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給了一顆釘子, 王凌為何就自盡而亡, 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王凌傳》注引《魏略》,時間是在曹魏嘉平三年(公元215年),主人公是司馬懿和王凌。原文如下:

司馬懿給了一顆釘子, 王凌為何就自盡而亡, 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太傅使人解其縛。凌既蒙赦,加怙舊好,不復自疑,徑乘小船自趣太傅。太傅使人逆止之,住船淮中,相去十餘丈。凌知見外,乃遙謂太傅曰:“卿直以折簡召我,我當敢不至邪?而乃引軍來乎!”太傅曰:“以卿非肯逐折簡者故也。”凌曰:“卿負我!”太傅曰:“我寧負卿,不負國家。”遂使人送來西。凌自知罪重,試索棺釘,以觀太傅意,太傅給之。凌行到項,夜呼掾屬與決曰:“行年八十,身名並滅邪!”遂自殺。

司馬懿給了一顆釘子, 王凌為何就自盡而亡, 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太傅司馬懿派人前去為王凌鬆綁。王凌認為既然已經得到了赦免,加上認為自己與司馬懿是昔日的朋友,便不再懷疑,於是單獨乘坐小船去迎接司馬懿。司馬懿卻下令王凌所乘小船停在淮水之中,自己距離小船十餘丈遠,與王凌相見。直到此時,王凌才發覺司馬懿並沒有打算放過他,於是對司馬懿說道:“您一直以竹簡作書給我寫信,我怎麼敢不來呢?為何您卻帶著軍隊一同前來?”司馬懿回答道:“我認為你一定不會輕易就範,所以特意採用了這種方式。”王凌說道:“您這麼做有負於我。”司馬懿回答:“我的確辜負了你,但沒有辜負國家。”此後,司馬懿派人押送王凌西行。

司馬懿給了一顆釘子, 王凌為何就自盡而亡, 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王凌自知罪孽深重,為了試探司馬懿的用意,向其索要釘棺材所用的釘子,司馬懿便派人將釘子送來。等王凌被押到項城後,於夜間召集掾吏訣別。王凌說道:“我戎馬一生,已年近八十,沒想到卻落得如此身敗名裂的下場!”然後自殺而亡。

司馬懿給了一顆釘子, 王凌為何就自盡而亡, 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根據王凌口中“卿直以折簡召我”而演變出來的一句成語,叫做“折簡相召”,意為以謙遜的態度進行召見。這也是由王凌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司馬懿給了一顆釘子, 王凌為何就自盡而亡, 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說完了成語,再來說說這個故事的歷史背景。在此之前,司馬懿透過高平陵之變控制了曹魏政權,引發了依然忠於曹氏宗室的部分將領不滿,當時鎮守淮南一帶的司空王凌趁機起兵對抗司馬懿。不料就在王凌起兵前夕,司馬懿得到訊息,立即率軍南下。王凌見勢不妙,連忙上表請罪。

司馬懿給了一顆釘子, 王凌為何就自盡而亡, 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司馬懿表面上赦免了王凌,但得到與王凌見面後,還是將其逮捕並押往京城。途中,王凌向司馬懿索要一顆釘棺材的釘子。王凌此舉的意圖很明確,如果司馬懿給了這根釘子,就意味著自己將難逃一死。司馬懿的迴應也很乾脆,立即派人將釘子送了過來。王凌眼看走投無路,便在項城自盡而亡。

司馬懿給了一顆釘子, 王凌為何就自盡而亡, 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不過,王凌的故事並沒有因此而結束。據《晉書?宣帝紀》載,就在王凌死後數月,“帝寢疾,夢賈逵、王凌為祟,甚惡之。秋八月戊寅,崩於京師,時年七十三。”從這個記載來看,司馬懿雖然要了王凌的命,但王凌陰魂不散,最終又要了司馬懿的命,真可謂是因果迴圈。

參考書籍:《三國志》、《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