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什麼非要殺關羽?劉備得知真相後直接大怒

建安二十四年,鎮守荊州的關羽敗走麥城,被吳國俘虜,隨後被殺,次年正月關羽的首級就被孫權送給曹操。當荊州失守和關羽被殺的訊息傳到蜀國,舉國震動。

關羽被殺和失去荊州對當時的蜀漢政權及天下大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這個結果直接導致了諸葛亮

“三分天下,以待天下有變”的戰略直接破產,同時關羽的被殺和損失大量的精銳戰士也讓人才本就青黃不接的蜀漢政權開始了由盛轉衰,後續劉備為了復仇的而導致的戰敗又加速了這一過程。

孫權為什麼非要殺關羽?劉備得知真相後直接大怒

至此,相信很多人就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孫權當時非要殺掉關羽不可呢?歷史上各方對此爭論不休,有的說是誤殺,有的說是孫權報復關羽聯姻一事,有的說是關羽性情高傲導致,但我認為那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關羽被殺的原因其實十分複雜,不是孫權一時興起,而是有著深思熟慮的考量,筆者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孫權出於政治上的需要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那就是當時局面雖然實質上是三國三分天下,但名義上漢朝仍然是正統,名義上這三股勢力仍然在漢朝的統治之下。因此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問題,就是這三股勢力都必須得到名義上漢朝皇帝的認可,否則其統治地位的合法性就會缺失。我們來看看當時孫權的的職務僅僅是一個會稽太守,這個政治地位就不及當時挾天子令諸侯的曹操和皇親國戚的劉皇叔了。所以為了獲得統治地位上的合法性,孫權就不得不在形式上與挾持朝廷的曹操結盟。所以孫權殺關羽的一大原因那就是為了向曹操表示自己與劉備勢力徹底決裂,用這種誠意去跟實際上是被曹操控制的朝廷換取自己名義上統治地位的合法性。

孫權為什麼非要殺關羽?劉備得知真相後直接大怒

二、孫權戰略方向上的失誤

殺關羽除了政治上的需要,其次孫權本人出於戰略上的考量,殺掉關羽對其也是利大於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孫權真正的目標不在荊州,孫權真正的目標是要聯合曹操吞併劉備,然後和曹操南北分治,這才是孫權真正的目標!三國志上已經說得很清楚:

“後權破關羽,欲進圖蜀,拜周泰為漢中太守”透過周泰的這個任命,大家就能很清楚的知道,孫權都提前把漢中太守封好了,其吞併劉備的野心也就昭然而出。但不得不說這實在是孫權出現了戰略方向決策上的失誤,妄圖以弱國聯盟強國去吞併另一個自己的盟友,這實在是痴人說夢,把曹操看簡單了,事後果然證明這是一步臭棋,吳蜀兩國經過火拼實力大減,魏國坐收漁翁之利,估計曹操睡覺都能笑醒了吧。

三、孫權未雨綢繆的準備

孫權知道偷襲荊州後,劉備必然會知道他一步就是打益州的主意。無論殺不死關羽,必然會舉國出動奪回荊州。關羽本身的能力是十分優秀,對劉備十分忠誠。本身蜀漢就比較缺乏人才,關羽可以說是除了劉備和諸葛亮外蜀漢的三號人物,且關羽有帥才,是可以自己獨當一面的存在,假如不殺關羽,放關羽回蜀漢,無異於放虎歸山。那麼夷陵之戰孫權面對的不是劉備,將是關羽,那麼到時誰勝誰負未可知,所以必殺關羽。

孫權為什麼非要殺關羽?劉備得知真相後直接大怒

四、結語

因此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孫權殺關羽絕不是一時興起而為之,那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說白了,孫權的一切決策都是圍繞著自己的利益去考量的,但正確與否,歷史已經給出答案。假如彼時孫權能夠繼續實行聯蜀抗魏的策略,天下有變之時,劉備和孫權向北各出一路兵馬,未嘗不能恢復漢室。可惜歷史沒有假設,後世不過空餘一些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