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時節要注意!菏澤疾控:市民要謹防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發生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文文 菏澤報道

夏秋時節,外出遊玩、到戶外草坪活動的人也越來越多,而此時,也是蜱蟲的活躍期,別看蜱蟲小小的卻是多種疾病的傳播媒介,可以傳播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8月25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採訪到了菏澤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相關科室負責人。經介紹,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主要透過蜱叮咬傳播,但患者的血液、體液也含有大量病毒,可以造成人際傳播。

在2006年,科學家發現一種細菌引起的疾病,症狀為發熱、血小板減少和/或白細胞減少。很快,科學家鑑定出新的病原體,它就是布尼亞病毒目白蛉纖細病毒科班達病毒屬的大別班達病毒,主要透過蜱蟲傳播,人和人之間也可以透過密切接觸傳播,感染這種新的病毒後,一般要經過1周~2周(潛伏期),然後突然急性起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體溫多在38℃以上,重者持續高熱,可達40℃以上,部分病例熱程可長達10天以上,伴乏力、厭食、噁心、嘔吐等,部分病例有頭痛、肌肉痠痛、腹瀉等;查體常有頸部及腹股溝等淺表淋巴結腫大伴壓痛、上腹部壓痛及相對緩脈;血常規檢測可以發現白細胞和/或血小板進行性下降。

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出現意識障礙、面板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等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絕大多數患者預後良好,但既往有基礎疾病、老年患者、出現精神神經症狀、出血傾向明顯、低鈉血癥等提示病重,預後較差。

據瞭解,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可透過蜱蟲叮咬導致人類感染髮病,50%以上的病例存在蜱叮咬史;直接接觸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患者血液和體液可能感染,尚未發現人傳人的證據,但急性期病人血液可能有傳染性。此外,報告的發病數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近幾年全國每年的發病人數約2000例左右。病例主要集中在河南、山東、湖北、安徽、浙江、遼寧、江蘇。但病例報告地區的範圍在不斷擴大,目前全國已有27個省份出現病例。

如何預防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菏澤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市民儘量不要到樹林和灌木層林中去活動,如果因工作或其他原因必須進入樹林和灌木叢林,進入前應著長衣長褲,紮緊褲腿和袖口,避免被蜱叮咬,還可以噴塗避蚊胺之類的昆蟲趨避劑;野外歸來,戶外的衣物裝備應單獨存放盡快清洗,同時檢查身上衣服上有沒有蜱蟲附著。蜱蟲一般在面板柔軟、褶皺多的地方,包括但不限於腋窩、襠部、頭髮內等;一旦發現有蜱蟲附著體表,應該用鑷子夾取蜱蟲的身體使其慢慢把口器拔出體外,不能直接用手摘取,以免增加病原體感染的機率;如果帶寵物到野外,要注意寵物也可以攜帶蜱並且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