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條地鐵線開通後,他都要去現場聽聽乘客的意見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任珊

昌平區未來科學城附近的一條主路,車水馬龍;而在道路下面20多米深的空間裡,同樣熱鬧。伴隨著嘈雜的機器轟鳴聲和陣陣的工人喊話聲,一臺盾構機正在緩慢掘進。軌道交通17號線北段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未來將在十里河與建成通車的17號線南段“相遇”,成為東部貫通京城南北的地下大動脈。

每條地鐵線開通後,他都要去現場聽聽乘客的意見

市重大專案辦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協調一處的黃哲文是這裡的“大總管”。“10月,昌平區段隧道區間將完成盾構,掘進的連續施工很重要,我們要把土方的儲存和清運工作準備好,全力做好建設環境保障。讓市民盼望的17條線儘快連通,方便市民出行。”黃哲文說,自己和同事們天天堅守在地下,就是為了讓市民出行更便捷。

每條地鐵線開通後,他都要去現場聽聽乘客的意見

過去五年,北京地鐵累計建成開通17條線(段)、總里程209公里,黃哲文參與建設的7號線東延、八通線南延、19號線、17號線南段等5條城市副中心和城區骨幹地鐵線路陸續通車。在保障市民出行便捷上,黃哲文從不打折扣。

每條地鐵線開通後,他都要去現場聽聽乘客的意見

去年底開通的17號線南段,在施工中卻遇到了節點難題。南段要在十里河站實現與10號線、14號線換乘。這個車站深30多米,正好在地下水非常豐富的位置,而且粉細沙和粉粘土地層實施降止水作業特別困難,地下開挖容易出現管湧甚至塌方。“如果換乘通道不能隨線路同步投運,會極大降低運營品質。”黃哲文和參建單位決心啃下這塊硬骨頭。白天他與建設和施工人員在30多米深的豎井下踏勘地下降止水施工效果和建設進度,晚上又一起研究細化施工方案,持續推進施工進度。經過連續三個月奮戰,一條近200米的換乘通道克服最後難點順利實施完成。去年12月31日,車站順利投入運營,每週約4萬多人在此換乘。

每條地鐵線開通後,他都要去現場聽聽乘客的意見

這些年,北京每年都有地鐵新線開通,每條線開通後,黃哲文都會去坐一坐、看一看,聽聽乘客有哪些不滿意的地方,有什麼不便捷的問題需要改進。

2020年底,房山線北延開通,其中花鄉東橋站的A2口卻一直沒開,市民乘坐房山線需穿過車水馬龍的南四環,繞行800多米。“當時我也是走了一圈,到天壇醫院只能從四環路南側地鐵口繞行出來,確實不方便。 ”黃哲文又協調施工單位,最佳化施工方案,儘快打通出口。

每條地鐵線開通後,他都要去現場聽聽乘客的意見

A2口的施工有難度。地下施工要下穿四環路,屬於一級風險源,此前地下有雨水、汙水、電力、自來水、燃氣等多條重要管線,施工同時要保障周邊居民市政供應;而地上需要辦理佔用園林綠地的伐移手續……黃哲文搭建了園林、水電氣熱產權單位與建設、施工單位的溝通橋樑,確定管線改移或保護方案保障市政供應,打消產權單位疑慮和擔憂,同步開展園林伐移工作。有了牽頭人,大家勁往一處使。就這樣,出入口順利建成投運。

“過去,北京地鐵還比較少,去遠一點的地方不方便;現在,27條運營線路連成了網並且覆蓋13個行政區,很多市民喜歡乘坐地鐵出行。”黃哲文說,地鐵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城市發展,在城市軌道交通高質量建設這條路上,他和同事們還將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