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龐康,造醬油40年,身家千億,憑啥

中國的億萬富豪,貢獻過不少凡爾賽金句。

王健林:

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

劉強東:

我和她在一起不是因為她(章澤天)漂亮,因為我根本不知道她漂亮不漂亮,我這個人臉盲。

馬化騰:

我們都出身普通家庭,沒什麼特殊的,頂多是房子大一點。

他們認為稀鬆平常的事,卻是許多普通人眼中的人生天花板。

結果,不免成“梗”,引人戲謔一樂。

當然,與他們一樣身價不菲,卻行事低調的億萬富豪也不在少數。

海天味業董事長

龐康

就是其中之一

66歲龐康,造醬油40年,身家千億,憑啥

(龐康參加會議)

海天很出名,是中國老百姓的廚房裡,出鏡率最高的“網紅”。

但龐康這個名字,卻被不少人打上“陌生”的問號。

有些人看他憑著賣醬油成為億萬富豪,不免心生好奇。

一瓶醬油而已,竟能造出富豪?

當然,去看看最近幾年的“富豪榜”,找一找龐康的位置,答案很肯定。

2020年,位列“胡潤全球富豪榜”第158位,財富值770億元;

2021年,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57位,財富值264億美元;

2022年,位列“胡潤全球富豪榜”第67名,財富值1450億元。

他的知名度,雖不及前幾位“臉熟”的富豪響亮,但實力並不可小覷。

是富二代踩著雲梯扶搖直上,還是窮小子“鯉魚躍龍門”逆天改命?

66歲龐康,造醬油40年,身家千億,憑啥

初出茅廬——既來之則安之

1955年,廣東佛山,為了生存下去,25家造醬油的古醬園合體成功。

團結就是力量,說不定哪個人的哪個想法,就能給大家指出一條活路來。

那時候,任誰都不會想到,那個真正拯救他們的福星,並不在他們中間。

他和他們,隔著27年的距離。

當時規模最大的“海天醬園”,佔據著重要的話語權。

所以,新的醬油廠隨之命名為“佛山市公私合營海天醬油廠”。

66歲龐康,造醬油40年,身家千億,憑啥

(生產基地一角)

此舉第二年,一個本地男孩出生,取名龐康。

跟許多家鄉人一樣,在與時代一起成長的日子裡,本地醬油的味道成為他記憶中不能捨棄的情懷。

只是他無法預知,將來有一天,他會與那個味道結下不解之緣。

1982年,龐康26歲,據稱從南京師範學院食品機械專業畢業。

他走進已更名為“佛山市珠江醬油廠”的大門,被分配到這家工廠當技術員。

彼時,他的人生履歷中有兩個閃光的標籤:

大學生、經濟師

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地位金貴,且不說在生活中被人高看一眼,國家更管分配工作。

只不過龐康端上的這隻鐵飯碗,在家人和親朋看來,著實有點“大材小用”。

地方小,行業還不高大上,怎麼看,都是“屋裡放風箏——飛不高”。

不過,有句話說得好:錐處囊中,其末立見。

偏偏在這個別人瞧不上的小地方小崗位上,龐康把自己的人生和整個行業,同時攪了個天翻地覆。

如今,40年過去,他用一路無人可及的履歷證明:

心懷珠玉之人,絕不會被人生的起點束縛。

龐康的人生起點,就是這家毫不起眼的醬油廠。

作為地方老品牌,靠天晾曬,靠“老師傅的舌頭”把控味道,製作工藝落後,產量也不穩定。

在本地被其他醬油品牌壓制,在外地更沒有銷售優勢。

作為一家老牌國營企業,它現時的生存困境,也是時代打下的烙印。

而龐康的加入,就像在這潭表面平靜、實則危機四伏的湖水裡,裝上一臺電動馬達。

馬達的震動,給予湖水持續不斷的活力。

事實證明,在時代的一次次暗流湧動中,正是龐康的果斷決策,穩控大局,才把氣息奄奄的醬油廠盤活。

66歲龐康,造醬油40年,身家千億,憑啥

(龐康)

“低就”的龐康,如何對待這份工作呢?

