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有22個岙裡村,你知道幾個?

臨海先人給村子起名字,不是總像隴洲、留賢、絢珠那樣文雅,大多比較直白和通俗。那時,給村子起個名,既無須報批,也無須登記,村民識字的又不多,沒有太多講究,隨便找一個能代表村子所在的就行了。

臨海有22個岙裡村,你知道幾個?

比如:處在三條溪流匯合之處,村子就叫“三叉溪”;

傍著三孔石拱橋,村子就叫“三洞橋”;

坐落在大嶺頂上,村子就叫“大嶺頭”;

垟裡有棵黃檀樹,村子就叫“黃檀垟”;

村裡有棵大柏樹,村名就叫“大柏葉”;

村邊有塊黑色大石頭,村名就叫“烏石頭”;

村裡有口六角形水井,村名就叫“六角井”;

村邊溪中建有水磨坊,村名就叫“水磨坑”。

如此一來,出現了一個問題,重名的村子很多。比如,叫“西岙”的村子有8個,叫“東岙”的村子有9個,叫“裡岙”的村子有11個,叫“新屋”的村子有12個,叫“大坑”的村子有14個,叫“大岙”的村子有15個。

這些還不是最多的,最多的要數叫“岙裡”的村子,竟達22個之多。這還不包括此前已劃歸椒江的楊司鄉的兩個“岙裡”,要是算上這兩個,那麼,最多時,臨海叫“岙裡”的村子曾經達到24個。

這些叫“岙裡”的村子分佈極廣。在臨海市19個鎮、街道中,有14個鎮、街道都有“岙裡”村,只有汛橋、沿江、匯溪、江南、大洋5個鎮、街道沒有叫“岙裡”的村子。而擁有“岙裡”村最多的是杜橋鎮和永豐鎮,它們分別擁有3個“岙裡”村。有意思的是,原本許嶺鄉(現屬永豐鎮)一個鄉,便有兩個“岙裡”村,而且一南一北僅僅相隔2000米。

“岙裡”村的規模一般都不大。據早年統計,人口最少的要數小芝鎮石溪行政村的“岙裡”村,當時只有3戶人家,十幾口人。戶數過百的只有東塍鎮、桃渚鎮和上盤鎮的三個“岙裡”村,而在這三個“岙裡”村中,人口最多的要數上盤鎮的“岙裡”村,當時有147戶,700餘人。

鄉人為何如此鍾愛“岙裡”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臨海多山,山多必然岙多,而“岙”是很適合人類居住的。臨海人所謂的“岙”,是指兩山夾峙之間的低凹之處,其間通常有山溪流過,而出口往往面對平川。如此,既有青山的拱衛,又有溪流的滋潤,更有平疇可耕作,先人們選擇這樣的居住環境,是很有明智的。據粗略統計,吾鄉村名中含有“岙”字的村子共有260多個,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個問題。

那麼多的“岙裡”村,各具異彩,尤其位於上盤鎮的“岙裡”村,不可不說。

這個“岙裡”村位於上盤鎮駐地東北1.3公里處,屬半山區。1986年4月,一直默默無聞的小山村,突然被一件石破天驚的事情打破了往日的寧靜。這件事驚動了自然科學界,驚動了新聞界,也驚動了當地政府。

一個臨海石匠在上盤鎮

發現了當時中國最齊全的翼龍化石

轟動國內考古界

這到底是怎樣的一件事呢?細說起來,這還得回到1985年。這一年的12月,上盤鎮岙裡村的青年農民徐成法,在村後的採石場發現了一件較完整的脊椎動物化石,並逐級上報有關部門,經浙江自然博物館專家鑑定為翼龍化石。此後,又陸續發現了幾件,它們出自6個不同個體的翼龍化石。後來,這些化石被正式定名為“臨海浙江翼龍”。

恐龍大家都熟悉,但翼龍不是恐龍,可它比恐龍要稀罕多了。

古生物學家透過對岙裡村翼龍化石產地的考察,認為在距今9000萬年前,這一帶為火山斷陷盆地,突然有一天,火山猛烈噴發,許多生物都被徹底毀滅,化為灰燼。而極少數的幾隻翼龍被火山沉積物掩埋,經過8000多萬年的地質作用,成為現在我們見到的翼龍化石。

徐成法的發現,意義非同小可。

首先,這是在我國江南地區首次發現翼龍化石;

其次,這是我國迄今發現最大的較完整的翼龍化石;

再次,此化石可能是世界上發現的20多個屬類之外的一個新種類!

由於徐成法的傑出貢獻,上盤鎮也由此獲得了“翼龍之鄉”的稱號。岙裡村的化石發現地,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佈為“臨海翼龍化石產地保護區”,岙裡村也因此而名聲大噪。

【來源:台州新聞APP】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