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片不如彩蛋:靠哪吒吸粉的姜子牙為何如此讓人失望?

晚上八點,不大的影廳沒幾個人,說實話挺適合看電影的。

自始至終,影廳都很安靜,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安靜,彷彿時空靜止了,被封印了似的。

我們在封神宇宙無比炫目的刀光劍影中,默默度過了漫長的100分鐘。

到了最後放哪吒彩蛋的時候,我女兒樂不可支,後面的兩個小姑娘也“咯咯咯”笑出了聲。

當然,我們知道,絕對不能用是否讓人發笑來衡量一部電影的好壞,但這好歹是一個可以衡量的指標,也不由得讓人思考一個問題:110分鐘的電影《姜子牙》,為什麼還沒有片尾3分鐘的哪吒彩蛋好看?

正片不如彩蛋:靠哪吒吸粉的姜子牙為何如此讓人失望?

其實,這三分鐘的彩蛋展示了姜子牙和哪吒非常鮮活有趣的個性。

哪吒一如既往地有個性,調皮搗蛋,把餐桌上美味佳餚攪得稀爛,還留下了一臉飯茬子。

姜子牙,好歹是大神一枚,也親自做飯宴請哪吒一家,晚上睡覺時卻惦記著吃完飯沒擦嘴的髒兮兮的哪吒,強迫症人設非常搞笑。

從這個角度來看,《姜子牙》的問題在於:

人物過於扁平,不夠鮮活,就像上世紀我國五六十年代文學作品中的人物——高大全。

當時根據三突出原則,主人公必須形象高大,胸懷寬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沒有任何缺點。

姜子牙就是這樣的人。

英國作家福斯特將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分為

扁平人物和圓形人物

,儘管他這一提法也遭到不少人的詬病,但分析人物還是挺方便的。在此,我們就借用他的方法,來分析一下《姜子牙》裡的姜子牙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

正片不如彩蛋:靠哪吒吸粉的姜子牙為何如此讓人失望?

一、扁平人物——姜子牙(無論一人還是蒼生,我都要拯救,一個都不能少)

扁平人物也叫液體性人物,或者型別化人物,還有人稱之為漫畫式人物。

這一類人是作者圍繞一個單獨的概念或者素質創造出來的,真正的人物可以用一句話概括。

福斯特舉的例子是米考伯太太,她的人生信條就是:

我永遠都不會拋棄米考伯先生的。

正片不如彩蛋:靠哪吒吸粉的姜子牙為何如此讓人失望?

她的確做到了,她一生都沒有拋棄米考伯先生,也可以說她一生的事蹟都在這句話裡了。

扁平人物有一個大大的優點:那就是簡單,自始至終也很少有變化,能讓讀者一眼認出來。

《姜子牙》中的姜子牙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形象,他的形象扁平得如同一張A4紙,我們永遠看不到他的側面。

正片不如彩蛋:靠哪吒吸粉的姜子牙為何如此讓人失望?

姜子牙有一種

常人難以企及的堅定信念和善心

(片尾彩蛋將其概括為強迫症,竊以為是非常合適的)。

從看到了九尾妖狐幻象下的小女孩開始,姜子牙就踏上了一條尋求真相的道路。其實,九尾妖狐早就把真相洩露給了姜子牙,只是他不相信而已,他要勘探求證。

就在他的不相信中,真相一點點浮出水面,姜子牙還是決定拯救小九,畢竟:救一人就是救蒼生。

正片不如彩蛋:靠哪吒吸粉的姜子牙為何如此讓人失望?

最後,真相大白,原來是他師尊為了稱霸三界操控人間,才上聯合九尾妖狐上演了一出妖狐亂世的戲碼。

得知真相的姜子牙憤然斬斷天梯,哪怕就是冒著欺師滅祖的巨大風險,他也要替天行道。

如果用福斯特的話說,姜子牙的人設一句話就可以概括:

我就是要弄清真相拯救蒼生。

其實扁平人物也可很出彩討巧,尤其是喜劇角色較為出色。

但是,嚴肅的或者悲劇性的扁平人物往往惹人生厭。

正片不如彩蛋:靠哪吒吸粉的姜子牙為何如此讓人失望?

