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本質是什麼?可以用4個字概括!大多數人沒辦法做到

什麼樣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這個問題可能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前段時間刷到一個影片,聊的就是該問題。

1)

影片中提到的理論很多,講得也比較雜,筆者根據影片裡的一些概念,結合自己的體會和理解,整合出了與學習有關的內容,現與大家分享。

學習的本質是什麼?可以用4個字概括!大多數人沒辦法做到

在心理學界,人的學習可以分為三個區:第一個區叫

舒適區

,因為在這兒全會、全擅長,所以待著特別舒服;第二個區叫

學習區

,也叫脫離舒適區,在這個區,是做自己不會做的事情;第三個區叫

恐慌區

,那個地方所有的東西都不會。

舒適區是最低層級,恐慌區是最高層級,學習區是在這兩個層級之間,高於舒適區,低於恐慌區,是最適合開展學習的“區域”。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有人愛下象棋,但一輩子技術不長進,因為他圖的是舒服,而不是刻意練習,他一直待在舒適區,而不是在學習區;有人愛玩遊戲,如果玩遊戲是為了圖個爽快,就永遠成不了高手,而那些成為遊戲高手的少數人,會把遊戲裡的細節摳得清清楚楚,對遊戲裡的隱藏數值進行大量反覆地測試,他們主動脫離舒適區,刻意去學習。

學習的本質是什麼?可以用4個字概括!大多數人沒辦法做到

影片總結出一個結論:學習的本質是什麼?就是四個字“脫離舒適”,不過大多數人很難做到。

2)

在舒適區學習是一件沒有任何難度的事情,沒有難度就沒辦法提升自己的水平,也就沒有辦法鍛鍊自己的意志力和耐力。比如有些人,天天學一些自己懂的、一看就明白的東西,那花再多時間學習,也學不到多少有意義的東西,更不會成為學習高手。

現在我們經常聽到的“高分低能”,就是與長期待在舒適區有很大關係。在以考試為中心的評價體制下,一些考試能力很強的學生,一直辛勤地耕耘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刷題、考試。他們雖然考上了好大學,但因為在舒適區

待久了

,個人能力被框定在考試領域,大學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低能”就凸顯出來了。

學習的本質是什麼?可以用4個字概括!大多數人沒辦法做到

事實上,所有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不會讓自己待在舒適區。

一流的賽車手,在賽場上比賽的時候,每個動作都是有意識

,絕不允許進入下意識狀態,但是平時我們開車,已經很熟練了,一邊聽歌一邊開,全部是下意識狀態;搞運動學研究的人發現,普通運動員,拼命練已經掌握了的動作,而高手會不斷挑戰高難度動作。業餘和高手的區別,就是一個在舒適區,一個不在舒適區。

可能有人不同意這個觀點,他們認為一個人重複一個動作久了,也會成為高手,不一定非要挑戰高難度,非要脫離舒適區。

學習的本質是什麼?可以用4個字概括!大多數人沒辦法做到

持這種觀點的人,多會提到刀削麵師傅。他們認為,一些技藝很高的刀削麵師傅,眼睛不看就可以把面削到鍋裡面,就是長年累月地做一件事,並沒有挑戰所謂的“高難度”。

如果僅僅是削麵這個技能,確實太簡單,重複地做,長年累月地做,是可以達到非常純熟的程度。不過,如果想把刀削麵做到極致,仍要脫離舒適區、不斷挑戰高難度。刀削麵師傅要想如何調整水、面的比例,搓揉到什麼程度,才可以讓麵糰更勁道;要對配料進行怎樣的改進,才能讓味道更鮮美……食品的味道、口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3)

真正會學習的人,會找一些對自己有挑戰的東西來學習,一定會讓自己“脫離舒適”,但“脫離舒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大多數人是做不到的。

學習的本質是什麼?可以用4個字概括!大多數人沒辦法做到

既然我們達不到牛人的境界,不能主動地脫離舒適區,那還有沒有辦法成為某個特定領域的高手呢?有,就是進入好的學習環境,被動地脫離舒適區,進入學習區。

好的學習環境,不是指窗明几淨的教室,有大量的、免費的學習資料;好的學習環境是指能夠提供即時反饋的環境

即時反饋是指你每個微小的動作,外界都會很快給你反饋,告訴你是對了,還是錯了;是已經夠了,還是得繼續接受訓練。我們要創造這樣一個環境,讓自己在學習區不斷往前奔跑。

學習的本質是什麼?可以用4個字概括!大多數人沒辦法做到

當然,對未成年的孩子而言,創造好的學習環境這個任務是要靠父母去完成的。父母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變化,對孩子的點滴進步予以及時反饋,並告訴孩子如何改進。這有點像從電腦裡複製東西,能看到進度條,知道進展到百分之幾。只有讓反饋資訊變得更為迅速、具體和明確,孩子才能在學習區長久地待下去。

今日話題:

你覺得自己現在是在舒適區,還是學習區?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軼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