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劍下哈佛”!8名博士歸國成就國之重器:只因一句祖國需要我

隨著時代發展演變,我國國家綜合實力的突飛猛進有目共睹,基於這樣的時代背景越來越多的國外留學者,所學知識在國內有了用武之地。

懷揣著知識報國的夢想他們踏上了歸國之路,並進駐到國家發展的各個領域成為其中有力的推動者,進而形成了一道歸國潮流。

他們延續著昔年錢學森、鄧稼先等先輩們的卓越精神,將其間的愛國主義核心薪火相傳。

在這場貫穿歷史線、浩浩蕩蕩的歸國潮流之中,有著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八劍下哈佛”!8名博士歸國成就國之重器:只因一句祖國需要我。

“八劍下哈佛”!8名博士歸國成就國之重器:只因一句祖國需要我

一、“八劍下哈佛”局面開闢者——王俊峰

之所以在浩浩蕩蕩的歸國潮流之中,這8位博士歸國的故事依舊堪稱傳奇引人注目,是因他們並非孤身一人的回國奮鬥,而是以團隊的形式實現了一場“搬遷”。

“八劍下哈佛”!8名博士歸國成就國之重器:只因一句祖國需要我

而這場團隊式的留學歸國的源頭,又或者說“八劍下天山”這一局面的開闢者,便是王俊峰。

1988年,祖籍山西的王俊峰從康傑中學畢業,與此同時考入了北京大學就讀於化學專業。

在校期間王俊峰不僅各科成績名列前茅,且獎學金、發明獎、論文獎等各類獎項拿到手軟,可謂品學兼優更能學以致用。

1995年王俊峰取得北京醫科大學碩士學位,並於同年透過託福和GRE考試,取得赴美留學全額獎學金,並被錄取到了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國家高強磁場中心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

由此王俊峰開始了在美國闖蕩的生涯,基於一份出色的個人實力,無論走到哪裡王俊峰皆是耀眼奪目的。

因而取得博士學位之後,王俊峰復又於2004年進入哈佛大學醫學院生化與分子藥理學系,從事於核磁結構生物學的博士後研究。

明眼可見,在美國打拼的王俊峰可謂是一路高歌猛進,然而當時間輾轉來到2009年之時,他卻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為之震驚的舉動,毅然決然的帶著自身所學回到了祖國。

即便此時的他已然取得了美國綠卡,亦坐擁無數人難以企及的地位、名利,但他依舊作此抉擇。

促使他做出這樣一番取捨的開端乃是一場偶然,這場偶然的另一端便是彼時擔任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的匡光力。

屆時王俊峰來到合肥科學島且得到了匡光力的熱情接待,匡光力向他講述了建設強磁場科學中心的規劃,由此一張宏偉的科研藍圖就此在王俊峰的眼前鋪開。

從事於核磁共振和結構生物學方向研究的王俊峰,與國家“強磁場科學中心”這一領域的發展需求之間,產生了一場美麗的邂逅。

“中心剛剛起步,相當於一張白紙。我們渴望優秀的人才加盟!”面對匡光力如此一番盛情相邀,王俊峰本就被愛國核心充斥而熾熱的內心隨之動搖。

將自身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相聯絡,以小我來推動大國之發展,這是每一位心懷夢想的國人心頭一份沉甸甸的愛國核心。

一如王俊峰所言“這麼多年過去,我很難對自己的身份有所定位,只覺得一直在漂泊。”而當這樣一個機會擺在眼前,他終於明白回國才是內心深處唯一的歸宿。

由此王俊峰與妻子家人進行了協商,取得了身邊人的支援,並迅速的離開了美國,“空降”位於安徽合肥的“科學島”,加入了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開始了為國效力的嶄新徵程。

此後一年左右的時間裡,王俊峰兢兢業業在研究院的大力支援下,推動著強磁場中心落實的一應工作,從購置各類實驗裝置到裝置的除錯工作等等,他一步一步將心目中的藍圖,描慕於現實之中。

而與此同時另一方面,隨著王俊峰的這份毅然決然,“八劍下哈佛”的局面漸而拉開了帷幕。

二、“八劍下哈佛,共聚科學島”

“王俊峰迴國了!”一則簡簡單單樸實無華的訊息,瞬間瀰漫開來給予所有有心人一份莫大的震撼,其間便包括劉青松。

時至2010年王俊峰已然歸國一年左右,劉青松終於按捺不住內心的期望,決定到“科學島”強磁場中心,一窺廬山真面目。

屆時予以接待的依舊是匡光力,他的一番話在劉青松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亦成為了令劉青松徹底下定決心的最後一根稻草。

匡光力說:“青松,今年你32歲,我與你同齡的時候剛從德國學成歸國,就是抱著創業之決心,一步一步為科學島開啟新天地……”

匡光力的言下之意顯而易見,一方面他向劉青松丟擲了橄欖枝,而另一方面他則以自己的切實經歷告訴劉青松,雖然如今強磁場中心剛剛起步,但它終將如同“科學島”乃至中國科學事業一般,迎來突飛猛進的發展迅速茁壯起來。

