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神話中有那麼多神,為什麼多數中國人卻不信“神”

中華五千年曆史中從不缺少神話故事,神話中更有數不清的神仙,但是現代的中國人絕大多數卻都是無神論者。而這不僅僅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才有的現象,在中國最貧窮落後的時候,也是封建迷信最昌盛的時候,很多西方傳教士也來到中國推銷他們的上帝,但是他們卻得出了一個結論:“這是我見過最難傳教的地方”。

西方傳教士發現,中國人會在傳教士講教義的時候認真聽講,還時不時點頭表示你說的“對”,但是聽完也就聽完了,回家該幹嘛幹嘛。

中國古代神話中有那麼多神,為什麼多數中國人卻不信“神”

中國人對神的態度不是說不信,而是選擇性“信”。

平日裡很少有人隨時把“佛祖”“玉皇大帝”之類的放在嘴邊,只有在考試、求子、求姻緣等這些情況下才會臨時到廟子裡燒香拜佛,俗稱“臨時抱佛腳”,平時理都不理。而且廟裡的人絕大部分是遊客,旅遊的時候順道拜一拜求個平安,真正的信徒是比較少的。

一些地區有句俗話叫“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如果真的左眼跳了,那這個人估計會很開心,但如果右眼跳了,心理八成會想這是“封建迷信”。

所以大多數中國人對神的態度是很隨便的,很多人燒香拜佛的時候,根本不知道面前拜的是那路神仙,不管是道家的還是佛家的,不管是西方的還是東方的,總之遇見的時候,或者遇事前拜一拜總沒錯,又不耽誤什麼,求個心安。

至於之後顯不顯靈,很少有人去關注,願望實現了那是自己的努力,願望沒實現那是你這路神仙能力不行,以後不拜了。這和西方的那種對神的虔誠有著很大區別,西方人對神的敬畏是屬於生活順利是神的庇護,生活不順是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夠虔誠。

那為什麼中國人會出現這樣的心態呢?

中國古代神話中有那麼多神,為什麼多數中國人卻不信“神”

其實中國一開始也是相當迷信神的,商朝時祭祀是拿活人獻祭的,但是到了周朝,對神的信仰就沒那麼積極了,到是周朝統治者給自己封了神,自稱“天子”。

周朝之所以對神產生懷疑,主要是因為在武王伐紂之前,周武王給自己算了一卦,卦象顯示是“大凶”,但是最後卻打贏了,從此之後周朝的臣子就覺得這個老天好像也不是那麼靠譜,所以在治國時也不像之前那樣動不動就算卦,讓神來約束人的思想行為,而是變成了“以德治國”,用道德來約束,這也讓中國開始推崇禮儀和牌面,名聲和節氣往往看的比生命還重要,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在儒家思想中有一句“敬鬼神而遠之”,意思就是說對鬼神客氣客氣就行了,但絕對不要接近。這樣的思想也讓中國人從周朝開始就非常“務實”,用西方的話說叫“唯物主義”,用東方的話說叫“我命由我不由天”,神從此則變成了“工具”。

中國古代神話中有那麼多神,為什麼多數中國人卻不信“神”

為什麼說是“工具”?中國人不依賴神,但不代表中國人利用神。最經典的例子就是陳勝吳廣起義時在魚肚子裡塞紙條,上面寫“大楚興,陳勝王”。一旦需要神的時候,往往是目的性很強的時候。

比如古代軍隊出征時要祭祀天地,天氣乾旱時要修龍王廟求雨,洪水氾濫時要到河邊請河神息怒。用現代的話說,是需求和供應的市場關係。

對我有用我就拜一拜,哪怕沒有這個領域的神也要創造個神出來,所以有土地爺、灶王爺、財神、月老等,每一個神都跟工作崗位一樣,分工明細而且絕不僭越,不會存在到財神面前求姻緣的情況。

所以這又出現了在西方人看來不能理解的現象,在西方,教堂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聖神的,特別是戰亂的時候,往往會成為普通老百姓尋求庇護的重要地區,軍隊也很少靠近這些地方。

中國古代神話中有那麼多神,為什麼多數中國人卻不信“神”

而在中國歷史上,廟裡的香火旺盛的時候往往都是國家繁榮昌盛的時候,而當國家戰亂不休時,廟宇往往都是殘破不堪的,住在廟子裡的往往不是和尚,而是土匪和流兵,佛像多數被拿去賣錢,祠堂則被拆了當柴火燒。

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般都是因為,有錢時,大家有心思就來拜拜;戰亂時,大家都想著怎麼活命,沒精力也沒錢來燒香拜佛,更何況求了和平也不管用。就像公司裡的老闆,覺得你這個崗位沒用了就要裁員一樣。

所以在中國,人和神的關係,更像是老闆和員工的關係,給你香火錢你得幫我實現願望,你不能幫我實現願望,那我也就不給錢了。最經典的例子就是著名的軍閥張宗昌為求雨無果,居然炮轟龍王廟。

中國古代神話中有那麼多神,為什麼多數中國人卻不信“神”

所以中國人拜神仙是一種習俗,而非信仰。而且中國很多神仙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比如武財神關羽,這更能說明中國人“重人事”,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情社會也就是在這樣的文化中誕生的。

在外網知乎上有外國人寫道:在西方,上帝創造了諾亞方舟,在洪水中拯救了人類;但是在東方,人們是靠著自己的努力疏導了洪水,戰勝自然災害。即使在神話故事中,中國人也一直相信自己,而非相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