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出書?看這一篇攻略足夠了!

最近還有好幾個朋友給向我諮詢出書事宜,問的多了,想著出一篇攻略給大家吧。

出書在大部分人心目中還是比較有成就感的事情,很多人哪怕不賺錢也想謀一個“名氣”。但事實真是這樣嘛?

一、時代背景

不得不說,自媒體時代,寫書的人比讀書的人都多!呱哥微信好友也有不下於十幾位寫書的朋友了吧。

為什麼突然有這麼多人能出書?

我思考可能有兩點原因:

(1)、出書的人本身足夠優秀,在所在的行業有一定的積累。

由於自媒體工具的大量普及,方便寫作者積累收集素材,人們輸出知識和分享的願望更加強烈,“願意”的人自然就多了。

(2)、有時候一本書怎麼火起來的,出版社也不知道,所以出版社在高競爭壓力下,出版社希望增加本社的出版數量。

在成本相對可控下,找到一些行業潛在KOL, 出版的多,自然意味著出爆品的機率大。

所以雙方一拍即合,出書數量暴增。

二、該不該出書呢?

作為一個有出書能力的寫作者,到底要不要寫書呢,我覺得這個由個人職場定位決定。

首先寫書這件事情會佔據很多時間和精力,而且如果在要求比較嚴格的大公司,會給競爭對手以口舌。

比如不務正業,比如你哪來這麼多時間寫書,是不是工作不飽和,如果工作業績不好,出書更會成為討伐的物件。

對外發聲管理嚴格的企業,出書這件事還是得得相關部門的審批,而且還得得到自己的主管等理解,這樣才有可能成行。

但是不是所有領導都贊同自己的下屬出書,也不是所有有寫書能力的人有時間去寫書。

如果寫書作者想要往職場更近一步,或者在職業上升的通道,那出書價效比不是特別高。

因為出書不賺錢,像產品型別的書銷量差的話幾千本,銷量好的話幾萬本,遇到銷量十幾萬的書,主編都得樂開花。

寫寫公眾號收入不穩定,搞培訓都是血汗錢,甚至收入也不如企業做箇中高管高。

想要出書?看這一篇攻略足夠了!

選擇什麼樣的工作,意味著選擇什麼樣的生活。

如果寫作者想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享受和讀者交流的樂趣,並且在企業中屬於職業下降的通道,那就得提早籌劃一本屬於自己的作品。

所以大家看到的作者,很多是前XX公司產品經理,這是因為大家已經下海在知識付費行業深耕下去。

三、該怎麼寫呢?

如果確實打算出書,那麼可以考慮自己是否具備這三項。

成功案例+ 粉絲基礎+細分領域空白。

如果寫一本書是圍繞一款成功產品的案例解讀,案例本身就比較有信服力,作者做對了什麼,做錯了什麼,在案例都有實踐檢驗。

有粉絲基礎是決定了書籍出版之後,寂寂無名還是能夠賣得動,特別是現在各種專業書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作品同質化的情況下,作者的私域粉絲對書籍的轉化起到了促進作用。

最後一點是細分領域空白,一本好書能夠體系化總結某一領域空白,比如人人系列最初是彌補了國內產品經理領域的空白,現在還有一些彌補了B端、電商、AI、後臺等產品的空白。

最先彌補空白以及誰寫的更專業,都是加分項。

朋友亞馬遜高階總監鵬哥和我分享:“現在普普通通的書實在是太多了,大家銷量都上不去,並且讀者很多時候也會在良莠不齊的書裡面浪費很多時間”。

所以寫書之前這些問題確實要好好想想,自己真的行麼?

想要出書?看這一篇攻略足夠了!

四、寫書流程

有寫書的想法之後,接著就是找出版社,IT領域做書籍出版的有電子工業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等

出版社的編輯其實也一直在找出色的作者,我也看到有一些編輯潛在一些微信群,如果你要寫書可以聯絡我。

找到編輯之後就是和作者就方向進行討論,一般是圍繞成功案例和細分領域空白決定選題方向,作者最好拿出一個大概的思考框架出來。

出版社拿到思考框架之後就會內容進行選題,選題是過會之後,基本就可以開稿了。

開稿的過程中雙方還要簽訂合同,法律關係上確定雙方的版權問題,一般版權歸出版社。

電子版權也歸出版社,但是據我所知有一些作者是電子版權留在自己手裡。

還有一點大家比較關注,就是收入問題。

一般出版社會承擔整個出版成本和渠道鋪貨事宜,作者享受的收益是書籍售價的8-12%,按印刷次數結算。

所以是要儘量的多次印刷,並且賣的越多越好。

中間就是漫長的寫作過程,時間跨度半年到一年,然後是和主編調整一些思路。

最後定稿提交後,編輯還會審閱校驗錯別字,敏感字和敏感話題等,以及封面設計。

自我介紹、推薦語和推薦序的需要作者自己找朋友提供,當初我還擔心沒人給我寫序,但是慶幸這多慮了,雖然也有人拒絕,但是總體大家還是很認可自己做的事情。

想要出書?看這一篇攻略足夠了!

五、書籍上市

書籍上市還面臨一個市場定價的問題,這裡我犯了一個錯誤,把價格定得有點高,如果作者和我一樣本身基礎不夠厚,建議還是價格稍微低一點。

因為一旦價格確認了,出版社和電商平臺的結算價格都確定了,後續操作都是電商平臺操作,並不是我們想搞活動都能搞活動。

然後就是自己的推廣了,自己的粉絲和朋友可以幫助推薦一波,還要很多親友和同學朋友捧場走一波。

由於自己私域流量畢竟有限,對作者來講,最好有自然流量,最精準的自然流量是電商流量。

根據電商的玩法,最好在第一個月銷量還不錯,這樣電商平臺才有可能把這本書推薦到首頁中,這樣讀者給予好評又會增加推薦權重,這樣銷量也就慢慢會上去咧。

有朋友問寫完書有什麼不一樣,其實這個問題我之前也問過別的作者,現在看暫時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變化,我估計2-3年的週期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吧。

知識行業本身進化就慢,只有積累到一定的程度,自己的狀態、思維、人脈等才會有顯著的變化。

所以看2-3年之後的變化可能更有意義,現在看2-3年的自己,既沒有被自己的進步嚇到,但好像也一直在進步。

我想這也是所有普通人共同的感受吧,我們能做的只有抓住能抓住的東西,並且做好它,剩下的都交給命運罷了。

最後書能不能大麥和一部電影能不能叫座一樣,都比較玄幻,有票房冠軍劇組固然重要,但是也不排除黑馬殺出。

希望你就是那批突出重圍黑馬~

如果你還想了解其它細節,歡迎補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想要出書?看這一篇攻略足夠了!

想要出書?看這一篇攻略足夠了!

創業7年入不敷出,到第八年迎來爆發,他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想要出書?看這一篇攻略足夠了!

在大廠做產品VS小廠做產品

想要出書?看這一篇攻略足夠了!

剖析一次失敗的,產品實習面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