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只殺了10多萬人,匈奴為何就一蹶不振?

公元前90年的一天,漢武帝和群臣正在宮中焦急的等待前方的戰報。突然,探馬疾馳而到,漢武帝接到訊息後馬上龍顏大怒,氣得白鬍子一撅一撅的。不一會兒,宮中就傳來了漢武帝咆哮的聲音:“

李廣利,你這個反賊——笨蛋——你居然投降了——可惜了我的7萬大軍!”

這時的漢武帝已經66歲了,他叱吒風雲的一生也進入到了最後幾年。而這一年,對漢武帝和整個大漢帝國來說,絕對是一個多事之秋。在漢帝國內部,前一年發生了巫蠱之禍,太子劉據被殺。貳師將軍

李廣利

和丞相劉屈氂謀立昌邑王為太子,結果事情敗露,劉屈氂被處以腰斬。而李廣利當時正帶領大軍在疆場上和匈奴廝殺,此時,他的妻兒已經被憤怒的漢武帝收監,命懸一線,他們的命運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李廣利手裡。

漢武帝只殺了10多萬人,匈奴為何就一蹶不振?

漢武帝之所以要大規模出擊匈奴,除了要忘掉對太子劉據的悔恨,轉移注意力以外,還考慮到匈奴雖然在前期屢受打擊,但還有相當的力量,對漢帝國的威脅還很大;另一方面,漢武帝年事已高,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徹底解決北方問題。這一次出擊匈奴,漢武帝幾乎是傾全國之兵。

李廣利統兵7萬從五原郡出發,向浚稽山方向進攻,商丘成統兵3萬從西河郡出發,向涿邪山方向進攻,馬通率4萬騎兵從酒泉郡出發,向天山方向進攻。

最後的結局是馬通軍團沒有和匈奴軍交戰全身而退,商丘成軍團在返回的路上,遭遇3萬匈奴騎兵的合圍,經過九天的戰鬥,在遭到漢軍大量殺傷之後,匈奴軍被迫撤退。

漢武帝只殺了10多萬人,匈奴為何就一蹶不振?

李廣利軍團剛開始的時候,進展還是非常順利的,在夫羊句山擊敗了匈奴軍。漢軍乘勝追擊至範夫人城,匈奴四散奔逃。但就在這時,李廣利得到訊息,謀立太子的事情敗露,自己的家族已受牽連。李廣利盤算著要想解救家人,唯一的辦法就是戴罪立功。於是李廣利決定帶著所有人一起孤軍深入,冒險作戰,看能不能生擒單于。漢軍一口氣突進到了今天的色楞格河,還在色楞格河以北擊敗了匈奴兩萬騎兵,但是在返回的時候,還是在杭愛山地區被匈奴五萬騎兵圍困,

最終全軍覆沒

這場決戰,漢朝一方大敗虧輸,迫使漢武帝釋出“

罪己詔

”檢討自己,漢帝國也轉入休養生息狀態。但令人詫異的是,隨後的幾十年,匈奴反而出現了明顯的頹勢,最終到東漢時期,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那人們要問了,

漢武帝時期最後一場漢匈之戰,漢帝國失敗了,為什麼反而是匈奴活不下了?

漢武帝只殺了10多萬人,匈奴為何就一蹶不振?

01 天時

匈奴的崛起靠的是天時

。匈奴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遊牧帝國,在秦漢交替之際,在一代天驕

冒頓單于

的統帥下,趁機西擊月氏,東並東胡,北服丁零、堅昆,南收河套,統一了蒙古高原,從而使“

天下引弓之民,合為一家

”。漢初,匈奴達到鼎盛,擁有騎兵40萬,對南方的漢朝形成壓倒性優勢。

但遊牧民族有一個特點,“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匈奴在漢武帝時期接連遭到重擊,不得不退居漠北。這時,天時沒有站在匈奴這邊。

漢武帝只殺了10多萬人,匈奴為何就一蹶不振?

公元前72年,也就是漢宣帝本始二年,匈奴轉攻西域的烏孫以索要公主(即西漢嫁給烏孫王的解憂公主),烏孫向漢求救。漢朝組織五路大軍16萬騎進攻匈奴,

這是兩漢400年最大規模的一次對外騎兵出征

。同時,派遣校尉常惠前往烏孫,節制5萬烏孫騎兵,與漢軍東西並進,形成一個巨大的鉗形攻勢,夾擊匈奴,結果漢軍大勝。

公元前71年,漢朝再次聯兵二十幾萬合擊匈奴,大獲全勝,直搗右谷蠡王庭。同年冬,匈奴出動數萬騎兵擊烏孫以報怨,

適逢天降大雨雪,老百姓傷亡十分之三,牲畜死亡一半,國力大為削弱,匈奴派出的軍隊生還者不足十分之一。

漢武帝只殺了10多萬人,匈奴為何就一蹶不振?

