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這兩人還在,劉邦根本不敢動韓信!可惜韓信將他們全殺了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所有古代君王建功立業以後,幾乎都害怕一件事情,即大臣們功高蓋主,讓手下臣子以及百姓,

對大臣的信任超過對君王的信任

。又或者說大臣手中的權力,

威脅到君王統領天下的安全

哪怕大臣沒有這樣的心思,只要他有這樣的能力,

君王都會不惜一切代價將其剷除

若這兩人還在,劉邦根本不敢動韓信!可惜韓信將他們全殺了

這就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升級版一樣,畢竟古代封建社會之中,

只能有一個聲音存在

當所有人手中都有了“話筒”,君王又該如何治理天下。

而這件事情上面,

劉邦殺韓信就成了一個典型

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如果有兩個人還活著的話,劉邦根本不敢動韓信。只可惜因為不同的原因,

韓信竟然將他們全部殺害

若這兩人還在,劉邦根本不敢動韓信!可惜韓信將他們全殺了

韓信

瞭解相關事件以前,我們可以先看看功高蓋主的韓信,

究竟都有哪些功績,又為何會被劉邦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等到奪取天下、建立漢朝以後,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將韓信殺掉。

原本韓信是投靠到項羽手下作為一名士兵,

結果項羽風頭正盛

,根本沒把韓信放在眼裡。

於是韓信一怒之下轉投劉邦

,勢必要讓項羽為自己識人不明而後悔。

可他沒有想到,到了劉邦軍營之中,

自己的遭遇同樣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若這兩人還在,劉邦根本不敢動韓信!可惜韓信將他們全殺了

若不是機緣巧合下和蕭何有了交流溝通的機會,且蕭何對自己充滿信任

,請他回去做大將軍,估計韓信早已在奔波之中,失去了征戰天下的熱情。

甚至哪怕他還有心思投靠其他諸侯,有這種脾氣的加持,

也很難做出多少成績

總之,

蕭何月下追韓信,就註定了韓信未來的崛起

。而他的一生,也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來總結。

其一是確定征戰天下的戰略,韓信拜將以後,劉邦曾問他如何治國安邦。韓信給劉邦總結出一個基本方針:

退守漢中,起兵向東,攻三秦屬地,等待時機謀取天下

若這兩人還在,劉邦根本不敢動韓信!可惜韓信將他們全殺了

在韓信看來,

彼時的劉邦無論任何一個方面,都無法和項羽相提並論

,但在人才選用這一點上,劉邦卻做得十分出色。

項羽待人恭敬慈愛,語言溫和

;可等到這些人奮力搏殺應當封爵受賞的時候,

項羽又表現得十分小家子氣

,實在不是一個霸王該有的氣度。

反觀主上(劉邦)就做得很好。用現代話來說就是,

劉邦比項羽更會畫餅

不僅如此,因為實力有限,

劉邦畫餅程度有限

,大家也能接受。等到事後兌現承諾的時候,大家更覺得劉邦值得追隨。

若這兩人還在,劉邦根本不敢動韓信!可惜韓信將他們全殺了

至於第二個階段,其實就是韓信和項羽相互征戰的過程之中,

還趁機平定了魏、趙、燕、齊這四個國家

不過這時候的韓信,其實已經有了獨立劉邦的能力。就連項羽都忍不住派遣使者前來遊說,希望大家三分天下。

韓信霸氣拒絕,而劉邦鴻溝和議主動偷襲反而打了敗仗以後,天下戰事就進入了第三個階段,

即四面楚歌、垓下之戰,以致於項羽烏江自刎

至此,

韓信不僅在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中做到了“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更順利完成當初對劉邦的承諾

。可他不知道,項羽沒了,他就成了劉邦最大的敵人。

若這兩人還在,劉邦根本不敢動韓信!可惜韓信將他們全殺了

項羽之死

事實上,在項羽剛死不久,

韓信手下謀士蒯通就曾希望韓信自立或者辭官歸隱

他對韓信表示:劉邦是一個可以共患難,但絕不可能共享天下的皇帝。在這樣的情況下,

要麼讓自己對漢朝沒有任何威脅,要麼直接起兵造反

,千萬不能猶豫。

為何蒯通會這麼說呢?原因就在於韓信平定四國的時候,曾經請求劉邦封賞自己的假齊王,

劉邦則給了一個真齊王的稱號

兩人之間為何會有這個交易,不正是因為項羽的威脅,導致劉邦不得不借助韓信的能力來戰勝對方?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韓信攜功求賞的行為做出來以後,

就註定他和劉邦不可能融洽相處

若這兩人還在,劉邦根本不敢動韓信!可惜韓信將他們全殺了

君王不怕臣子個人能力太出眾,

唯一害怕的就是藉著相應的功勞,用威脅的語氣和自己對話

霸王項羽還在的時候,劉邦不敢動韓信。這不僅是項羽的個人聲望遠比劉邦要強,

更重要的地方還在於項羽實在是太能打

。除去韓信之外,劉邦軍中根本沒有人能夠制裁項羽。

以彭城之戰為例

,劉邦四處聯合盟友,

最終以五十五萬諸侯大軍迎擊項羽三萬大軍

,分明應該是輕鬆取勝過得一場戰鬥,結果依舊被項羽取勝。

因此,只要項羽一日不死,

劉邦就必須一直依賴韓信的幫助

若這兩人還在,劉邦根本不敢動韓信!可惜韓信將他們全殺了

這一點很像漢末三國時期的司馬懿和曹魏政權之間的關係

,《三國演義》中提及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曹操便一直提醒曹丕等人繼位以後,一定要對司馬懿嚴加防範。可面對北伐的諸葛亮,除去司馬懿之外,他們還真不放心其他人,這才讓司馬懿一直存活下去。