不怨天尤人、朝秦暮楚,既來之則安之。

安守本分、專注工作,天天在車間研究造醬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有學歷、有能力,有定力、有耐力,這個行事沉穩的小夥子,深得領導和同事們的讚賞。

在人生這個大舞臺上,每個主角的出場方式都大有不同。

有的人天生光環加身,聲勢浩大;有的人謙遜無聲,在日積月累中釋放能量。

龐康是後一種。

66歲龐康,造醬油40年,身家千億,憑啥

才華綻放——既安之則為之

1984年,鄧爺爺視察廣東、福建,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加大。

28歲的龐康,已經在工廠造了兩年醬油,從技藝上來說,他已是參透流程的熟練工。

彼時:

王石33歲,先知先覺,嗅出商機,建立“萬科”;

王健林30歲,還在遼寧大學當學生,四年後建立“萬達”;

馬化騰只有13歲,劉強東也才11歲,14年後,他們一個成立“騰訊”,一個成立“京東”。

當時的他們,寂寂無名,有的還是稚嫩少年,都經歷著自己最正常不過的人生。

多年後,他們不約而同,成為各自行業內的大佬,一起躋身各大富豪榜。

66歲龐康,造醬油40年,身家千億,憑啥

(自動化生產線)

但那一年,最吸引龐康目光,讓他內心產生震動的,是一個叫馬勝利的人。

馬勝利率先“吃螃蟹”,承包石家莊造紙廠,並迅速扭虧為盈。

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勢,國營企業的“承包責任制”正式走上歷史舞臺。

這也是人們稱1984年為“中國現代公司元年”的原因所在。

1985年,在馬勝利成為大紅人、好廠長,不停參加各種演講和講座的時候,在基層磨礪3年的龐康,被提拔為醬油廠副廠長。

1988年,國企承包責任制在全國大範圍推行。

在時代變革的風起雲湧中,龐康踩中了風口,又被推到醬油廠總經理的位子上。

1992年,已有10年工齡的他成為公司掌舵者,做出向全國市場挺進的決策。

這一年,做耗油起家的另一大醬油品牌“李錦記”,推出一款中草藥保健品。

初名“南方李錦記”,也就是後來風靡國內保健品市場的“無限極”。

在調味品市場上叱吒風雲的李錦記,涉獵領域廣泛。

保健品、餐飲、房地產、運輸等,多管齊下,創富能力在行業內少有匹敵。

那時候的李錦記,還是龐康內心的一種遙望。

當時的他,人至中年,一心高擎“調味品大旗”,夢想大殺四方。

66歲龐康,造醬油40年,身家千億,憑啥

(龐康接待來訪人員)

俗話說“十年磨一劍”,利劍出鞘,張力無窮。

攘外必先安內,要在佛山之外的地界稱王稱霸,內部管理必須跟上趟。

醬油廠開始實行股份制運營,當地國資辦公室、公司領導班子和員工分別佔有30%和70%股份。

既安之則為之,屬於龐康的調味品“創富時代”正悄然來臨。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像外人看起來那般周全、圓滿。

在龐康一次次扭轉危局的過程中,也招致不少非議。

1995年,龐康39歲,他做出一個內心糾結的決定:

收回員工股份。

他的目的,無非是多掌控股權和決策權,更便於對工廠實施自主管理。

但這個訊息卻像一顆驚雷,在不到800人的公司突然炸響。

對於他這番“虎口奪食”的操作:

有人憤憤不平,牢騷滿腹,唾沫星子飛濺,罵他是資本家;

有人唉聲嘆氣,有奔頭的日子沒過幾天,便毫無徵兆、戛然而止,‘過河拆橋’的滋味不好受;

甚至有人組團,聯名去告龐康的狀。

66歲龐康,造醬油40年,身家千億,憑啥

(公司外景)

外有生存壓力高懸頭頂,內有員工反對此消彼長。

面對公司內外交困的現實情況,龐康沒有猶豫,一如既往地果斷推行自己的決策。

他比誰都清楚,改革必然會傷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

但也只有推行下去,自己的滿腔抱負才有用武之地,公司也才有更多的生存機會。

如何做選擇,龐康身在高處,看得更遠,也掂量得最清楚。

員工股份被收回,集中到管理層手中,無形中為龐康後來的“造富神話”埋下伏筆。

2008年,經過一系列變革後,公司順利實現管理層控股,成為真正的民營企業。

龐康的個人才華匹配到合適的用武之地,6年後,他將在各大富豪榜佔據一席之地。

66歲龐康,造醬油40年,身家千億,憑啥

橫空出世——既為之則優之

傳統行業難突破、不好做,但又想做出個樣子,出路在哪裡?

