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大媽自釀兩瓶李子酒都炸了,專家:不炸就怪了

現代快報訊(記者姜振軍)近日,鹽城大媽自釀李子酒爆炸的事情在網上火了。6月30日,現代快報記者從大媽的女兒處得知,大媽先將李子洗乾淨剝皮,加入冰糖,後灌到了塑膠瓶裡,最後用瓶蓋子擰緊。相關專家表示,這樣的果酒釀造方法是完全錯誤的,不炸就怪了。因為流程太專業,他並不建議普通家庭釀製這種果酒。

鹽城大媽自釀兩瓶李子酒都炸了,專家:不炸就怪了

△爆炸過後的李子酒

大媽自釀果酒兩次發生爆炸

50多歲的吳大媽老家在鹽城市開發區步鳳鎮,如今夫妻倆與女兒住在鹽城鹽南高新區,平時幫女兒帶兩個孩子。“6月23日前後,家裡親戚送來了一些李子,因為沒有吃完,我媽就突發奇想,找來塑膠瓶,來釀李子酒,弄了有半瓶。”吳大媽的女兒陳女士回憶,“去年我家喝過親戚釀的李子酒,我媽覺得口味還不錯。”

過了兩天,吳大媽的丈夫在路邊也採摘了不少野生李子,帶回家給外孫女吃。“我媽看李子蠻多的,吃不完怪可惜,於是又釀了第二瓶,放得比較滿。”到了27日上午,吳大媽看第一瓶沒有放滿,想把剩下的李子放到第一瓶裡,結果在開啟瓶蓋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鹽城大媽自釀兩瓶李子酒都炸了,專家:不炸就怪了

△爆炸後的廚房

“砰!”上午9點多鐘,剛準備起床的陳女士被炸聲嚇了一跳,趕緊起來看個究竟。“廚房的地上、屋頂、牆上都是李子汁。”看到自己母親安然無恙,陳女士突然笑了出來,“廚房裡到處髒髒的樣子,感覺好狼狽。”

鹽城大媽自釀兩瓶李子酒都炸了,專家:不炸就怪了

△第一次爆炸後吳大媽轉移第二瓶李子酒

吳大媽擔心另外一瓶也會發生爆炸弄髒家裡,她便把第二瓶放到了衛生間的牆邊上。誰想到,6月28日凌晨4點左右時,又一聲“砰”的巨響,把全家人都吵醒了。“衛生間的牆上和地上都是李子殘渣。”陳女士說,跟第一瓶一樣,塑膠瓶都沒有炸壞,都是從瓶蓋處頂開的。

鹽城大媽自釀兩瓶李子酒都炸了,專家:不炸就怪了

△爆炸後的衛生間

為何會炸?二氧化碳飽和撐爆了

“我媽是第一次釀酒,她把李子洗完後剝了皮,放進裝啤酒的一個塑膠空瓶子裡,再放了一些冰糖,這方法也是聽親戚說的。”陳女士說,她把影片發在一些短影片平臺後,很多人給她留言,她才知道大概什麼原因爆炸,“是氣體在裡面跑不出去,發生膨脹導致的,網友們建議要定期開啟瓶蓋放氣。”

自己釀的酒為什麼會發生爆炸?“在封閉的環境下釀造,李子裡的糖分發酵以後產生了許多二氧化碳,氣體越來越多,聚集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達到了最大的承載力,就把塑膠瓶蓋撐破了。”在鹽城某中學從事物理和化學教學的陳老師說,發酵過程中除了產生二氧化碳外,還有水蒸氣和少量的酒精氣體。

“釀酒不能是完全封閉的,這跟釀醋、做醬油等是類似的,要透氣,否則高溫下封閉會變質的。”陳老師說,吳大媽用李子釀出來其實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後面還要高溫燒,控制沸點,讓酒精汽化,遇冷以後再液化,滴下來的才是酒,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陳老師舉例說,這個過程跟麵粉發酵的過程是一樣的,不停地產生氣體,出現氣孔。至於網友們建議吳大媽每天放氣的辦法,陳老師認為太麻煩,“可以弄個‘水封裝置’,用一根管子從瓶蓋上透出去,接到有水的器皿裡,氣體就會排到外面的水裡。”在陳老師看來,這事涉及多門學科,“釀酒過程中微生物發酵是生物學,壓強變大發生爆炸是物理學,如果安裝‘水封裝置’讓氣體排出,又涉及化學。”

不建議家庭釀製這類果酒

“用葡萄、李子等水果釀酒,我們稱之為釀造果酒。”國家二級品酒師王建國長期從事酒類的生產釀造和品鑑營銷工作。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首先裝酒的材質就有問題,吳大媽的容器選錯了,“因為酒精會根據溫度的變化產生酒精氣體,發生很多不確定性的事情,我建議果酒用不鏽鋼的容器,安全性、抗壓性都比較好。”

其次,王建國表示,吳大媽的工藝流程也不對。“嚴格來說,清洗釀酒的水果至少要用純淨水,才能達到理化指標,而且水果不能去皮,相反要保護好外皮。”王建國說,放入冰糖是想改善酸酸的口感,其實是不健康的,這很容易引起高糖、高脂肪。

第三,太密封不行。“必須要通氣的地方,如果沒有就相當於定時炸彈,幸虧吳大媽做的李子酒量少,否則安全隱患很大。”王建國認為,釀酒不密封不行,太密封也不行,會產生大量的氣體,發酵型的一定要保證安全。

最後,王建國認為,像吳大媽這樣釀出來的酒也不建議直接飲用。雖然裡面也有食用菌,但也有很有多壞的細菌,有交叉感染的風險,要經過高溫消毒才能放心飲用和儲存,可是普通家庭沒有這種專門的器皿。“不懂工藝的情況下,普通家庭最好不要觸碰發酵類的酒類釀造。”王建國說,很多人都是網上學釀造工藝,但是網上的東西真假難辨,大家要增強安全意識,不建議普通家庭加工此類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