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生豬出欄量持續增長,豬肉銷量卻不及預期,豬都去哪裡了?

6月下旬至今,豬價的持續上漲著實出乎了養殖戶的意料,特別是中秋節期間豬價依舊能保持漲勢,打破了近兩年“逢節必跌”的豬價規律;要知道在中秋節前,官宣的可不僅僅只是3。77萬噸的儲備肉,各省市也陸續釋出投放儲備肉的訊息;一時間全國上下聯動,但結果呢?豬價漲勢一直未改,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我們把時間線拉長,三季度以來,豬價共計經歷了兩次“爬升”,一次是6月中下旬的“飛昇”,直接從16元左右的水平漲至2022年年度最高位23。91元/公斤,漲幅高達53。3%;第二次就是8月中下旬開始的“攀升”,從21元左右的水平再度漲至24元附近,此次漲幅雖不及第一次,但積少成多,漲幅也達到了14。3%。

奇怪!生豬出欄量持續增長,豬肉銷量卻不及預期,豬都去哪裡了?

眾所周知,我國一直採取的是市場經濟,在此體制下,豬價的最根本影響因素——供需關係。而三季度以來豬價持續地上漲,我們是否可以認為生豬市場供少需多了呢?或者更直白一點,市場是不是又“缺豬”了呢?

生豬存欄量處於高位,豬價的影響因素主要在需求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母豬方面,官方公佈的最新能繁母豬資料是7月末的4298。1萬頭,比4100萬頭的正常保有量高4。8%;生豬方面,6月末,全國生豬存欄43057萬頭,數量不可謂不多;單從母豬及生豬存欄量這兩個資料來看,市場供應並不是問題,那麼豬價上漲的“底氣”到底來自哪裡呢?難道問題是出在需求?

關於生豬的需求,我們通常認為的是日常生活中的豬肉消費,但是由於全國各地的豬肉消費情況不同,價格也不完全一致,從農貿市場來分析需求顯然不夠客觀。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到由生豬到豬肉的一個至關重要的中間環節——屠宰,透過屠宰企業開工率或屠宰量的變化,我們能更準確的瞭解到真正的生豬需求。

奇怪!生豬出欄量持續增長,豬肉銷量卻不及預期,豬都去哪裡了?

一般情況下,市場在缺豬的情況下,豬價也相對較高,屠宰企業一般不會將豬肉轉做凍品庫存,基本上都是隨行就市直接出售,彼時的屠宰量基本上就能反饋當時的豬肉消費量。目前,就我國的屠宰場具體情況而言,基本能反映豬肉消費的80%。

生豬需求情況到底如何?豬都去哪裡了?

據農業農村部監控屠宰資料顯示,2022年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為2118。65萬頭,環比減少294。35萬頭,下降12。2%,同比下降3。5%。而文章開頭我們已經提到,7月份豬價已經漲至高位,基本上能直接反映下游豬肉的消費情況,也就是說,從7月份開始,生豬的真正需求其實是不增反降的!

奇怪!生豬出欄量持續增長,豬肉銷量卻不及預期,豬都去哪裡了?

我們再看一組資料,2022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14688萬頭,同比增長34。9%;全國豬肉產量2939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224萬噸,為近4年產量最高。但是,今年上半年,由於“口罩事件”的影響,尤其是4月份,無論是旅遊、餐飲等豬肉大宗消費,還是居民消費,豬肉消費總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那麼,今年上半年如此大的生豬屠宰量,豬都去哪裡了?

豬肉轉做凍品,對後期豬價影響有多大?

說到這裡,我想養殖戶已經很明白了,上半年由於生豬供應寬鬆,豬價相對處於歷史低位,市場消費又恰好是豬肉消費的淡季,絕大部分屠宰後的豬肉被轉做了凍品。其中,僅官方上半年就啟動了十批共計13次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工作;同時,據業內機構分析,今年6月末雙匯儲備的凍肉幾乎是歷史最高水平了,囤肉量高達29億,這些凍肉庫存大多都是在3-5月儲存的。

無獨有偶,不僅僅是雙匯一家肉企,國內其他肉類企業肯定也或多或少地做了凍品庫存,疊加我國今年上半年仍進口了豬肉及豬雜碎135。35萬噸,6月末,國內屠宰場凍品庫容率由年初的18。20%上漲至28。24%,7-8月庫容率小幅回落,截止8月末,凍品庫容率仍高達22。66%!

奇怪!生豬出欄量持續增長,豬肉銷量卻不及預期,豬都去哪裡了?

如此高的豬肉凍品庫容率,說明什麼?自然是行業看好下半年的豬價行情,即便是當前豬價重心已經上移,部分屠宰企業仍有較強的儲備意願,認為11-12月是醃臘、灌腸的旺季,豬價會有進一步的抬升。

不過,小編還是提醒養殖戶,對於下半年的行情不宜做過高的預期,一方面目前豬肉價格同比去年處於高位,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豬肉抑制豬肉的消費總量,另一方面,“低價”凍豬肉如果持續的向市場拋售的情況下,還是會拉低豬價的高度,雖說不至於改變豬價的大方向,但會對養殖戶的收益產生或大或小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