利普根本不相信德基烏斯的鬼話,於是他便集結手下一切可用的力量,甚至連米塞諾軍港的乘務員都被編入近衛軍團,然後率領他們前去討逆。得知皇帝的軍隊日漸逼近的訊息後,別無選擇的德基烏斯也只能揮軍南下,雙方部隊最終在義大利北部的維羅納展開決戰。

然而,這場內戰根本沒有發生任何激烈的戰鬥便宣告結束,甚至菲利普手下大部分將士在戰事剛一開打,便紛紛倒戈。

面對眾叛親離的景象,菲利普因為不願忍受被俘後受辱的遭遇,便選擇自行了解性命。得知皇帝自殺的訊息後,元老院立刻宣佈承認德基烏斯的合法性,並對菲利普實施“除憶詛咒”,將他的名字和業績從帝國一切的官方記錄中抹除

。作為一個使羅馬蒙羞的皇帝,菲利普落得如此結局,可謂罪有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