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推算,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魏晉南北朝時期,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推算,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魏晉南北朝的自然科學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尤其是祖沖之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長亭連短亭,每天持續為大家帶來原創內容,分享魏晉南北朝自然科學的故事。

魏晉南北朝的自然科學,繼承了秦漢已有的成就,在階級鬥爭和生產鬥爭的推動下繼續向前發展。天文學的發展,首先表現在曆法的改進上。這一時期在改進曆法方面爭論的焦點,是採用“定朔”,還是保持“平朔”。

魏晉南北朝時期,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推算,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西漢太初曆(三統曆)和東漢四分曆都是以平朔注歷。它的缺點是曆法中所定的朔望不很符合實際,日食應在朔,月食應在望,有時卻不發生在所定的朔望日,因而依據曆法也就不能知道日月食的準確日期。東漢末造乾象曆的劉洪,認識到這個缺點產生的原因,是由於不瞭解月亮每日運動的速度是不均勻的。他在推算日食時,為適應月亮的運動規律,便採取把某些月的日數加以增減的辦法,使日食出現在朔日。這就開創了定朔的先聲。但他沒有用這個方法制歷。三國時孫吳採用乾象曆,曹魏對乾象曆則有爭論。

魏晉南北朝時期,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推算,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魏初韓翊造黃初歷,採用劉洪的方法而又不同於劉洪。魏明帝時楊偉造景初歷,有意採用定朔而沒有成功。這個曆法為晉、宋所沿用。宋何承天造元嘉歷,正式在曆法中廢除平朔,改用定朔。用定朔造歷在曆法上需要改變大小月的相間排列,而有大月相連或小月相連的現象。元嘉歷因此遭到保守派錢樂之、皮延宗等人的反對。

魏晉南北朝時期,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推算,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他們認為採用平朔遇到日食在晦或在(初)二,自古有之;如果採用定朔,“月有頻三大,頻二小,比舊法殊為異”,因而竭力主張復舊。何承天沒有堅持他改為定朔的主張。北魏獻文帝時龍宜弟修歷,再次提出此議。北齊信都芳造靈憲歷,指出“算月有頻大頻小,食必以朔,證據甚甄明。”是對以前攻擊何承天的人的有力反駁。一直到隋初劉孝孫、劉暉和張賓、張胄玄的改歷之爭,主要還是圍繞著這個問題。定朔方法在東漢末出現,經歷了約四百年的時間,到唐初才最後取代了平朔。

魏晉南北朝時期,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推算,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宋祖沖之造大明曆,對曆法進一步作了三項重大的改進:第一,破十九(章)歲七(章)閏,叫破章法。破章法雖然在北涼趙歐時已採用,但至祖沖之才從道理上加以說明。第二,制定歲差。歲差雖然晉虞喜已經提到,但編入曆法也是自祖沖之始。第三,定交點月日數。一交點月日數雖然從漢代曆法中可以推得,但至祖沖之才在曆法中明確指出。當時保守派戴法興和祖沖之辯論,對這三項改進都加以反對,理由是古制不可革。祖沖之反駁說:天上的道在變,人間的道也在變,說古制不可革是欺人之談。祖沖之還指出戴法興連當時天文學上最起碼的常識都不知道,把他的無知和頑固不化狠狠挖苦了一番。

魏晉南北朝時期,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推算,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祖沖之是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科學家。他“測景曆紀,躬辨分寸”,“考影彌年,窮察毫微”。由於他有這點科學精神,所以敢向孝武帝的寵臣戴法興挑戰,公開申明“浮辭虛貶,竊非所懼”。祖沖之大明曆的天文資料,其中以一回歸年日數為365·2428日,和近代所測相差甚微。定一交點月日數為27·2122日,和近代所測相同。

