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機故事:畫水求釪

禪機故事:畫水求釪

原文

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銀釪①,墮於水中。即便思念:“我今畫水作記,舍之而去,後當取之。”

行經二月,到獅子諸國,見一河水,便入其中,覓本失釪。

諸人問言:“欲何所作?”答言:“我先失釪,今欲覓取②。”

問言:“於何處失?”答言:“初入海失。”

又復問言:“失經幾時?”言:“失來二月。”

問言:“失來二月,云何此覓?”答言:“我失釪時,畫水作記。本所畫水,與此無異,是故③覓之。”

又復問言:“水雖不別,汝昔失時,乃在於彼,今在此覓,何由④可得?”

爾時眾人無不大笑。

註釋

1、釪

(yú):同“盂”,僧人的食器。

2、覓取

:尋找,求取。

3、是故

:因此,所以。

4、何由

:怎能。

譯文

從前有一個人乘船過海,不小心把一個銀質的盂掉到海里了。他當時就想:“我現在把水面的樣子畫下來作為記號,暫時不用去管它,以後有時間再來撈取。”

經過了兩個月,他到了師子國,看見一條河,便跳到水中尋找那隻丟失的盂。

旁邊的人問他:“你這是想做什麼?”他回答說:“我以前丟失了一隻盂,現在想找回來。”

旁邊的人又問:“在什麼地方丟的?”他回答說:“在剛渡海的時候。”

旁邊的人接著問:“丟了多長時間?”他說:“丟失了兩個多月。”

旁邊的人又問:“丟失兩個月了,為什麼在這裡找呢?”他回答說:“我丟失盂時,把水面的樣子畫下來作為記號。這裡的水面和我畫的水面完全一樣,所以在這裡尋找。”

旁邊的人接著再問:“水雖然沒有不同,但你丟東西的時候是在那個地方,現在卻在這個地方尋找,怎麼能找得到呢?”

這時周圍的人都大笑起來。

禪機故事:畫水求釪

禪機故事

不能只想而不去做

從前有兩個和尚,一個貧窮,一個富有。

有一天,窮和尚與富和尚在一塊兒聊天。

窮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朝聖,你覺得怎麼樣?”

富和尚聽了,冷笑了一聲,然後又從頭到腳打量了一番窮和尚,禁不住大笑起來。

窮和尚詫異地問:“怎麼了,我說的有問題嗎?”

富和尚說:“我沒有聽錯吧?你一無所有還想去南海?你說說你憑藉什麼東西去南海呢?”

窮和尚說:“一個缽盂就足夠了。”

富和尚哈哈大笑起來,說道:“這裡距離南海來回要好幾千里路,路上有無數的艱難險阻,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我幾年前就打算去南海了,等我將糧食、用具等準備充足,再買上一條大船,找幾個水手和保鏢,就可以去南海了。你現在就憑一個缽盂就要去南海,怎麼可能?我看你還是別做白日夢了!”

禪機故事:畫水求釪

窮和尚不想再與富和尚爭執下去,第二天一大早就隻身踏上了去南海的路。

這一路上,他的確嚐盡了各種艱難困苦。有時口渴難耐,有時餓得發暈,腳底的水泡更是鑽心的疼痛。

即使如此辛苦,但他卻一點也沒想到過放棄,始終向著南海的方向前進。

一年過去了,窮和尚終於到達了夢想的聖地:南海。

兩年後,窮和尚從南海歸來,手中依舊只有這一個缽盂。

在過去的兩年裡,窮和尚一路上增長了很多見識,在南海也學習了許多知識,回到寺廟後成為了一名學識淵博的和尚。

而那個富和尚,至今還在為去南海做著各種準備工作!

出處

古印度·伽斯那《百句譬喻經》

啟發與借鑑

禪機故事:畫水求釪

這則佛教寓言故事與“刻舟求劍”頗為相似,雖然形式、內容不同,卻有著相同的寓意。

客觀事物總是不斷變化的,不能用靜止的形而上學的方法去處理變化的事物。如果堅持因循守舊,背離客觀規律,結果必然是徒勞無益甚至適得其反。

正如有些事情必須抓住時機,及時去做,如果等到時過境遷才想起去做,那時早已物是人非了。

上文的故事看似可笑,卻凝聚著古人的經驗和教訓,若不注意,現代人依然會犯同樣的錯誤。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