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掉體內的寒溼?常用艾葉泡腳有什麼好處?有3點要注意

如何去掉體內的寒溼?常用艾葉泡腳有什麼好處?有3點要注意。

俗話說“溼寒附體,百病叢生”。今天來講講如何去除體內的溼寒之邪。

在中醫理論裡,人體是一個陽和之體,體內的陰陽平衡,能彼此制約又彼此緊密聯絡。但推動生命活動的卻是其中的“陽氣”。

如何去掉體內的寒溼?常用艾葉泡腳有什麼好處?有3點要注意

所以,偏於陰寒的“寒溼”之邪,是養生家們所忌諱的。如果能去除體內的寒溼之邪,也就對健康長壽更有好處了。

關於去除溼氣,我們說過很多,那麼,去除寒溼是不是也一樣呢?

大眾養生中草藥百科

如何去掉體內的寒溼?常用艾葉泡腳有什麼好處?有3點要注意

大眾養生中草藥百科

智慧小程式

理論上來說,去除寒溼也是祛溼的一種。如果能準確辨證,當然能順利地祛除寒溼。但是,溼氣卻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如何準確知曉自己體內的溼氣是寒溼呢?

這個其實很簡單,寒溼之邪,都是陰寒屬性,也就是具有陰寒的特點。陰寒對身體有什麼不好之處?

如何去掉體內的寒溼?常用艾葉泡腳有什麼好處?有3點要注意

首先就是傷害機體的陽氣,出現一些寒涼的證候。

比如什麼形寒肢冷、手腳冰涼之類。其次,由於陽氣受到溼邪的裹挾而不能升散,於是精神狀態也比較萎靡,經常有倦怠嗜睡的樣子。

最後,因為寒溼之邪最容易困擾中焦,脾胃相關的問題可能也比較多見。比如食慾不振,大便溏洩等等。時間久了,脾虛不能生化氣血,也會造成一定的氣血虛弱證候。

如何去掉體內的寒溼?常用艾葉泡腳有什麼好處?有3點要注意

那麼,如何祛溼寒溼呢?

既然知道了寒溼之邪的特點,祛除寒溼其實也不復雜,像很多生活中的“常識”,就有不錯的去寒溼作用。

比如艾葉泡腳,就是其中很簡單的一個。

艾葉在我國民間歷來有很廣泛的運用,很多南方人,在生完小孩後,會用艾葉給產婦洗澡,有的地方還會持續一個月左右。

同時,有的地方還會用艾葉煲湯,適和體虛的人喝;艾葉煮雞蛋、艾葉煲雞等美食,也是產後坐月子的常食。

如何去掉體內的寒溼?常用艾葉泡腳有什麼好處?有3點要注意

當然,艾葉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稱為“純陽之草”,它性味辛溫,能通行十二經絡,有辟邪驅寒、化溼通絡之用。

而關於艾葉最常用的方法,其實就是它去寒溼的方面——艾葉泡腳。

用艾葉泡腳,不但可以除寒溼、通經絡,據現代科學認為,艾葉泡腳還能抗菌、抗病毒、平喘、鎮咳、袪痰、增強身體免疫力等多種作用。

我們先熟悉一下艾葉的性味歸經:

如何去掉體內的寒溼?常用艾葉泡腳有什麼好處?有3點要注意

性味:辛苦溫;主要入肝、脾、腎三經。能散寒止痛、溫經止血,陰虛血熱者忌用。

現代科學研究認為,艾葉含有揮發油、鞣質、黃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它有機成分等。

走近中醫,從認識中藥開始:四氣五味,性味歸經,炮製配伍

文化養生談

購買專欄

1、艾葉裡含有的揮發油,可以發汗理氣:

艾葉中含有0。45%-1%的揮發油,不僅有發汗、理氣的效果,還有止痛、抑菌等作用,可以祛除身體的寒溼。

如何去掉體內的寒溼?常用艾葉泡腳有什麼好處?有3點要注意

2、泡腳可以促進血脈、經脈執行:

中醫認為,腳屬陰,卻為“諸陽之本”,是體內陽氣最弱的地方;同時腳也是精氣之根,與全身臟腑器官密切相連。泡腳可以促進全身經脈與血脈的執行,起到溫暖身體、補元陽、祛寒溼的效果。

3、艾葉泡腳改善血液迴圈:

從現代醫學上看,腳位於人體的最下端,離心臟的位置最遠,血液迴圈功能偏弱。且足部皮下脂肪少,保暖能力差,溫度往往低於人體的正常溫度。艾葉泡腳可使腳部的血液迴圈更暢通,有利於寒溼的排出。

如何去掉體內的寒溼?常用艾葉泡腳有什麼好處?有3點要注意

4、艾葉泡腳治療痛經:

溼則凝、凝則瘀、瘀則堵、堵則痛。對於女子來說,如果身體寒溼嚴重,痛經是不可避免的。用艾葉泡腳,只要能堅持下去,痛經就會逐漸改善。有痛經的女生一定記得試試。

艾葉泡腳的方法:

如何去掉體內的寒溼?常用艾葉泡腳有什麼好處?有3點要注意

龍源艾草泡腳丸女性去溼氣艾葉泡腳粉去腳臭腳汗足浴中藥泡腳藥包

檢視

儘量用木盆或木桶,最好不要用金屬盆或塑膠盆。將一小把艾葉撕碎後放入泡腳盆中,倒入滾開的水,待艾葉泡開後,兌入適量的水,調至自己能接受的溫度(40-42度),即可開始泡腳。

如何去掉體內的寒溼?常用艾葉泡腳有什麼好處?有3點要注意

每天睡前泡1次酒可以了,以微微出汗為宜,不要大出汗。能改善腳部血液迴圈,減少體內代謝產物的堆積。

有需要的時候,還可以喝一杯生薑紅棗水,幫助去寒又不至於洩氣。

泡腳的3個注意點:

1、 泡腳後適當多喝點水,補充因出汗流失的水份,並注意保暖,最好浸泡完後即刻上床。

2、 面板上有傷口不宜泡腳;

如何去掉體內的寒溼?常用艾葉泡腳有什麼好處?有3點要注意

3、 用艾葉泡腳,不宜用量過大,也不能經常使用,以免將虛火、寒火往下引,出現一些頭面部氣血兩虧、供血不足,引起頭暈、頭痛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