魏晉南北朝時期,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推算,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漢代論天的凡三家:蓋天說、渾天說和宣夜說。三國時,吳姚信提出唯心論的宇宙結構理論——昕天論,把人的身體結構來比擬天的結構。這是儒家天人合一說在宇宙論上的反映。而同時的王蕃則傳劉洪乾象曆,依乾象法論渾天,堅持唯物論的觀點。晉葛洪也主張渾天說。東晉虞聳修正蓋天說而提出穹天論,虞喜則接受宣夜說而提出安天論。安天論說日月星辰“各自執行,猶江海之有潮汐,萬品之有行藏也。”以後,梁祖恆撰《天文錄》,主張渾天說。梁武帝糾集一夥儒生拚命反對渾天說,而把佛經中若干論點攙入,提出新的蓋天說。崔靈恩和祖恆的學生信都芳則主張渾蓋合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推算,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信都芳說“渾天覆觀,以《靈憲》為文;蓋天仰觀,以《周髀》為法。復仰雖殊,大歸是一。”他在採用定朔方面的觀點是對的,而在宇宙論方面的觀點是錯的。此外,晉魯勝撰正天論,梁朱史撰定天論,又有人撰原天論,都是對宇宙論的一些看法。北周甄鸞《笑道論》的“適立天地”。“日徑不同”,“五億重天”各篇,則是對道教有關宇宙論的批判。總的說來,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宇宙論方面掀起了一個論爭的高潮。這個高潮同當時思想領域內唯物論與唯心論的鬥爭是分不開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推算,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祖恆曾經用僅器觀測到北極星不在天極位置上,面離北極約度多一些。這是當時天文學上一項嶄新的成就。魏晉南北朝時期,數學出現了繁榮的景象。三國時,魏劉徽注《九章算術》,“析理以辭,解體用圖”,在注方田章園田術時發明割圓術。劉徽由圓內接正六邊形開始,計算內接正十二邊形,正二十四邊形等一直計算到圓內接正一百九十二邊形。假定圓半徑為一尺,得圓內接正一百九十二邊形的面積是在314又64/625方寸和314又169/625方寸之間。他確定圓周率值為3。14, 後世稱為“徽率”。劉徽認為還可以繼續制下去,“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這就是極限概念。

魏晉南北朝時期,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推算,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劉徽在注少廣章開方術時說:“物之數量,不可悉全,必以分言之。”說明產生分數的必然性。劉徽在註文中採用了十進分數,為後世十進小數記法奠定了基礎。他還總結了當時測量數學上的成果,撰《海島算經》一書,利用相似直角三角形相當邊的比例測量高深廣遠,這個方法後來在我國一直被採用。

魏晉南北朝時期,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推算,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這一時期的數學是在對舊有謬誤的批判中得到發展的。祖沖之說: “立圓舊誤,張衡述而弗改;漢時斛銘,劉歆詭謬其數。”“及鄭玄、闞澤、王蕃、劉徽,並綜數藝,而每多疏舛。”立圓指球體積計算,斛銘指圓周率計算。祖沖之關於圓周率的計算,超越前人更開密法,求得圓周率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一數值準確到小數點後第六位。他還用分數表示圓周率值,以22/7為約率,以355/113為密率,後者也準確到小數點後第六位。就分子分母不超過百位數的分數而言,這是圓周率值的最佳近似分數。

魏晉南北朝時期,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推算,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祖沖之的這項發明比歐洲約早一千年。關於球體積計算,祖沖之和他的兒子祖恆也超越了前人,求出球體積的正確計算公式。相同的方法在歐洲要到十六世紀初才出現。

我國古代著名數學書——《算經十書》,有九部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撰注或編寫的。這九部書是:趙君卿的《周髀算經注》,劉徽的《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張邱建算經》;甄鸞的《五曹算經》和《五經算術》,祖沖之、祖恆的《綴術》、《孫子算經》中有物不知數題是一個聯立一次同餘式組解法的特例,外國數學史盛稱的“中國剩餘定理”淵源於此。《張邱建算經》中的百雞問題,是我國數學史上有名的不定方程問題。《綴術》唐以後失傳,前述球體積的計算等當是該書的部分內容。

魏晉南北朝時期,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推算,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圓周率的應用很廣泛,尤其是在天文、曆法方面,凡是涉及到圓的一切問題,都要使用圓周率來推算。祖沖之對圓周率數值的精確推算,對於中國乃至世界都是一個重大貢獻。

作者獨家原創,禁止搬運洗稿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