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療法讓高牆“刺兒頭”靜下來

在美術創作過程中,無論是色彩帶來的視覺享受,還是透過繪畫語言宣洩情緒,都是美術教育中治癒心靈的元素。北京市監獄管理局清河分局柳林監獄八監區民警王夢旋探索出一套針對女性患病罪犯的“美術療法”,以美術為橋樑,積極幫助罪犯化解家庭隔閡、誤解,治癒病犯內心的創傷,培養健全人格,取得了較好效果。

美術療法讓高牆“刺兒頭”靜下來

女犯劉某入獄時,兒子年齡尚小。成長過程中母親的缺位,導致兒子與她關係疏離。為了修復親情,劉某也想盡了辦法:寫信、打電話,親情會見……然而都收效甚微。眼看還有一年就要出獄了,劉某不知回去後該如何面對兒子、如何面對家庭,整天心事重重,改造積極性受到很大影響。

王夢旋瞭解到劉某的憂慮後幫她出謀劃策。聽說劉某的兒子喜歡國畫,王夢旋便鼓勵劉某參加“美術療法”團體活動,將每次臨摹的畫作寄給兒子,藉此表達母親的思念。

劉某抱著試一試的想法,開始認真臨摹畫作寄回家去。漸漸地,母子間的關係有了改進。聽到兒子叫自己“媽”的那一刻,劉某激動得直向王夢旋道謝:“謝謝警官,幫我和兒子找到了共同的興趣愛好。”

一些罪犯自制力差、暴躁易怒,是他們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誘因。罪犯楊某多次因瑣碎小事與同班組罪犯發生口角,成了監區裡的“刺兒頭”。經過分析,民警找出了楊某的“病根兒”。原來,楊某自控力差,做事衝動,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一點小事都能讓她怒不可遏。

繪畫最需要人“心平氣和”,王夢旋引導楊某參與“美術療法”團體活動,藉此幫她修煉心性。起先,楊某總是精神不集中,甚至難以完成繪畫任務。王夢旋不厭其煩地指導,讓楊某明白,繪畫是一件慢工出細活的事,需要平和的心態,不能急於求成。繪畫也要講究章法,不能一味隨心所欲,甚至亂塗亂畫,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在反覆糾錯和不懈努力下,楊某終於作出了一幅相對完整的畫,這也意味著她對自己的情緒有了初步的把控,為以後順利融入監區生活,邁出了改變的第一步。

王夢旋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將美術教育中的美育功能和德育功能與罪犯教育改造有機結合,透過“美術療法”潛移默化,疏解罪犯不良情緒、治療罪犯心理創傷、重塑罪犯健康人格。

此外,對一些患病罪犯而言,病情的反覆與心理狀態密不可分。王夢旋則引導她們透過美術創作緩解疾病帶來的焦慮,促進心理健康,進而幫助恢復身體健康,確保監管安全。

流程編輯:U022

【來源:京報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