用福斯特的原話說:

如果他每次露面的時候都要嚷嚷著復仇,或者說:我的心在為人類的不幸而流血,或者無論他的什麼口號,我們的情緒就會立即沉落下來。

換言之,這樣的人物形象會讓人覺得面目可憎。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完電影之後,對姜子牙一點印象也沒有,對於他為了拯救蒼生而一瞬白頭,我們的內心毫無波瀾,因為這個高大全的人讓我們覺得很假,覺得不真實。

二、圓形人物——哪吒(我是個小禍害,但卻被感化,最後救了陳塘關)

反觀3分鐘的片尾彩蛋哪吒,就不是這樣。

儘管哪吒身上也有扁平人物的痕跡,但是至少他沒姜子牙那麼扁平,他是有缺點有變化的。

這種人物就是福斯特所說的圓形人物。

一般而言,圓形人物指的是文學作品中性格比較複雜的人物。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複雜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圓形人物和我們每一個人一樣,既是多義的,又是多變的。他打破了好的全好,壞的全壞的簡單分類方法,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去刻畫人物形象。

就拿《哪吒之魔童降世》來說,哪吒就是一個複雜的人物形象。

正片不如彩蛋:靠哪吒吸粉的姜子牙為何如此讓人失望?

首先在觀眾的心目中,哪吒基本已經定型了,基本來說是一個非常正面的典型,甚至還有點悲劇色彩,畢竟哪吒自刎之後重生的。

哪吒出世之後,因為是魔丸,所以就是一個天天做壞事的孩子的形象,這個和觀眾的期待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正片不如彩蛋:靠哪吒吸粉的姜子牙為何如此讓人失望?

其後,哪吒在親情和友情的感染下,儘管是魔丸降世,但他依然葆有一顆善心,最終為了拯救陳塘關的百姓不惜犧牲自己。

其實,不僅哪吒是這樣,敖丙也是這樣,他雖然是靈珠,可行事卻被逼得像個魔丸,最後他也戰勝了控制自己的外在的邪惡力量。

申公豹因為眾人的偏見和輕視而走上了極端,也是一個複雜的存在。

哪吒的師傅太乙真人雖然一直都是簡單的人兒,但又因為的諸多缺點而生動鮮活。

相對於《姜子牙》,《哪吒》這部電影就揭示出更加深刻、複雜的人性,人物有一種多側面更立體可感的特點,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能給觀眾帶來心靈上的震撼。

三、為什麼我們不喜歡姜子牙

總而言之,圓形人物變化莫測,如同生活本身,讓人難以預料。

要而言之,扁平人物人設單一,如同傀儡一般,無法給人驚喜。

為什麼我們喜歡哪吒,因為他是我們每一個人,好也罷,壞也罷,好壞摻半也罷,他都是讓我們又愛又恨的自己,他都是讓我們無法正視卻格外真實的存在。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姜子牙,因為他是新時期金光大道上的“高大全”,他完美無瑕,他無上榮光,他高高在上,他無比正確,他出錯也事出有因,他受委屈永遠都不辯解,像一個金光閃閃的塑膠假人。

正片不如彩蛋:靠哪吒吸粉的姜子牙為何如此讓人失望?

雖然他讓我們認清了天庭的真相,他拯救了以小九為代表的蒼生和冤魂,他犯天下之大斬斷了天界和人間的宿命鎖,但他永遠無法激起我們內心的任何波瀾,我們對他只有無限崇拜敬仰之情,並無愛恨。

最要命的是, 《姜子牙》是我們看了《哪吒》之後種的草,我們會帶著對哪吒的期待來看待姜子牙。

但願這只是我的偏見。

姜子牙還是很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