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去陳規陋習 “改”出文明新風——汨羅市汨羅鎮武夷山村殯葬改革見聞錄

“葬”去陳規陋習 “改”出文明新風——汨羅市汨羅鎮武夷山村殯葬改革見聞錄

(圖為“福壽園”公墓)

汨羅融媒體訊( 歐陽林 楊志)落紅飄零舞出千般憂傷,細雨纏綿訴說萬重愁緒。清明節前夕,武夷山村“福壽園”公墓內,村民王德興一臉肅穆,來到壁葬著父母骨灰的宮格前,跪地虔拜,磕頭默哀,將一束花球掛在碑邊,把滿腹哀思祭於墓前。

佔地19。3畝的“福壽園”中,手捧鮮花、文明祭祀的村民絡繹不絕,卻聽不到噼啪的鞭炮聲,看不到紛飛的碎紙屑,聞不到濃烈的火藥味,世俗喧囂再也不去驚擾地下靈魂,文明新風輕輕拂過這座人生百年後花園。

“葬”去陳規陋習 “改”出文明新風——汨羅市汨羅鎮武夷山村殯葬改革見聞錄

(圖為“福壽園”公墓內)

近年來,武夷山村堅定推行“一核三翼”殯葬改革,以“協會引領”為核心,以“壁葬公墓+村規民約+獎懲機制”為“三翼”,率先破除陋習,帶頭革弊立新,著力解決農村喪事大操大辦“難根治”、亂埋亂葬“難規範”、封建迷信“難破除”等問題,大力營造風清氣正、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成功入選“湖南基層改革探索100例”。

一個協會:讓“火葬公墓”成為新風尚

2017年以前,武夷山村民離世後,基本都沿用傳統的土葬,挨挨擠擠的墳墓蠶食了大量土地。“如果這種殯葬模式再不改革,若干年後我們的子孫後代將無地建房、無田種糧、無處安身。”村黨總支書記王啟輝組織村支“兩委”班子一合計,決定實行殯葬改革,村民去世後全部火化,免費住進村級公墓“福壽園”。

土葬模式沿襲千年,陳規陋習根深蒂固,搞改革談何容易?譜新調有何妙招?“老人是鄉村振興的一股重要力量,他們帶頭最有震撼力,他們自願最有折服力!”王啟輝的“逆向思維”一貫“靈泛得樂”,於是,“黨建+協會”模式推行起來了,老年人協會、紅白理事會成立起來了,老幹部、老黨員被組織起來了,老年群體的幹事熱情被啟用起來了。

協會剛成立不久,村上就有一位任姓老人離世。如何解好這第一道題?打贏第一仗至關重要!老年人協會會長楊新國灌了兩口老酒,把大腿一拍,把桌子一捶:“‘當頭炮’一定打響,‘開場戲’絕不塌坨!”當天下午,楊新國就和楊培華幾位老兄弟來到孝家,鼓勵孝子們帶頭簡辦喪事。

“即使我們同意,左鄰右舍也不會贊同,會罵我們辦事小氣不孝順!”一群孝子賢孫顧慮重重,連連擺手。

“葬”去陳規陋習 “改”出文明新風——汨羅市汨羅鎮武夷山村殯葬改革見聞錄

(圖為村民主動銷燬壽器)

“打蛇打七寸,牽牛牽牛鼻子!”楊新國、楊培華等人立即連夜召集當地的組長開會統一思想,並挨家挨戶上門走訪,講道理,擺事實,苦口婆心地打響了“外圍戰”。第二天“發關”時,協會第一批24員“老將”守在沿途各大“關口”,經過“圍追堵截”首先把燃放鞭炮的陋習一次性治好了。然後,在協會幾位老人的堅持下,各種簡辦喪事的“組合拳”接續發力,一次儉樸文明、別開生面的喪事形成了轟動效應,發揮了示範作用。在協會的引導下,“火葬”成為村裡的一種新風尚。全村老人自覺加入“老年人協會”,自願簽訂協議,承諾百年後進行火化、葬入公墓。他們主動銷燬壽器85具,填平“活人墓”30處,主導600餘座土墳全部遷入公墓。兩位趙姓老人自願“水葬”,去世後,後人按照他們的遺囑,將骨灰撒入了汨羅江。

