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你的人生總得有一次,找工作要向錢看

我是2018屆畢業生,英語專業,畢業後來到深圳的一所培訓機構當英語老師。

因為頻繁跑校區,且涉及很多銷售續班工作,無法接受,於是8月份換工作做了一年線上教育,在家辦公那種。

那之後轉行一個小型網際網路公司,做運營。

我現在很迷茫,不知道應該繼續留在深圳做運營,還是回老家十八線小城市當英語老師。

這是“領英診所”近期收到的一位讀者來信,接下來她寫道:

從大四畢業到現在一直沒有看清自己想要什麼,現在25歲了突然有點害怕。

深圳房價太貴,就算月入四萬,也還是買不起房。突然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我不知道是不是應該趁年輕,早點回老家十八線小城市,考上編制,然後業餘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寫作翻譯設計,看看能不能做點副業。

但是如果我以後再想回到大城市,恐怕很難吧?畢竟年紀大了,而且從小城市到大城市會比較難。老師可以給到一些建議嗎?

邊看邊嘆氣:太陽底下無新事,一屆又一屆的年輕人,連煩惱都是一樣的。

想留在大城市吧,生活壓力大;想回老家吧,又嫌那兒的空間不夠發揮。

手頭的選擇總是沒有想要的好;而更壞的是,連想要什麼都不知道。

我不敢自稱“老師”,因為只要一天在職場,誰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學生。不過越讀越覺得看到了20幾歲的自己,深知這個階段,太想要別人告訴我一個正確答案了。

先說結論:

如果你想要一個step123的執行方案,誰都給不了。

迷茫總會過去,但有兩種可能: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或者,你放棄思考了。

決策的關鍵,其實是看你願意拿什麼和別的什麼進行交換。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路姐。更多職場難題,請到LinkedIn公眾號主頁選單欄,點選“免費諮詢”提問。

I’ve been there myself

一切都會好的

“一切都會好的”這句話,聽起來有點站著不嫌腰疼。

現實是,一切都不好。

每天睜眼就欠房東150塊房租;週一到週五都見不到傍晚6點的太陽。

汲汲於營生,充滿希望又疲於應對,這種經歷每個人都很熟悉,真的。

只想當英語老師好好傳道授業吧,不會賣東西的英語老師,你記得誰?連老羅都出來直播帶貨了對吧。

可是要上課還要銷售,一不擅長,二不喜歡。

現實:你的人生總得有一次,找工作要向錢看

那回十八線小城吧,吃飯有家裡管著,房子5000一平,一出手起碼是120平三居。種種花養養草,再搞搞翻譯設計做做兼職,不僅不會月光,每個月還能存點兒錢年底去旅行。

聽起來多美,那你為什麼還要琢磨“以後還想來大城市恐怕很難”呢?

