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遊戲掀起投機潮:即使“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也要幹!

微信小遊戲猶如一個開啟的潘多拉魔盒,眾多遊戲開發者、投資人將之視為“千載難逢的機會,無論如何也得殺進去”,但最終,騰訊一定最大的贏家。

作者 | 董潔 編輯 | 安心

“微信小遊戲就像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真的是太驚訝了”,當得知微信小遊戲正式對第三方遊戲廠商開放後,前飛魚遊戲的負責人張志斌高興地差點跳起來。

4月4日,在“跳一跳”小遊戲誕生3個月後,微信向第三方小遊戲正式開放,一時間各路遊戲廠商以及小程式遊戲創業者紛紛湧入。

4月26日,在2018微信朋友圈小遊戲專場活動的現場,微信小遊戲團隊首次公佈了開放後的最新成績單:已釋出小遊戲達300多款,數款小遊戲實現總使用者規模過億,多款小遊戲單月安卓端流水超千萬。

所有這些數字都在刺激著行業精英們,當然“嗅覺”最敏感的投資人們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殺入了這場“爭奪”。

過去的幾個月,“風口論”鼓吹者,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幾乎在其出席的每一場峰會上都要談到他對“小程式”的看好。

朱嘯虎最近一次鼓吹小程式是在4月26日阿拉丁小程式創新大會上。他說,“小程式的紅利期就在今年,錯過了就徹底失去了這個風口,而小遊戲正是其中最有潛力的領域之一”。據朱嘯虎透露,“去年小程式披露的投資是7億,而今年到4月份,這個數字可能已經加了個零,達到了 70億人民幣。”

小遊戲火爆帶來的“狂歡”不只限於創業者和投資人,在普通玩家心中,小遊戲也早已擠佔了他們的微信群聊。

在微博上,有人說,“自從小遊戲出現,我們的友誼就已經結束了”;也有人表示“無論是吃飯、逛街還是工作間隙,這個世界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玩小遊戲”。

用樂逗遊戲CEO陳湘宇的話來說,“這是一場空前地調動了國民情緒的社會事件”,雖然有點誇張,但小遊戲在當下的確炙手可熱。

1

“飛起來”的微信小遊戲

“自從微信小遊戲開放以來,團隊幾乎每天都在加班加點,休息的時候都在想遊戲該怎麼做,該怎麼去適應小遊戲的規則”,身為前飛魚遊戲的負責人,現在張志斌正帶領著一家小型遊戲創業公司all in小遊戲,用他的話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巨大機會,怎麼著也得殺進去”。

除了手頭已經開發了接近半年的休閒動作類小遊戲,目前張志斌的團隊還在同時進行著多款小遊戲的研發,雖然僅僅只有2-3個團隊成員參與,預算跟大遊戲廠商也沒法比,但張志斌說“等不起”。

在微信小遊戲對外開放的第一時間,除了張志斌這樣的小廠商選擇all in小遊戲的,不少大型傳統手遊廠商也對此歡呼雀躍,並積極擁抱,完全沒有此前人們猜測的誠惶誠恐的狀態。

全天候科技獲悉,目前包括騰訊互娛的自研工作室、飛魚科技、第七大道、掌趣、電魂、三七互娛等眾多大型遊戲廠商都已經上線了自己的微信小遊戲,還有多款遊戲處於馬上上線和正在研發中的狀態。

以電魂目前已經上線的《野蠻人大作戰》以及飛魚遊戲《保衛蘿蔔迅玩版》為例,其日活都已經到了百萬甚至千萬級別。

對於很多遊戲廠商尤其是中小遊戲廠商來說,目前不需要付出太多成本就可以在一個日活10億的平臺上上線新遊戲,並且佔據比較好的流量位置,這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而微信小遊戲對第三方的開放給了他們這樣一個機會。

根據QuestMobile 4月24日釋出的《微信小程式洞察報告》,截至今年3月份,微信小程式的月活躍使用者規模已經突破了 4億,2018年3月在微信中的滲透率也達到了43。9%,而在top100的小程式中,手機遊戲的佔比最高,達到了28%。

微信小遊戲掀起投機潮:即使“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也要幹!

微信小遊戲掀起投機潮:即使“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也要幹!

