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非常善於騎射,為什麼會被霍去病的騎兵打得落花流水呢?

因為那一戰,是漢武帝和霍去病精心準備的一場大型戰略。

在歷史的角度來看,好像中原王朝的“野戰之術”總是比不過遊牧民族,譬如騎兵的交鋒,遊牧民族就佔據上風。

匈奴人非常善於騎射,為什麼會被霍去病的騎兵打得落花流水呢?

可實際上,在宋代以前,事實並不是如此的。

周代時候,遊牧民族也在一定程度上開闢出了社會,於是用著他們的“野性”來攻打中原,可戰績往往是慘烈的,他們對上有著城池建築的中原勢力,根本就不可能獲勝。

他們之所以孜孜不倦仍要如此,就是為了生存,為了到中原地區搶糧食,能搶到多少,就能養活部落裡的族人,爭霸對他們來說從來都是奢望,僅僅是為了生存。

到了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毅然決定學習胡人的風俗,擺脫中原當時排外的禮法限制,胡服騎射,戰國時期的趙國,是胡服騎射的開闢者,雖然此前不是沒有中原騎兵,但形成大規模且持續性的,第一個的確是趙國。

胡服騎射,證明了中原漢子在裝備和戰術上傾向於遊牧民族,一樣能把遊牧民族按在地上打,隨後的秦國也進行了模仿,一時之間,趙國和秦國就是戰國七雄裡的兩道防禦線,雖然內鬥,但是對外的戰鬥力也不曾削弱。

到了秦朝時期,蒙恬帶著數十萬部隊一樣是能深入匈奴的內部,牢牢守住北方防線,後來失守,根本原因是內部的趙高在搞風搞雨,蒙恬和蒙毅兩兄弟冤死,甭管大秦多強,對上游牧民族都是弱了一頭。

匈奴人非常善於騎射,為什麼會被霍去病的騎兵打得落花流水呢?

因此漢朝的時候,才有了白登之圍,被視為中原之恥,但所幸的是,白登之圍裡,漢朝的軍隊戰鬥力也還是很強的,帶著劉邦突圍的,正是騎兵,這群人的單兵戰鬥力還是碾壓匈奴的,那個時候“一漢抵五胡”,並不是玩笑話。

為啥那個時候中原的騎兵比匈奴厲害?

正是因為中原的生產能力和恢復能力不一樣,當時的中原也是有養馬地的,戰國後期和秦國的基礎,讓漢朝繼續沿用,總體而言,漢朝早期,匈奴的國力因為冒頓單于迅速上升,而漢朝對比戰國後期、秦朝時期略微下降了一點。

這種此消彼長,讓漢匈進入了“對峙”時期。

這場對峙中,因為匈奴暫時停止了內鬥,所以他們每一次戰爭的力量都非常集中,大漢為了追求國內的發展,每次也只是堪堪抵禦,並不主動出擊,這也是漢文帝、景帝時期飛將軍李廣沒有封侯的契機的根源。

但這個時候,大漢的軍事力量不是沒有進步的。

首先,大漢的主力部隊仍是步騎結合,雖然河西走廊被匈奴的五王所盤踞,但是部分西北地區仍舊有養馬地,這些馬匹,是後來河西之戰的重要基礎。

匈奴人非常善於騎射,為什麼會被霍去病的騎兵打得落花流水呢?

比起霍去病更早崛起的是衛青。

在衛青橫空出世之前,漢武帝就嘗試阻擊匈奴了,後來計劃敗露,提早打開了和匈奴決戰的序幕,在衛青之前,又是李廣成為了對抗匈奴的主力,但這個時候,李廣真的已經老了。

衛青以前是平陽公主的馬奴,姐姐成為了皇帝寵妃之後,自己也進入到了皇宮中繼續深造,衛青展現出了無以倫比的天賦,在龍城之戰中,衛青直搗匈奴的內部核子,抓走大量的匈奴貴族,一戰成名。

此戰,衛青用的戰術,也是“騎兵突襲”。

那個時候征戰的最高階的方法,也就是騎兵突襲過去,以速度來獲得最大的戰果。

到了馬上之後,漢族人、匈奴人則是沒有太大的差距了,而漢族人的優良裝備、長線補給成為了壓制匈奴人的最重要的根源,假如不開啟大決戰,那麼漢族軍隊就包圍匈奴,遲早會以“消耗戰”的方式把匈奴拖死。

那麼這樣一來,匈奴只能正面出戰,一旦正面出戰,就要和漢軍的精良騎射交鋒,輸面是很大的,漢軍個個兵強馬壯,匈奴本來就風餐露宿,營養跟不上,戰鬥力上其實比不上狀態巔峰的漢軍。

匈奴人非常善於騎射,為什麼會被霍去病的騎兵打得落花流水呢?