屋漏偏逢連夜雨,趁匈奴遭遇天災的時候,周圍部族也開始落井下石。丁零從北面、烏桓從東面、烏孫從西面聯合攻擊,匈奴元氣大傷,被迫向西遷徙。從此以後,匈奴因戰爭、天災、領土及人口的減小,處境日益困窘,內部紛爭開始激化。最後出現了五單于爭立,最終呼韓邪單于親自前往帝都長安,稱臣做北藩,“

匈奴款塞、單于來朝

”成為宣帝朝的一大盛事。

後來西漢擊殺郅支單于

,把他的人頭懸掛在帝都城門上,以儆效尤。公元前60年,宣帝設定西域都護,標誌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國,漢匈之戰在西漢時期正式落幕。

轉眼到了東漢時期。

公元46年,匈奴國內又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人畜飢疫,死亡大半。而統治階級因爭權奪利,再次分裂為南北兩部

漢武帝只殺了10多萬人,匈奴為何就一蹶不振?

公元73年,大將

竇固

擊敗北匈奴,佔領西域東部,重建都護。公元87年,也就是漢和帝章和元年,鮮卑大破北匈奴,北單于被殺,北匈奴從此“大亂”。

這時,漠北又發生蝗災,人民饑饉,內部衝突不斷,北匈奴內部危機連連。東漢政府決定乘此時機,徹底解決北方問題

,於是在公元89年到91年間,與南匈奴聯合夾擊北匈奴。

最後給匈奴的棺材上釘上釘子的人叫竇憲。89年,東漢大將竇憲率軍擊敗北匈奴,迫使北匈奴幾十萬人投降,

然後命令班固燕然勒功。91年,耿夔再次出擊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匈奴。此後,殘存的北匈奴大部分往西邊遠遁,最終消失在中國的史籍之中。

綜上所述,

匈奴覆滅的一大原因是自己的運氣太差,接二連三在最關鍵的時候遭遇天災,然後引起人禍

。由此可見,一個畜牧業民族的生存是多麼的脆弱,即使強大到像匈奴一樣,在大自然面前也是無能為力。天不助人,能奈若何?

漢武帝只殺了10多萬人,匈奴為何就一蹶不振?

02地利

在西漢前期,匈奴擊破西域,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威脅漢朝

。匈奴單于佔據蒙古高原中央,以陰山和河套地區為前進基地,以蒙古色楞格河流域為大後方,進可攻退可守。在戰略方向上直接對準漢帝國的心臟,對漢朝的北地、上郡、定襄、代郡等北方邊郡威脅極大。公元前166年,匈奴斷絕和親,大入上郡、雲中,邊塞的烽火甚至照亮了甘泉宮,匈奴兵鋒直逼長安,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

烽火甘泉”

事件。對大漢帝國來說,要想解決匈奴問題,必須要打掉它的前進基地。

除了單于的中央本部,匈奴右賢王從西域和河西走廊方向威脅漢朝的隴西地區,左賢王從東北方向威脅遼東和代燕。匈奴三部互為品字結構,在地緣上對漢朝的壓力很大。

漢武帝只殺了10多萬人,匈奴為何就一蹶不振?

馬邑之謀後,漢武帝對匈奴採取以攻代守的戰略,揭開雙方大規模對攻戰的序幕。公元前127年,衛青取得河南之戰的勝利,奪取了河套地區,漢朝設定朔方郡。次年,又派遣蘇建率領十萬人興築陰山附近的長城。河南之戰把匈奴最靠南的基地給打掉了,對匈奴威懾很大。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霍去病奪取河西走廊,匈奴右部投降十萬人,漢朝在河西設定武威、酒泉、敦煌、張掖四郡。霍去病取得河西,實現了漢武帝斷匈奴右臂的夢想,在漢匈對峙上已經取得優勢。為此,匈奴人哀嘆:“

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

漢武帝只殺了10多萬人,匈奴為何就一蹶不振?