得益於微信先天的流量優勢,微信小遊戲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內就呈現出爆發之勢。

根據微信官方給出的資料,目前微信平臺上的小遊戲數量已經達到了300多款,DAU超過1000萬的遊戲有三款。全天候科技獲悉,頭腦王者團隊的《海盜來了》、騰訊的《歡樂鬥地主》和《全民大樂鬥》三款遊戲月流水已經過千萬。

微信小遊戲掀起投機潮:即使“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也要幹!

“製作成本低,流量成本低,雖然單款遊戲收入預期沒有原生那麼高,但是試錯成本也低,而且遊戲DAU的確上得飛快,有很大的想象空間”,Cocos負責人王哲這樣解釋現在小遊戲的火爆。

作為一家遊戲引擎提供商,目前微信精選小遊戲中,接近50%的小遊戲都在使用Cocos做技術支援。而據王哲介紹,在過去的這兩個多月,幾乎每天都會有遊戲廠商找到他們,要求其幫助做引擎服務支援,“這幾乎趕上了以往一年的數量”。

遊戲數量和流量的爆發也帶來了市場規模的急劇擴張。

在2017年,H5遊戲的市場規模還僅僅只有30億元,“今年國內這一數字可能會達到100億,而海外FB可能達到150億,全球加起來就是200億~250億左右的規模”,王哲預測。

而據全天候科技瞭解,在微信小遊戲正式對外開放後,包括各家超級app、手機廠商在內的競爭對手們都已經打算推出自己的小遊戲平臺,來爭奪這一日益火熱的市場。

2

微信的扶持

騰訊的大力扶持給了這些開發者們一劑強心劑。

在4月4日宣佈微信小遊戲向第三方開放後,4月19日,微信再次放出大招,在新一期的小遊戲開發者扶持計劃中宣佈:在2018年內,每款小遊戲每月安卓內購流水在50萬元以下(包含50萬元)部分,騰訊收取的40%渠道技術服務費將反哺給小遊戲開發者,即騰訊不收取此部分的渠道技術服務費。此前,微信對所有小遊戲的渠道技術費統一按40%比例收取。

不過,由於微信與蘋果在遊戲付費支付方面的條款還沒談妥,很多iOS版本小遊戲還沒有內購付費功能,所以截止目前,微信的扶持計劃大部分集中在安卓端。

對於這一扶持計劃,微信小遊戲產品總監李卿表示,“微信小遊戲目前還是一個新生事物,作為平臺,還是希望能更多地激發開發者去創造,而不是想著去盈利。”

與此同時,小遊戲的廣告能力也將逐步被開發。目前,小遊戲激勵影片廣告與Banner廣告均已開始內測,預計下一步將對開發者開放申請。李卿透露,DAU達到1000的小遊戲,未來可以申請接入騰訊的廣告系統,充當流量主了。

微信對小遊戲的扶持還可能有更多。一位接近微信小遊戲的人士稱,“微信的下一個版本將支援非微信外部流量匯入啟動微信小遊戲,這意味著買量模式將在未來更進一步地助力微信小遊戲。”

李卿還稱,微信希望透過提供更易用的開發者工具,降低創意落地門檻,幫助開發者打造更多優秀的小遊戲,使小遊戲成為使用者與使用者的聯結器。

在小遊戲推廣方面,4月,小遊戲朋友圈廣告落地頁已開始內測。之後,公眾號廣告、小程式廣告等也將逐步支援小遊戲推廣,幫助開發者用好生態流量實現使用者積累。據李卿介紹,在未來小遊戲的推廣方式將以“社交傳播+公眾號導量”為主,當然也不排除付費推薦位的模式。

此外,針對抄襲、盜版等問題,微信官方已正式釋出小遊戲原創保護措施,將從名稱保護,侵權投訴,技術以及運營等多方面來保護遊戲開發者的權益。

3

微信小遊戲的“突破”

在微信小遊戲這波風潮起來之前,在過去幾年,H5小遊戲一直被開發者寄予厚望,期待其成為“新風口”。

但幾年過去了,H5遊戲的狀態一直不溫不火,雖然偶爾也有刷屏朋友圈的表現,但終究撐不起遊戲開發者的野心,直到這一次微信小遊戲的出現。

“微信小遊戲最大的創新就是突破了以往H5遊戲的種種限制”,張志斌說,以往H5遊戲從微信或者QQ開啟時,都會帶一個導航條,很大程度上像是在瀏覽器裡玩遊戲,這非常影響遊戲的體驗,網路不好時,光載入就要幾十秒。

微信小遊戲掀起投機潮:即使“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也要幹!

