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削掉諸侯多少國土導致七國之亂?看地圖一目瞭然

公元前160年,匈奴老上單于去世,其子即位,號為軍臣單于,漢文帝嫁宗室女給匈奴軍臣單于。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駕崩。公元前156年,太子劉啟即位,是為漢景帝,當年就嫁宗室女給匈奴軍臣單于。公元前155年,再嫁宗室女給匈奴軍臣單于。

漢景帝削掉諸侯多少國土導致七國之亂?看地圖一目瞭然

漢景帝為何連續兩年和親,漢朝五年內三次和親,因為文帝已經預感到漢朝諸侯山雨欲來,景帝則感受到內戰近在眼前。

漢初人口約1300萬,諸侯國佔了約850萬。漢初封國很大,一般包含二到六個郡(國)。諸侯國連城數十,地方千里,他們鑄造錢幣,控制軍隊,無所不能。

漢文帝時期,濟北王劉興居叛亂,被朝廷大軍鎮壓,劉興居被俘自殺。後來淮南王劉長也試圖謀反,被削去王位,發配蜀郡,途中絕食而死。

漢景帝剛即位,控制力遠不如其父,似乎不可避免也會經歷諸侯王的叛亂。

於是漢景帝採用御史大夫(三公之一,官職一品)晁錯的《削藩策》,先後下詔削奪趙王劉遂的常山郡、楚王劉戊的東海郡、膠西王劉卬的六個縣。

漢景帝削掉諸侯多少國土導致七國之亂?看地圖一目瞭然

圖-趙王劉遂的封地

趙國原本有十一個郡(國),文帝封劉闢疆為河間王,分出去三個郡(國):渤海、河間、廣川(信都)。景帝所削的常山郡位於趙國北部,包括常山、中山、真定三個郡(國),也就是說趙國將從八個郡(國)削為五個郡(國)。

楚國有五個郡(國),削掉東海郡後便是四個郡(國)。漢初齊王韓信改封楚王,楚國面積比齊國大,城邑數比齊國多。劉邦陳平之計,將韓信騙到陳城,廢其楚王,貶為淮陰侯,並隨劉邦返回洛陽。劉邦將楚國南北一分為二,北邊仍稱楚國,定都彭城;南邊稱荊國(吳國),定都廣陵。

漢景帝削掉諸侯多少國土導致七國之亂?看地圖一目瞭然

圖-楚王劉交封地

劉邦以親弟劉交為楚王,定都彭城,有五個郡(國),三十六個縣。以宗室中最大的功臣劉賈為荊王(吳王),定都長江以北的廣陵,也有五個郡(國),五十二個縣。現在的楚王劉戊,便是劉交之子。

膠西國有兩個郡(國),十一個縣,削掉六個縣新設北海郡,膠西國只剩五縣。漢初劉邦封長子劉肥齊王,十三個郡(國),七十餘城,是劉邦七子(除太子劉盈外)中封地面積和人口最多的。呂后和文帝時期,對齊國削藩,削掉琅邪,還有十二個郡(國),然後一分為七,有七個諸侯王。

漢景帝削掉諸侯多少國土導致七國之亂?看地圖一目瞭然

圖-齊地七國

齊地七個諸侯如下:齊國有齊郡和千乘兩個郡(國);濟北國有濟北、平原、泰山三個郡(國);濟南國有一個郡(國);菑川國有一個郡(國);膠西國有膠西和北海兩個郡(國);膠東國有膠東和東萊兩個郡(國);城陽國有一個郡(國)。

景帝和武帝時期,又繼續把封國削得只有半個郡大小,這才徹底完成削藩的工作。膠西王劉卬因有賣爵的行為被削六個縣,是最早從一個郡的規模再次削藩的諸侯王,真是低眉倒運。漢初封國一般有幾個郡,到武帝時封國普遍比郡小,有的封國只有半個甚至三分之一個郡大小。

三王正悶悶不樂,此時吳王劉濞派人秘密北上聯絡,希望結成清君側聯盟,共同起兵反朝廷。這時候諸侯王不敢公然反景帝,為自己留後路。

吳王劉濞是代王劉喜之子,劉喜是劉邦的二哥,逃到洛陽而失國。劉濞性情與父親不同,剽悍勇猛,受封為沛侯,以騎將隨劉邦攻滅淮南王英布。因荊王(吳王)劉賈陣亡,劉邦便封劉濞為吳王,領吳越舊地,東南五個郡(國)五十三城,定都廣陵。

漢景帝削掉諸侯多少國土導致七國之亂?看地圖一目瞭然

圖-吳王劉濞封地

漢文帝時期,吳王劉濞遣其太子劉賢入長安為質,劉賢與皇太子劉啟(後來的漢景帝)下棋,兩個太子互不相讓,爭執起來。皇太子劉啟拿起青銅棋盤砸向對方,劉賢這時候才意識到身份低一等不敢還手,劉啟一次次將棋盤砸在劉賢頭上,直到其斷氣。漢文帝得知後沒有處罰皇太子劉啟,只是把劉賢的屍體送回吳國。吳王劉濞暴跳如雷,又把屍體送回長安,意思劉賢是我兒,也是劉家人,在長安死就應該葬在長安。而吳王劉濞也從此託病,不再入朝見漢文帝。

劉濞在吳國煎礦得錢,煮水得鹽,到漢景帝即位,吳國有諸侯之位,而實富於天子。劉濞得到吳國百姓擁戴,一直到今天,揚州一帶的百姓都將劉濞尊奉為財神。

劉濞已經62歲,大半截身子已經入土,若非為了殺漢景帝報仇洩憤,單純面對即將到來的削藩,是很難下定決心起兵的。

《削藩策》有兩層主要意思,第一是逐步將封國範圍削減到比郡小,第二是剝奪諸侯王的兵權。

公元前154年正月,七個諸侯國以 “請誅晁錯,以清君側” 的名義,舉兵西向,這就是七國之亂。七王之首是吳王劉濞,再加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北王劉志、濟南王劉闢光、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淄川王劉賢。

膠西王劉卬的實力沒有吳王、楚王、趙王大,他只有兩個郡(國),但劉肥的兒子有七個諸侯王。劉卬就聯絡幾個兄弟,除了城陽王劉喜之外,六王都同意起兵,而且是劉肥第八到第十三個兒子。齊王劉肥死後,長子劉襄即位,劉襄之子劉則無子,國除。劉肥次子劉璋封城陽王,其子城陽王劉喜在七國之亂時沒有反。劉肥三子劉興居封濟北王,在文帝即位是反叛,兵敗被殺,國除。劉肥第四到第七個兒子,對四哥劉興居的叛亂多少都有責任,因此都只封侯。後面劉肥第八到第十三子,都幸運地封侯。由於劉肥是劉邦長子,劉肥這個支脈,一直認為自己才是正統。

七王原本是九王,除了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其他六個都是劉邦長子劉肥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