為了徹底消滅匈奴,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率五萬騎兵深入大漠,分兩路鉗擊。衛青擊潰單于,霍去病追殲左賢王7萬餘人,封狼居胥,禪姑衍山,登臨瀚海。兩軍共殲滅匈奴軍9萬餘人,此戰之後,匈奴主力只能躲在漠北不敢南下。

武帝時期的三場大戰,從根本上扭轉了漢匈之間的戰略態勢。

匈奴失去水草豐美的河南地和河西走廊,不得不龜縮在漠北的苦寒之處,對其生產力的發展產生了致命威脅,這也為漢宣帝時期徹底瓦解匈奴打下了伏筆。

漢武帝只殺了10多萬人,匈奴為何就一蹶不振?

從這時起,漢匈之間的百年博弈實際上已成定局。漢帝國一方面把匈奴人趕到了鳥不拉屎的地方,另一方面,以河西走廊為依託,經略西域,大大開拓了漢帝國的眼界,促進了政治、外交、經貿等的發展,使漢帝國的綜合國力躍入世界頂級強國的行列。西域歸屬漢帝國,使得漢軍可以從西域出發直接奇襲匈奴,後來的陳湯擊殺郅支單于一戰就是如此。

到了漢武帝后期,由於缺乏良將等原因,漢朝的對匈戰爭,勝少敗多。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匈奴躲得越來越遠,漢軍要想透過大漠尋殲,難度增大。其次,雖然從戰術上看漢軍敗仗很多,但從戰略上看,漢朝一直處於主動,一直是壓著匈奴打的,匈弱漢強的態勢並沒有改變。

這一切,都與衛青霍去病打下的基礎有關,漢朝贏得了地利,也就贏得了未來。

漢武帝只殺了10多萬人,匈奴為何就一蹶不振?

03 人和

作為一個遊牧民族政權,匈奴的人口數量不會太多

。《史記》上就談到過這個問題:中行說對單于說,

匈奴總人口不及漢朝一個汝南郡

。汝南郡人口約180萬,匈奴就是加上其他被征服的部族,總人數也不會超過180萬。對此,我們可以參考一下現在外蒙古的人口數量,大約在300萬左右,這可是在豐衣足食的現代社會啊!實際上,在上一世紀,外蒙古的人口數量大部分時間都沒有超過200萬。

在兵連禍結的年代,匈奴的40萬騎兵可能有誇大之詞,其真實兵力應該在30萬左右。在衛青霍去病連二連三的重擊下,匈奴死傷慘重。其中衛青7次出擊,消滅匈奴大約5萬多人。霍去病比衛青多出一倍有餘,6次出塞,共消滅匈奴11萬多人。如果再加上投降的,匈奴的損失大約有20萬人。可不要小瞧這20萬人,這可是匈奴的青壯年精英,匈奴損失這麼多人,幾乎快被打殘了。

漢武帝只殺了10多萬人,匈奴為何就一蹶不振?

之後的漢匈戰爭,漢朝一直處於主動地位,戰爭都是在匈奴的領地裡進行。漢軍每次大規模出擊,匈奴都要進行戰略轉移,無論成敗,都會打斷畜牧業的生產鏈條,造成牲畜無法正常繁衍,這對匈奴的經濟打擊是毀滅性的。正是由於漢武帝時期的壓迫性戰略,匈奴一直得不到休養生息的機會,其人口數量和牲畜數量也得不到恢復。

更嚴重的是,匈奴的殺伐過度、橫徵暴斂,使它統治下的其它民族怨聲載道。等到匈奴這個鬆散的民族複合體走下坡路的時候,他們瞅準時機,配合漢帝國反戈一擊,加速了匈奴的覆亡。

漢武帝只殺了10多萬人,匈奴為何就一蹶不振?

04結束語

雖然漢武帝對匈奴的最後一仗打敗了,但相對於大漢帝國超強的綜合國力,這算不上什麼,漢帝國很快就恢復了元氣。經過昭宣之治,漢帝國一次性就能出動十幾萬騎兵,其陣容聲勢甚至超過了漢武帝的巔峰時期。反觀匈奴,在經過幾輪折騰後,已經活不下去了,最終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如今,當人們再次讀著班固的《封燕然山銘》:

鑠王師兮徵荒裔,剿兇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亙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載兮振萬世!

人們不得不感嘆:偉哉!漢武大帝!壯哉!漢朝雄風!

圖/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文/來源於憑闌聽史,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