和韓信相比,

司馬懿的威脅和功勞顯然都要弱了不少

,而項羽對劉邦的威脅,也顯然比諸葛亮對魏國的威脅更大。在更加極端的情況下,韓信真應該思考自己在項羽和劉邦之間的關係。

無論是否想要反抗劉邦,

他都不應該將項羽逼入絕境、烏江自刎

。否則劉邦抽出手來,他哪裡還有機會能夠與之對抗。

若這兩人還在,劉邦根本不敢動韓信!可惜韓信將他們全殺了

很多人可能會想,項羽死後,

韓信自立為王

,和劉邦爭鋒天下不就可以了?

可大家忽略了兩個重要因素,

其一是人心不穩

,韓信的一切都是劉邦給的,如果他選擇反抗,難度絕不會低於討伐項羽。

其二則是韓信在軍事上無比出色,政治上實在是目光短淺

。他始終認為劉邦不會加害他,兩人能夠共同和平享受天下。

若這兩人還在,劉邦根本不敢動韓信!可惜韓信將他們全殺了

鍾離眛

如此淺薄的政治嗅覺,也體現在韓信殺死的另一個人身上,

即鍾離眛

當初韓信與項羽爭鋒的時候,

鍾離眛就以項羽麾下大將的身份,一直和韓信交戰

儘管行軍打仗以及兵法謀略上,鍾離眛稍遜一籌,但除韓信之外,鍾離眛也算得上是一員猛將。因此,哪怕是在不同陣營之中,

韓信對鍾離眛也比較喜愛

更關鍵的是,

兩人一直都是發小

,韓信十分希望鍾離眛能夠離開項羽,主動投靠自己。可項羽敗亡於烏江之前,

鍾離眛始終沒有表態

。等待韓信已經取得勝利,

鍾離眛便主動投降於韓信

若這兩人還在,劉邦根本不敢動韓信!可惜韓信將他們全殺了

原本正常情況下來說,這種敵軍降將,實在是再正常不過。

可劉邦卻下令將鍾離眛設為頭號通緝犯

,命令所有將士將其抓捕歸案。

難道劉邦不知道彼時鐘離眛已經加入了韓信麾下?其實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只是抓捕鍾離眛是假,試探韓信才是真

倘若韓信不願意上交鍾離眛,

那就說明韓信一定還有其他的心思

。到時候只要掌握證據,那就能給韓信造成致命打擊。即便不能直接剝奪韓信性命,也可以將韓信手中的權勢逐漸收回。

可如果韓信願意上交鍾離眛,這說明韓信“忠心”的同時,

政治思想覺悟也低得可憐

若這兩人還在,劉邦根本不敢動韓信!可惜韓信將他們全殺了

軍事上,十個劉邦也不會是韓信的對手。但政治較量上面,

韓信顯然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最終劉邦只是稍加壓力,韓信便迫不及待地將鍾離眛處死並獻上頭顱,這一下,劉邦安心了,韓信也安心了。

然而韓信根本不知道,當他殺死鍾離眛那一刻,

就註定他已經無法置身事外

。趁著他的政治嗅覺被完全封閉的時候,

呂后與蕭何兩人聯合在一起

,終於成功處死韓信。

可能很多人會想,殺也不是、留也不是,那韓信應該怎麼做呢?

其實方法很簡單,

只要將兵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面,劉邦就拿他沒有任何辦法

若這兩人還在,劉邦根本不敢動韓信!可惜韓信將他們全殺了

韓信是怎麼死的?不正是被哄騙到宮中,蕭何呂后安排手下心腹將其弄死?

如果是在戰場上,他們根本不會有這樣的機會

而韓信也足夠愚蠢,

當初劉邦封韓信為齊王,封地卻以原楚國為界的時候

,他就應該有所警惕,這完全是名正言順的架空自己。

越是讓敵人害怕的力量,越應該掌控在自己手裡面,

軍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這兩人還在,劉邦根本不敢動韓信!可惜韓信將他們全殺了

結語

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程序中,

像韓信一樣遭遇的功臣還有很多

尤其是朱元璋建立大明朝的時候,

無數開國功臣都曾因為各種各樣的罪行受到牽連

可反過來想一想,成功逃過君王的處罰,安全退居二線的人同樣有不少。

他們的能力不一定比其他功臣更強,但他們的心思一定會更加深沉

若這兩人還在,劉邦根本不敢動韓信!可惜韓信將他們全殺了

正如前文所言,君王從來不在乎臣子對自己是否忠心,

更關鍵的是手下是否擁有威脅自己統治的能力

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以後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威逼小皇帝退位,

而是杯酒釋兵權

,將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裡面。

韓信的權勢和能量威脅到劉邦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他的結局,而好不容易有人讓他有機會能夠改變這一切,也被他一一殺害,

實在令人唏噓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