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泥的歷史製作工藝介紹

我們知道在很多古代的書畫作品上面,都會留有一個紅色的印章,或許是作者本人留下來的,或許是後世其他人留下來的,比如蓋章狂魔乾隆。而這個印章,就需要有印泥才能夠使用,而且印章再好看,沒有一個好的印泥,效果也是很差的。而在印泥當中,有一種西泠印泥,價格非常昂貴,我們常說一分價錢一分貨,究竟為什麼西泠印泥那麼貴,好在哪裡?

西泠印泥為什麼那麼貴?西泠印泥的歷史製作工藝介紹

“西泠印泥”現在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西泠印社社務委員會為其責任保護單位。聽說我們要採訪西泠印泥,西泠印社社務委員會專門幫忙聯絡上了該專案第四代傳承人曹勤師傅。

西泠印泥的歷史製作工藝介紹

西泠印泥的製造點幾經輾轉,從原來社址“山川雨露圖書館”到“竹閣”至“涼堂”,後轉到大運河旁的A8藝術公社。今年又剛剛落戶新址——葉青兜路73號。工作室進門左手邊,就是一面榮譽牆,說起這些,曹勤很自豪,“外行人看來,我們做印泥很像是後勤工作,但這是西泠印社除了金石篆刻外(西泠印社的“金石篆刻”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第二個非遺專案,有上千道工序,絕對是要心懷敬畏的。”

西泠印泥的歷史製作工藝介紹

【包郵】西泠印社西泠印泥朱磦色精品閒泉印泥西泠印泥書法國畫印泥篆刻印章專用印泥 一兩(30克裝)

¥

160

京東

購買

這種敬畏,要從西泠印社成立之初說起。

清代做印泥最出名的地方有三個:福建漳州的麗華齋、北京的榮寶齋,還有就是杭州的西泠印社。

清光緒二十九年,“人以印集、社以地名”,丁輔之、王福庵、吳石潛、葉為銘四人在西湖的西泠橋邊創立了以篆刻、書畫創作為主的西泠印社。除了吳石潛,其餘三位也是西泠印泥的最初研製者。

當時,西泠印社研究印泥的目的很簡單。大家都覺得印章是一幅作品的點睛之筆,而決定印章好壞的關鍵就在於印泥。所以,製造出最好的印泥,成了他們的共同目標。

西泠印泥為什麼那麼貴?西泠印泥的歷史製作工藝介紹

為了找尋製作印泥的最佳材料,他們親自去湖北採集品質上乘的艾草,也曾經去湖南礦區挖掘最好的硃砂。這種不計成本的製造方法,使得一種說法在當時廣為流傳:一兩黃金一兩泥。

這些印泥一度不公開售賣,稀罕程度不亞於貴族奢侈品。只有西泠印社的社員才有資格享用這些當時全國品質最好的印泥。

那個時候,北京榮寶齋的印泥名氣也很大。出於地理上的優勢,榮寶齋的印泥自創制之初就以供奉皇室而名聞全國。而杭州的西泠印泥多為民間書畫家所用。

級的印泥 會用24K黃金 也有幾十塊一盒的入門級

西泠印泥講究師徒相授,流傳有序。曾任西泠印社總幹事的韓登安先生,是西泠印泥的傳人。解放以後他的弟弟韓君佐夫婦也傳人。當時印社制泥的還有張魯庵先生的“魯庵印泥”。後來,印泥製作技藝口耳傳承到韓登安的大弟子茅大容先生手裡,他不僅繼承了韓登安的西泠印泥製作技藝,也吸取了張魯庵先生的優點,形成一門獨門技藝。

現在,這門技藝傳到了曹勤手裡。在他看來,製作印泥的人,必須要有金石篆刻的知識,只有懂得篆刻,才有資格鑑賞印泥的優劣。

西泠印泥為什麼那麼貴?西泠印泥的歷史製作工藝介紹

工作室裡擺著一杆老秤,至今沿用著古老的十六進位制計量方式。老師傅用小平鏟將打製好的印泥切下一塊,搓成球狀,過秤後,裝入扁平瓷罐,然後拿紗布從邊緣開始將印泥輕輕拍扁,蓋上瓷蓋。因為全是純手工,像這樣的印泥,曹勤和兩位老師傅一起,一天也只能生產不到一百個。

西泠印泥用的原料都是中藥材,除了硃砂、艾草和蓖麻油,還有其他幾味保密的配方。

那麼,西泠印泥到底有多貴?曹勤跑到工作室裡間,從櫃子裡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個錦盒,開啟印泥,上面竟然蓋著一層24k金箔,用這個印泥鈐印出的印花用高倍放大鏡看,都是24K9999的黃金效果。

難怪有人說,西泠印泥如黃金,真是一點不假。

國內賣價最高的印泥就是西泠,印泥使用的計量制是16兩制,古法純手工製作的每兩印泥目前的價格是2千元左右。

當然,考慮到市場的需要和普及性,西泠印泥按照原料的等級也分為不同等級,只有頂級的才會配上黃金,一般入門級的,售價在50元左右一盒。

西泠印泥為什麼那麼貴?西泠印泥的歷史製作工藝介紹

西泠印泥選材:

今天,西泠印泥仍保留著傳統古法制作。曹勤演示了幾個製作印泥的步驟,他介紹,印泥的顏色調配,分天然礦物原料與化工原料兩種,一般市場上幾塊錢一盒的普通印泥,多用的是化工原料。而西泠印泥堅持使用礦物原料,顏色豔麗,而且可儲存數百年不褪色。

硃砂

西泠印泥的主要原料是湖南礦區的硃砂,分豆瓣砂、六角砂等好的六方晶體硃砂。越是好的原料,碾磨時越不會起灰。硃砂又分硃砂和朱磦兩類,硃砂赤紅,朱磦偏橙紅,相當於口紅的不同色號,並不影響品質。北方文人墨客多愛用炙熱的硃砂紅,而南方人喜歡雅緻婉約的朱磦印泥蓋印。

艾草

制印泥用的艾草,與五月端午掛在自家門樑上的艾草有很大不同。印泥用的是單瓣艾草,後者則是相對廉價的雙瓣艾草,單瓣艾草的質地堅韌,在印泥製作中充當著“骨架”的作用。

上乘的艾草採摘下來,反覆晾曬後,有一道工藝很傳統,是靠師傅用手搓光外表的青皮。學藝的人一開始往往會搓出一手掌的血泡。搓成細細的艾線,之後,是另外一道傳統工藝,叫“打絨”,把搓了皮的艾葉絨打得越細膩,得到的質地就越穩定,越能保證印章和印泥接觸時不黏毛。

蓖麻油

製作印泥,新鮮的蓖麻油並不受歡迎,需經過伏天暴曬的“伏油”才是最佳選擇,油越陳越好。上好的頂級印泥油,要在屋頂曬臺上暴曬三到五年,甚至十年。有點像釀酒,全靠時間。曬得越長,水分越少,油越厚,做出的印泥越好。

檢驗印泥的質量高低最好的辦法就是“鈐印”,通俗點就叫蓋圖章。西泠印泥質地細膩,印面均勻不拉絲。另一個特點是冬不凝固、夏不出油,有一個簡單的檢驗辦法是丟到速凍箱裡,放一會兒再拿出來,據說經得起考驗的西泠印泥是不會凝固的。也可以用火燒印,好印泥在火烤之後仍會留下痕跡,如果是化工原料合成的則會瞬間化為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