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罪》“我的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罰罪》大結局了,但是有個疑惑趙鵬超最後為什麼沒有逃走,他其實完全有機會逃,哪怕最後沒有跑掉。

或許他知道跑也是徒勞,又或許只是想要心裡沒有任何包袱和母親還有弟弟聊一聊天。

殺了紀念以後他還去買了餃子拿來讓韓亞給他煮。

進了監獄以後他他什麼都沒說,要求見常徵,在見到常徵之前什麼也不說。

見了常徵他說了一句話:“

你的一生由童年來治癒,我的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這句話揭露了他大奸大惡,面對人命和親情毫無人性的根本原因。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一定是從童年開始的。

就像常徵說的,趙家從根上就爛掉了,你不能把壞的變成好的,把惡的變成善的。

從趙鵬超被送去澳洲的那個時候開始,他的人生就已經註定了。

《罰罪》“我的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01

《父母的覺醒》這本書裡有一句話,“

孩子一旦同自己的內心割裂,他會受到驅使,到別的地方尋找“失落的碎片”這就很有可能導致自我破壞火傷害他人的行為。

趙鵬超其實是一個婚姻破裂的犧牲品。他的童年無疑是不幸的,是割裂的,他跟韓亞說他從不哭。

不是他不哭是因為他曾經哭了太多,並沒有用。沒有母親給他擁抱,沒有父親給他安全。

所以長大以後他想要不斷地掠奪來尋找內心丟失的那部分。

趙鵬超在很小的時候韓亞和趙嘯聲離婚了,韓亞離婚的條件是要把趙鵬超送出國去。

她的想法就是想要趙鵬超離開趙家這個賊窩,想要他健康快樂地長大,做個和趙嘯聲不一樣的人。

她不知道的是趙嘯聲也是有這個想法。不同的是趙嘯聲想要把趙鵬超扔到狼堆里長成一匹真正的狼。

趙鵬超還是個小孩,被送到澳洲寄宿在別人的家裡。父母都對他無暇顧及,他孤苦地長大。

剛出社會開律所又苦又累,老爸不資助,韓亞也是嘴上說的補償。

他還沒有長大就被人用槍頂著腦袋。

《罰罪》“我的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他想吃餃子,找了很久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中餐館,人家在過節不賣給他。

他的童年可想而知的淒涼悲慘,物質或許很豐富但事實精神世界是崩潰的。有父母的角色,但是沒有父母的陪伴和關心。

有的只是自己在環境的逼迫下野蠻生長。

多少個黑夜裡他祈禱母親能說一句,小超跟媽媽走吧,媽媽想你。

等來的卻是漫漫長夜的寂靜無聲。

好不容易長大了,發現自己母親一點也不瞭解他,甚至都不曾為他著想,眼裡只有權勢,需要他的時候是趙家人,不需要的時候讓他距離趙家遠一點。

未來所要面對是和三個哥哥勾心鬥角爭奪家庭地位。

他的內心在懷疑,恐懼,憎恨中長大,沒有溫情,所以長成了石頭。把哥哥當沙袋打,殺死自己心愛的人眼睛都不眨一下,最後走投無路還要帶上自己的母親。

《罰罪》“我的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02

天下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很多人以愛的名義傷害了很多人。

趙鵬超的父親,對於趙鵬超給予厚望希望他將來能成為趙家的人。或許對兒子有愛,但他可能更愛自己親手打下的江山。

他所有的希望不過是這個兒子可以長成一匹狼,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

兒子的一切都在他的算計中,對於兒子除了算計還是算計。

他想要更多的錢,更想要自己殫精竭慮這麼多年的趙家集團更上一層樓。

所以一開始趙鵬超就是他設計好的大王,他讓他學法律,給他黑社會的業務,是對他的錘鍊,也是對未來的鋪墊。

趙鵬超自己開律所,他給他安排生意,把他徹底帶入黑暗的煉獄。

他終於成為了趙嘯聲想要的那個人。

趙鵬超的母親韓亞,一個兒子養在國外,一個兒子養在閨蜜家。她只是一個徒有其名的母親。生而不養。

不能說她不愛自己的孩子,她只是更愛自己的前途而已。

趙鵬超問她,你是怎麼做到的。

怎麼做到如此的鐵石心腸,拋棄自己的兒子不聞不問。就算到了最後,就算知道了訊息,煮一頓餃子吃了再說破不行嗎?

說到底父母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又怎麼會養出深明大義的兒子呢。同樣的血清,常徵正義善良,因為他的父親教會他的就是法律和正義。

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會說一句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

以前單純地覺得這只是遺傳基因,後來慢慢理解了,除了遺傳還有一個就是言傳身教的家教,這才是決定一個孩子以後人生 高度和廣度的直接原因。

《罰罪》“我的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03

趙鵬超走到今天其實從根上說不是他自己的錯,都是因為他的父母。

生而不養,一個期望他成為好人,一個渴望他把家族的重擔挑得更遠,他們憑什麼?

每個孩子出生以後都是一張白紙。在最初的那幾年他所有的顏色都來自於對父母的感知模仿和學習。

這些積累衍生出了他以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他對自己的母親評價,怪女人,不通人情的怪女人。

對母親他內心是怨恨的,對於父親他也是沒有真感情,對兄弟也就停留在兄弟這個稱呼上。和其他為他賣命的人沒啥區別。

對於常徵他更多的是好奇,是羨慕,是嫉妒。同樣的爹孃,他可以溫暖地長大,一身正氣,而他早已經沒有了選擇。

早早就成了趙家棋牌上的棋子,就連自己學什麼專業,打什麼官司全部都在父親的算計下。

一個人的童年對一生太重要了,而這個重要成了一生的溫泉,還是一生的牢籠,決定者就是父母。常非有母親的呵護,有父親的教導,在溫暖的家庭長大。

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什麼挫折他都在正義的道路上堅持前行,因為內心有儲存的溫暖,但趙鵬超的內心早都成了魔窟,黑暗一直吞噬他去索取更多的東西來彌補童年對愛的渴求。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三字經》裡面這句話用來形容趙鵬超最合適不過了。

他並非天生壞人,他只是沒人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