而“一漢抵五胡”的說法不是空穴來風,漢朝時期的匈奴,生產力極差,大部分平民都是在“茹毛飲血”,也就是在漢朝中後期之後,和中原關係的緩和,一些生存技術的傳入,北方遊牧民族的生存技巧才有所提高。

所以當漢朝的內部國力上升上來之後,匈奴的優勢便失去了。

衛青在征戰匈奴的時候,霍去病也已經來到了宮中,跟隨著“姨夫”漢武帝學習,霍去病雖然是私生子,出身不怎麼高階,但卻自幼受到了貴族教育,漢武帝對他等於是半個兒子,不怎麼高貴的出身加上皇帝精心的培養,霍去病更勝舅舅一籌。

當年霍去病未滿二十出戰,便走了“不尋常路”。

霍去病打戰更是讓人感到驚豔,因為霍去病擁有著比衛青更快的閃電戰速度,跟衛青不同的是,霍去病的戰術在重速度,輕負重,說句通俗的,就是霍去病的戰術,其實是屬於“打草谷”。

何為打草谷?

打草谷其實一直都是遊牧民族常用的戰術,有一些追求速度的遊牧騎兵,或者是連糧草都湊不齊的騎兵,就喜歡使用“打草谷”的戰術,殺到敵人的後方,掠奪對方的糧草,迅速消耗,剩下的銷燬,等於同時實行“堅壁清野”。

匈奴人非常善於騎射,為什麼會被霍去病的騎兵打得落花流水呢?

在很多人看來,霍去病的戰術是有很大缺陷的,因為這種戰術很需要銳氣,但是成事在人,霍去病年少氣盛,思維敏捷,能到做心神上的集中合一,所以面對匈奴,始終保持強勢,不曾受挫。

成就霍去病一生威名的便是“河西之戰”。

河西之戰分為兩次,第一次河西之戰發生在公元前121年,也就是漢武帝所定年號的“元狩元年”。

霍去病此次出征使用的戰術,仍舊是追求速度放棄負重的“閃電打法”,雖然沒有明確記載霍去病放棄了多少糧草,但是霍去病第一次河西之戰的主要優勢就是匈奴人的“出其不意”,霍去病帶著部隊穿過焉支山,繞過敵人防線殺敵。

這一戰乃是戰術和戰備的雙重較量,大漢取勝,繳獲了匈奴的大量物資還有抓捕了很多匈奴貴族俘虜。

在第一次擊敗匈奴後,漢武帝乘勝追擊,讓霍去病沒有休息夠一年,就帶著兵馬再次出發,第二次河西之戰,霍去病的操作依舊不變,帶著大部隊輕裝繞過匈奴大後方,直搗佔據河西走廊的幾個匈奴王者。

匈奴人非常善於騎射,為什麼會被霍去病的騎兵打得落花流水呢?

最終收復了河西走廊之地,讓這一塊精良的養馬地再次回到漢人的手中,也是這一戰,讓大漢朝有了快遞戰略儲備的機會,在不久之後,將會有一場近乎摧毀匈奴的大決戰:漠北之戰。

元狩四年春天,漢武帝在上一個冬季,早早把馬匹養得壯實,這個時候的北方遊牧民族正好在躲避寒冬,而漢武帝則不是,用著大量的“小米”餵養戰馬,本來冬天馬匹應該瘦弱的時候,漢朝的馬匹反而比平時還要強壯。

唯一的缺點就是有點“費錢”。

這一年,霍去病和舅舅衛青領兩路兵對匈奴展開大包圍,霍去病依舊輕裝上陣,速度很快地找到了匈奴的主力,此時的匈奴正在休養生息,彷彿“冬眠”。

戰爭結果可想而知,匈奴被殺得大敗,被迫離開大漠的南部,這一戰完全扭轉了漢匈的局勢,大漢佔據了上風。

總而言之,霍去病的時代,乃是一個漢人在體力上、戰鬥力、軍備能力都遠勝於匈奴的時代,加上漢武帝的運籌帷幄,擊敗匈奴不是難事。

匈奴人非常善於騎射,為什麼會被霍去病的騎兵打得落花流水呢?

而中原王朝真正受制於遊牧民族,也是在宋朝之後了,那個時候的胡漢交融,讓胡人擁有了不亞於中原的生產力,這種致命的變化,讓中原王朝受了很久的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