以《萌雞快跑》這個H5遊戲為例,橫屏模式下,遊戲頁面會被導航條蓋住50%。這也是很多H5遊戲都選擇做豎屏的原因, 但是小程式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局面。

在社交功能上,微信小遊戲也比H5遊戲有更多優勢。現在風靡微信的《歡樂球球》和《最強彈一彈》等小遊戲,都在其遊戲設計中加入了“對戰”環節,使用者可以邀請好友一起玩,既增加了趣味性,又保留了競爭感。

據微信遊戲產品總監孫春光透露,“和 H5 遊戲行業 20% 左右的留存相比,同樣品質的 H5 遊戲,做成微信小遊戲,(使用者)留存率有 10% 的提升。”而這絕大部分原因要歸因於微信社交平臺給予的支援。

“它根本不能從手機裡刪掉,它的長期留存率是遠高於普通形態,今天玩兒,明天不玩兒了,過兩天,一個朋友又分享,又把你拉入進來,而且不用安裝”,H5遊戲引擎公司白鷺時代董事長陳書藝說。

而讓各大遊戲廠商更為欣喜的一點是,微信小遊戲對於新增使用者群的拉動。

在2018年的微信公開課上,孫春光曾披露這樣一組資料:目前,小遊戲的使用者來源中,37% 的使用者是 App 遊戲的活躍使用者,41% 是 APP 遊戲的流失使用者,有 22% 是以前從來沒有玩過遊戲的使用者。

有意思的是,據阿拉丁小程式平臺前不久釋出的《小程式遊戲TOP50榜單及研究報告》顯示,微信小遊戲的女性使用者群體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與男性使用者平分秋色。

微信小遊戲掀起投機潮:即使“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也要幹!

“其實很多女性使用者的需求一直都有,只是一直沒有被激發,相比較傳統比較重的手遊,小遊戲輕鬆、簡單易上手的屬性確實讓女性使用者更喜歡”,李卿稱。

騰訊最新一季度的財報顯示,騰訊手遊玩家的數量正在逐漸減少,只有ARPU在增加,這被很多人認為是騰訊股價下跌的一個原因。

“大家都在涸澤而漁,沒人養魚,沒人給整個遊戲市場帶來新增使用者,很快就走到增長瓶頸”, Cocos負責人王哲說,“微信小遊戲目前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30%多的非遊戲使用者進入小遊戲,30%多已經從原生遊戲流失的玩家又回到了小遊戲,這是個好事”。

4

正在曝出的問題

當得知《海盜來了》安卓端日流水已達到100萬元左右時,樂逗遊戲CEO陳翔宇被驚到了,因為樂逗開發並已經在微信小遊戲平臺上線的《2048》和一款消除遊戲加起來每天在安卓端的流水都沒這麼多。“有點焦慮,但是他們能做到,我們也可以做到”,陳翔宇說。

作為一家大型遊戲代理和開發商,相比較起眾多小遊戲創業公司來說,樂逗遊戲在人員和資金上有巨大的優勢,但是,各種小遊戲的兇猛來襲依然讓樂逗感受到了競爭的壓力。而對於大量中小遊戲廠商來說,這種壓力和焦慮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深圳一家小遊戲的開發者胡歌告訴全天候科技,他們整個辦公樓層從事小遊戲開發的就有近20家,很多時候自家的小遊戲剛在微信平臺稽核透過,幾天後就能在平臺上看到很多類似的遊戲,這讓他很苦惱。“山寨和複製正在讓這種競爭變得不透明起來”,胡歌抱怨說。

Cocos的負責人王哲稱,目前微信平臺多數的小遊戲都是從原生遊戲移植過來的,不需要在遊戲設計上糾結,所以開發速度都很快。而在微信開放平臺提交的遊戲,多數都很簡單,類似早年iOS/Android上的休閒遊戲,“兩三個人開發,一週時間就綽綽有餘了”,這給很多山寨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