因為那不是你想要的。

說白了,擺在眼前的兩種情況,都不是你最想要的。

以前買鞋,一家店裡有兩雙都喜歡,不管買哪雙回來都會後悔。

後來我就發誓,再遇到這種情況,就一雙都不買。

再也沒有後悔過。

因為錢還在你包裡,總會遇到更喜歡的;就算遇不到,那又怎麼樣呢,畢竟鞋櫃裡已經有好幾十雙了……

人是厭惡損失的。

現實:你的人生總得有一次,找工作要向錢看

回老家,你會心痛再也回不去大城市;留在大城市,你會豔羨十八線小城的安逸生活。

經濟學家說,損失的痛苦,用兩倍的快樂都填不滿。

怎麼辦呢?那就用三倍的快樂來填吧。

我的意思是:當你有了能給你三倍快樂的選擇的時候,讓你迷茫的兩難選擇就不存在了。

那時候,一切都好了。

迷茫是20幾歲該做的

但其實,還有更值得的事情

“一切都會好”其實也是我從周圍人身上得出的經驗。

大學畢業時,有些同學的工作,即便拿當時的消費水平來看也很低。

有去小公司當銷售,沒有提成的時候一個月拿1500基本工資的;也有遠下南方,雖然是做管理工作,但得跟流水線工人一起三班倒的。

十年過去,他們有的成了VP,管著上千人;有的進了跨國企業,管著亞太好幾個國家的團隊。

人生如果押注在一次選擇上,至少有50%的機率會不盡如人意,要摔跟頭太容易了。

但你一次次修正,錯誤的機率就是50%*50%*50%……這個數值會越來越小,你大機率是會越來越好的。

現實:你的人生總得有一次,找工作要向錢看

但值得警惕的是,你的選擇也會越來越少。

比如你現在還能糾結要不要留在大城市,10年後,不會是由你來選擇城市,而是城市選擇你。

現在你擔心月入4萬在深圳也買不起房,10年後,也不用擔心了,買不買得起,生活已經通知你了。

到時候,你最多還能糾結一下該給孩子買什麼牌子的奶粉。

所以每個有點經驗的人對年輕人說“我羨慕你們還能糾結”的時候,都是真心的。

那麼,最後是哪些人有資格決定,自己住在哪座城市、做什麼工作、孩子去什麼學校、平時下什麼館子呢?

是有本事的人。

是願意拼的人。

是不管在十八線小城,還是忙成狗的深圳,都能搞定工作還能擠出時間搞翻譯搞副業的人。

是不管當英語老師,還是做運營,都能盡最大努力,說出“不負青春”的人。

所以吧,在我看來,與其迷茫、糾結,不如那句老話:幹就完事。

你想搞副業,不需要等到回老家,對吧?

一切選擇

本質上都是價值的交換

其實並不想灌雞湯。這世上也沒有人有資格,指著別人的鼻子說,你就該這麼做這麼做。

我很反感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用學歷、薪資、房子、車子等所謂的成就來評價一個人。

你想多可笑,去世以後,你願意自己墓碑上寫著“本科,月入10萬,北京郊區兩套房”嗎?

但我聽過有人說,你人生總得有一次,找工作是要衝著工資去的。

覺得挺對的,這就是現實。

沒有被市場定上一個好價格,何談興趣愛好和理想。

錢的事兒討論完了,那麼,魚與熊掌要怎麼選呢?

“百度貼吧之父”俞軍在《產品方法論》裡寫到,本質上,所有交易,都是在和別人進行價值交換。

他舉了個例子:如果你用10塊錢,去超市買了一袋泡麵,那麼當下,在你這裡的價值排序,一定是泡麵比10塊錢更高。

現實:你的人生總得有一次,找工作要向錢看

而對於超市老闆來說,則是反過來的。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因為你明知道,一袋泡麵的進價可能只有5塊錢。

那為什麼還是願意買呢?

因為你現在餓著肚子。

泡麵對於此刻的你來說,解決的是“會不會餓肚子”的問題,而不是“要不要花10塊錢買進價5塊錢的泡麵”的問題。

那麼現在,我們面臨的選擇,就不再是深圳還是十八線小城,運營還是英語老師,而是:

你是不是願意用留在大城市、想要觸控的那個可能的未來,去換回十八線小城的安逸?

現實:你的人生總得有一次,找工作要向錢看

再進一步,這道題的本質其實是,你有多想要那個“可能”?

有多想要,是一切的出發點。

而以我有限的人生經驗,可以告訴你的是,有多想要,最終還會決定你能否到達。

不管你落腳哪裡。

換成你,怎麼選?一人給一個小建議吧!

職場上決定存活率的,不僅僅是單一的技能,而是決策力、領導力、目標力等高維度的綜合能力。

這些能力不以工作的改變為轉移,可以隨時應用於不同職業環境,我們稱之為“可遷移技能”。

如果你:

你對職業生涯有上升的需求,但是由於最近的危機到來而感覺到迷茫;

你將躍入或已經處在三十五歲大關,卻對往後的職業道路感到焦慮;

你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卻缺少對往後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目標與規劃;

那麼這一季的課程就是為你量身定做的。

實操技巧可以拓寬你職業的寬度,但是可遷移能力才決定了職業的深度。

最後三節課,將幫助你徹底轉變思維,迎接將要到來的世界格局的變化。

掃碼馬上報名

課程時間:4月15日(本週三)晚8點

在這場世界危機中做個領先者

本文封面及文中圖片來自網路截圖、影視截圖與pixabay,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絡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