龐康認為,出路就在於做大規模、做排頭兵,做別家做不出來的事情。

有人說,世界上最難、最有價值的事,就是做前人沒有做過、不知怎麼做的事。

這與龐康的見解不謀而合。

66歲龐康,造醬油40年,身家千億,憑啥

(龐康)

既為之則優之,圍繞這個方向,龐康佈局一系列大手筆動作:

力排眾議,引進價值3000萬元的國外先進生產線;

投資10億元,建成大型生產基地,年產能突破200萬噸;

引進第一條全自動包裝線,醬油生產工序完全實行自動化,質量和產量都得到專業保障;

巨資打造央視新聞聯播黃金時段廣告;

現身《一站到底》、《我們戰鬥吧》等綜藝節目;

免費開放工廠,邀請滿足條件的年輕人現場參觀,擴大宣傳和影響力……

生產能力有了,知名度有了,在銷售渠道上下足功夫,成功變得水到渠成。

2013年,公司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大關,成就中國調味品行業的第一縷高光。

2014年,公司成功上市,市值達到500多億元,龐康的身家達199億元。

他不僅成為億萬富豪,還成為獨一無二、名副其實的“富豪製造機”。

34名公司股份持有者緊隨其後,財富突破億元,也成為億萬富豪。

打工打成億萬富豪,不得不說令人豔羨。

但這並不算結束。

2017年,公司市值一度達到1600億元,龐康和他的億萬富豪大軍們,身家隨之水漲船高。

66歲龐康,造醬油40年,身家千億,憑啥

(龐康)

除了嚴控內部管理,帶管理層賺到錢,他還給予客戶賺錢空間。

因為一直在調味品行業深耕,公司積累到完善的市場銷售網路。

龐康經過多年的苦心運營,終於掌控可持續發展的“捷徑”。

每隔幾年,他就會提升一次終端價格,有錢大家一起賺。

至於客戶獎勵政策,寶馬、賓士,誰有能力誰開走。

在龐康的運籌帷幄之下,整個調味品行業開始變得高大上。

許多人托住下巴驚呼,一瓶醬油、一罐調味品累積出的利潤,竟然比房地產、白酒、石油還有價值。

替他“賣命的”有錢賺,為他“開疆拓土”的有錢賺,自然而然,他也有錢賺。

說到底,

一個人能不能賺到錢,就取決於他能不能讓別人賺到錢

能讓別人賺到錢,自己才有錢可賺。

而那些你願意讓他賺到錢的人,也都是能幫助到自己賺錢的人。

在生活中,這叫“合作思維”。

你對別人有用,別人才能為你所用。

合作雙贏,大抵就是這個意思。

66歲龐康,造醬油40年,身家千億,憑啥

(生產基地外景)

人生就像一場豪賭。

對於許多心懷夢想的人來說,一個小小的醬油廠根本不具備託舉夢想起飛的力量。

但龐康卻借力這個不顯眼的平臺,不僅放飛自己的夢想,還讓跟隨自己的人享受到財富和名譽加身的榮耀。

平臺的大小,不是用眼睛看出來的,而是靠自己用心“造”出來的。

做任何事情,天不助己沒關係,自己不放棄才最關鍵。

66歲龐康,造醬油40年,身家千億,憑啥

大巧若拙——既優之則傳之

2011年到2017年,公司生產的醬油連續6年佔據行業銷售頭榜。

2019年,公司市值一度達到6500億,把房地產和石油大佬甩在身後。

2020年,在“胡潤中國10強食品飲料企業”中遙遙領先。

它還是中國唯一進入“全球價值最高食品飲料企業”前五名的企業,與世界知名品牌飲料並駕齊驅。

66歲龐康,造醬油40年,身家千億,憑啥

(主持人汪涵前往生產基地參加活動)

作為百姓餐桌上的普通調味品,龐康到底如何做到“大鬧天宮”?

沒有媒體大肆報道,不熱衷於人前刷臉。

從小角色到大男主,從地方品牌到走向全球,龐康的個人性格與企業精神緊緊相融。

他說過:

無論遇到順境也好,困難也罷,我們始終有其堅守的初心,始終堅持守拙、擇善、務實、創新的企業精神。

不被外界喧囂所擾,不被高處風光引誘,腳踏實地,只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這也是龐康對企業精神中“守拙”一詞的解釋。

拙,本義是“笨拙,不靈巧”,有明顯的貶義詞性。

但老子主張的“大巧若拙”,卻是另一番境界。

意即真正聰明的人都不擅炫耀,不露鋒芒,實為“守拙”。

市面上比調味品賺錢的行當多的是,龐康有足夠的能力另行投資,賺快錢和巧錢。

就像李錦記一樣,把雞蛋放到多個籃子裡,賺錢途徑多了,風險也分散了。

但龐康卻安守於“造醬油”的角色,幾十年如一日,在硬體和軟體上下足功夫,只為做成調味品行業老大。

他做到了。

那些富豪榜上的名字,有許多是老百姓茶餘飯後都能叨叨幾句故事的人。

偏他,先得動手搜一搜,不然真有點臉生。

66歲龐康,造醬油40年,身家千億,憑啥

(龐康接待來訪人員)