一堂喪事:讓“厚養薄葬”成為真孝道

2020年冬末,武夷山村一位老人去世。協會理事迅速上門弔孝,敬奉輓聯白幛,既表達深切哀悼,又督促喪事簡辦。

按照“喪事簡辦”的規定,逝者停放不能超過4天,不請“和尚道士”,不搞封建迷信。協會安排以楊培放、李德根為頭的宣傳隊免費唱幾臺花鼓戲,既熱鬧又節儉,為孝家節約“道場”費用1萬多元。

“一切從簡”貫穿於喪事全過程。宴席嚴格控制在20桌以內,不上瓶裝酒,不擺盒裝煙,每桌總價控制在400元以內。親朋好友前來守靈坐夜,不髮香煙毛巾,只在十一點鐘吃碗土皮粉。辦完白事,孝家一算賬,所有費用加起來不到4萬元,據估算共節約6至7萬元。

“沒實行殯葬改革之前,一場喪事有時可拖垮一個家庭。”王德興是武夷山村茶木片的白事“大都管”,他算了一筆細賬,“按照以前的傳統風俗,逝者要停放5至7天,請禮生,做道場,唱老戲,鈔票就像流水。僅算一算守靈宵夜這一項,每晚要擺20多桌,一桌上8道菜,每桌價格超過300元,5個晚上就得開支3到4萬元。辦一次白事幾乎花光半輩子的積蓄,家底子薄的還得四處借債到處欠賬。”

“這筆錢用得毫無意義。”楊新國老人直抒胸臆,“喪事辦得再熱鬧、再奢華,對於無知無覺的地下故人來說,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罷了。與其死後厚葬,不如生前厚養!”

“我們都已經七老八十了,心中惦記的事也不多,只剩兩個最大的心願:一是希望子孫興旺發達,日子越過越紅火,不要因為一場喪事而背上沉重的包袱;二是希望兒孫常回家看看,多陪一陪我們,生活有人照料,病了有人服侍,晚年有人關心。‘厚養薄葬’才是真孝道!”

一套機制:讓“移風易俗”成為硬道理

“會長,我要入會。” 村民曹國和今年10月才能滿60歲,但年一過,他就迫不及待地來到村民服務中心老年人協會總部,提出強烈而熱切的申請,“入會後,我們就有了一個新家。”當前,全村1000多位老人全部加入老年人協會,佔全村人數五分之一,帶頭移風易俗的凝聚力越來越強。

“為了管好公序良俗,我們一共成立了‘九大軍團’!” 據王啟輝介紹,全村組建了“老年人協會”“紅白理事會”“志願者協會”“退役軍人之家”“助學社”等9個協會社團,入會群眾達3500多人,協會“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管出了文明新風氣。

除了“九大軍團”,武夷山村還透過“四議兩公開”制定了一套嚴密的“軍規”:對於未按規定薄葬、大辦喪事的,一律公開處理:是村幹部的,依法依規進行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是黨員的,黨員大會上點名批評,頂風“唱對臺戲”的除名處置;是群眾的,全村通報批評,不得享受村內任何福利。

武夷山村全體村民自我管理有辦法,自我約束有力度,自我監督有機制,在“喪事簡辦、婚事新辦、餘事不辦”上相繼開創了新局面、激發了新活力,成功打造了“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省文明村”等名片。

歐陽林 楊志

責編:柳勤進

作者/來源:汨羅時刻

“葬”去陳規陋習 “改”出文明新風——汨羅市汨羅鎮武夷山村殯葬改革見聞錄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