這番話在劉青松的內心深處掀起了陣陣波瀾,從匡光力處離去剛剛出門之後,劉青松便迅速撥通了電話,位於電話那一頭的則是他的妻子劉靜。

劉青松言簡意賅的向劉靜陳明瞭他這一行當中的所見所聞,並提出了回國並進駐科學島的決定,而電話中的妻子則對此明確表示支援。

實質上早在此前夫妻二人便已經有了回國的打算,且因為劉靜乃是北京人,父母也在北京居住,兩人已經與北京的一家單位有所接洽。

但隨著劉青松的一番電話,一切迅速發生了轉變,畢竟他們深知在“科學島”建設強磁場中心對於國家發展的意義,而這也是實現自身人生價值不可多得的選擇。

由此劉青松、劉靜兩人卸下在美國的一應事務,雙雙來到了“科學島”強磁場中心,而值此之際隨著他們的歸來,“八劍客”已有三人入駐“科學島”。

雖然王俊峰、劉青松、劉靜三人的相繼進駐為強磁場中心建設注入了一股龐大的動力,但是想要做出科研成果,僅次依舊是遠遠不夠的。

他們需要的乃是一個完整的、由具有生命科學北京的研究人才所組成的科研團隊,唯有如此方才能夠令強磁場中心的人才陣容最終形成。

因此王俊峰與劉青松將目光放到了跨越山海的哈佛大學醫學院,那裡還有許多熟悉的夥伴,同樣懷揣著歸國的念頭,亦是強磁場中心切實所需的科研人才。

尤為重要的是,如果能夠邀請到他們的加入,那麼彼此之間便不再需要磨合,可以節省出不可估量的時間與精力,迅速投入到科研工作當中。

說幹就幹,他們面向“八劍客”當中的其他人發出了邀請,不僅於此劉青松更是抱著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態度,孜孜不倦的“騷擾”著他們。

正因如此,2012年之際“八劍客”之一張鈉來到“科學島”與王俊峰、劉青松會面,而在親眼目睹了強磁場中心的現狀之後,張鈉下定決心回國加入。

在“八劍客”當中,王文超與張欣如劉青松、劉靜一般乃是一對夫妻。

面對劉青松的邀請,兩人遲遲難以做出抉擇,其間是因他們的女兒與兒子尚且年幼,且已經習慣了在美國的生活,突然回到祖國必將面臨著如何適應新生活的考驗。

然而隨著一件事情的發生,不僅兩人心頭的顧慮徹底被打消,且毅然決然的踏上了歸國之路,而這一契機發生在一場偶然的聚會當中。

屆時女兒的學校舉辦“國際日”活動,孩子們需要拿著自己國家的國旗參加,然而張欣卻突然發現自己的女兒竟然連五星紅旗都不認識,這一狀況令她無比痛心且為之惶恐。

她突然發現孩子們隨著在美國的生活已經徹底的“西方化”,照此以往必然與自己的祖國漸行漸遠,而如果忘記了自己的國家,那麼孩子又能有怎樣的未來?

由此,張欣、王文超兩人協商過後,迅速結束了在美國哈佛的課題,於2012年拖家帶口回到了祖國進駐到了“科學島”之中。

“八劍客”之中,林文楚基於“獨立實驗室”的需求選擇了回國,在他看來無論在美國取得多大的成就,究其根本依舊是在給別人打工,無疑是徒做嫁衣。

而另一人任濤則是出於對老朋友劉青松的信任,以及“為祖國發展做些什麼”的願景,於2016年選擇了回國。

從王俊峰到劉青松、劉靜、張鈉、王文超、張欣、林文楚、任濤,至此“八劍客”已然齊聚科學島。

回顧此前八人在美國時期的成就,無一例外皆是科研領域當中的佼佼者,且在美國經過打拼取得了一份優渥的生活。

然而基於時代的召喚、祖國的需要,他們毅然決然的離開了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並以團隊形式進駐到了“科學島”,填補了我國該領域的空白,成為了推動祖國發展的一道磅礴之力。

在“科學島”之中,“八劍客”共同努力構建起了一條依託強磁場大科學裝置與技術,開展以重大疾病為導向的多學科交叉研究網路的“學術鏈”完成組合。

其間王俊峰、張鈉研究結構生物學,張欣研究磁生物效應,林文楚研究動物模型,劉青松、劉靜、王文超、任濤研究腫瘤藥物。

“從基礎理論研究到直接製藥的應用研究,這是一道完整的研究鏈條,亦是在美國時夢寐以求的團隊組合。”王俊峰曾如此形容“八劍客”組成的研究團隊。

不僅於此,這一“夢幻組合”形成之後,他們亦不斷的取得實質性的突破,以實際成績來回應著祖國的需要,並大力推動著祖國的發展。

在他們的努力之下,早年間中科院強磁場中心便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於癌症激酶靶點的高通量細胞篩選庫,其間囊括近70種癌症激酶靶點,細胞種類高達150餘種,幾乎覆蓋了目前已知的與腫瘤相關的全部激酶及激酶突變細胞。

這樣一份成績無疑是令人滿意的答卷,然而在他們所取得的為人知或不為人知的突破之中,一切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總而言之,“八劍下哈佛,共聚科學島”基於國家的需要他們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透過自身所學知識將自我發展與祖國發展相結合,成為了祖國發展潮流之中,一股磅礴的推動力量。

而在他們做出這樣一番選擇的同時,他們的生命價值不僅能夠得到充分的實現,更因其間的愛國核心而令生命得到了昇華。

文獻檢索:

《哈佛醫學院博士後王俊峰龍心報國》——《文史月刊》——2020-01-01

《八位哈佛博士後集體歸國:祖國就是“強磁場”》——《記者觀察》——2017-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