許多人津津樂道於龐康幾十年不換賽道,而幸運的是,龐康在同一個賽道的深耕,終於收穫碩果。

結果證明,他的產品打過了房地產、網際網路,穩紮穩打的策略比那些踩在風口的行業更能積累發展優勢。

40年前,偏安於一隅的小小醬油廠,經歷過時代變遷,如今盛裝綻放,已是行業內的佼佼者。

從26歲到66歲,那個篤定抱負、埋頭鑽研的技術員,真正成為高擎行業大旗的領頭人。

堅守初心,大巧若拙。

就像他所說:

300年來,我們這家老字號始終也將繼續堅守調味醬料行業。

他親手創造出調味品行業的高光,造就出幾十位億萬富豪。

這些在普通人眼裡的“高不可攀”,足以證明他的用心程度。

一手運營企業,一手凝聚人心,作為公司決策者,這應該是最基本的能力。

在股權改革,收回普通員工股份的時候,龐康被罵被告。

但作為公司掌舵人,他必須承受非議和詆譭。

沒有人能做到讓所有人滿意,與其被罵唯唯諾諾、一事無成,還不如雷厲風行、我行我素。

66歲龐康,造醬油40年,身家千億,憑啥

(龐康)

事實證明,龐康的選擇最終成就他的事業。

即使這種成功,並不能被所有人承認。

機械化的車間沒有溫度,但生產出的產品,產量質量達標。

現代化的工作環境、業績的起伏,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龐康一直在探索的路上步履不停。

路漫漫薪火相傳,人悠悠生生不息。

66歲龐康,造醬油40年,身家千億,憑啥

沒有誰成就誰,從來都是互相成就

知乎網友“圓臉火星娃”曾去參觀海天的生產車間,他用“震撼”兩個字形容自己看到的場面。

首先是“硬體”上的震撼:

生產基地佔地3000多畝,在高科技的生產裝置加持下,罐裝和入庫等環節,都實現了無人操作。

其次是來自於員工的震撼,年輕化、禮貌化、形象化。

因為公司知名度的提高,龐康在生產基地建造了一條2公里長的參觀通道,取名“婭米城堡”。

全國各地的參觀者陸續來到這裡,近距離感受龐康一手打造出的企業文化。

朝氣蓬勃的基層員工隊伍裡,更是臥虎藏龍。

有的釋出原創音樂、出專輯;有的是數理化國家大賽和省賽的一等獎;鋼琴仙女、手工達人、高階化妝師……

可謂“百花齊放春滿園”,處處洋溢著擋都擋不住的青春氣息。

66歲龐康,造醬油40年,身家千億,憑啥

(龐康)

龐康憑啥成功?

首先得益於他的個人性格特質。

有句話說“一入宮門深似海”,龐康是一進醬油廠的大門就沒再回頭。

幾十年過去了,他還在這個圈子裡打轉,在尋找更多的可能和機會。

但凡是個心高氣傲之人,身為大學生、經濟師,都不會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工廠裡安放人生。

心靜、身定,龐康把人生成功的關鍵一寶押在了自己的能力上,而非身外之物上。

其次是保持與時代同頻。

從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從國營企業的大而全到民營企業的小而巧。

龐康依託醬油廠,在時代的變遷中順勢而為。

每一次變革,都成為他人生的晉級機遇,離他的夢想更進一步。

三是不可或缺的運氣。

運氣有好壞之分,具體到一個人身上,自身能量越強,遇到好運的機會自然越多。

如果自身能量虛弱,即使天賜好運,也沒有能耐掌控它。

從外人的眼光看,龐康遇到了難得的好運氣,但前提是,他與好運能夠互相接納。

可以說時代和醬油廠成就了龐康,但反過來,龐康也成就了醬油廠和這個品牌。

人生中,沒有誰成就了誰,從來都是互相成就。

你沒能力,運氣再好,你也掌控不住;你有能力,運氣一來,才能為我所用。

關注我@我是朱小鹿,閱讀更多百萬級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後,也是武漢大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

主業一門心思搞科研,副業用零碎時間寫稿。

用動人的筆觸,寫走心的真實故事。

關注我@我是朱小鹿。或者點贊、評論、私信我,互相探討學習,一起努力蛻變,成為更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