由於小程式開發門檻低,從事過軟體開發的企業都能向這個方向轉型,或兼著開拓這項業務。“做的團隊多了,市場價格自然就低,利潤也逐漸被壓縮。” 胡歌說,“現在1000元的成本可以做出一款小遊戲,10000元的成本也可以做出一款小遊戲,價格根本抬不起來”,極度壓縮的市場價格讓胡歌有點手足無措。

小程式遊戲火爆之後,網上已經出現很多可購買的經典遊戲開發原始碼,購買者在此基礎上套上互動設計,成本想做多低都可以。

激烈的競爭,同質化,甚至抄襲和山寨現象讓微信小遊戲平臺變的魚目混雜,也讓微信小遊戲的後續進場者們感到“彷徨”,但他們又擔心錯失良機。

“錯過了可能就錯過了,進去了又很擔心成本撈不回來”,胡歌說,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決定賭一把,萬一成功了呢?。

在使用者端,微信小遊戲帶來的也不都是愉悅。部分小遊戲“復活分享”在微信群或微信好友間的狂轟濫炸讓使用者備受困擾。

為了藉助小遊戲的社交能力實現爆發,大多數小遊戲會設定分享微信群可復活一次的環節,使用者就會把小程式分享給各種微信群或微信好友,得到一次繼續玩的機會。這一誘導傳播的“復活”功能讓小遊戲的社交分享異常瘋狂,尤其是今年五一假期期間,復活分享一度在眾多微信群刷屏。對於很多微信使用者來說,這已經到了不堪其擾的程度。

5月9日,微信官方釋出公告,提醒小遊戲拒絕“分享濫用”行為,違規情形將會受到處理。

對於小遊戲目前出現的問題,微信小遊戲產品總監李卿認為,“微信小遊戲才剛剛誕生,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問題,我們不去逃避。”

5

微信小遊戲的野望

在微信小遊戲正式對第三方開放之後,所有人的關注點都是微信這一舉動會給遊戲開發者帶來多少的希望,但對於微信甚至騰訊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自我價值的挖掘。

在前飛魚遊戲負責人張志斌看來,微信小遊戲的爆發最後的贏家毫無疑問是騰訊,可能給騰訊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除了對遊戲開發者抽成,開發者猜測,微信最終走向其它收費模式(諸如競價排名)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目前在微信遊戲的頁面已經出現了“精選遊戲”一欄,在這之前這一精選欄只對騰訊自己代理和開發的遊戲開放,而在最近其已經開始向第三方遊戲開放。

雖然在採訪中微信小遊戲產品總監李卿表示,“這一欄目只是在稽核標準上比其它小遊戲嚴格,目前也採用合作的模式”,但是對於未來是否收費,李卿並沒有給出明確的回覆。

可以肯定的是,微信小遊戲置身於遊戲盛世。Newzoo在去年釋出的全球遊戲市場報告中預測,2018年中國市場單獨佔據全球遊戲1/4以上的份額,規模將達到379億美元,其中,手遊佔比將達到61%的份額,到2021年,這個佔比有望提高到70%。

今年1月,應用分析公司Sensor Tower釋出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應用收入在2017年攀升了35%,達到近600億美元。這份報告囊括了蘋果應用店和Google Play應用店中付費應用、訂閱以及應用內購買等收入。其中,手遊應用比2016年增長了30%,達到483億美元,佔全部應用收入的82%。

微信小遊戲未來是否會分食APP手遊的蛋糕?李卿更願意將小遊戲與APP手遊比喻成“共生的關係”,“就像手遊時代,PC遊戲依然有非常大的市場份額一樣”,他說。

2016年,微信推出小程式時,外界就有分析認為,小程式未來的野心不是幹掉App Store,而是連線所有落地場景的 app,在未來的智慧手機上,使用者只要安裝一個微信就夠了。這是小程式引發蘋果以及整個業態高度關注的根源。

果真如此的話,微信小遊戲未來的想象空間同樣巨大。在硬幣的另一面,小遊戲爆發的過程中,微信始終需要平衡一個問題——遊戲是否會影響微信作為“即時通訊工具”的定位?

“即時通訊工具是微信的根基,小遊戲的出現,我感覺會影響微信的這個功能”,張志斌說, “如果微信失去了溝通的用途,那麼就可能有新的替代品出現,屆時使用者從手機上刪除微信就沒那麼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