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軟體專案中基本術語理解:甲乙雙方“南腔北調”

在專案管理理論中,溝通管理是專案管理的九大知識領域之一。按照這一理論,人類重大工程專案中,第一個因“溝通管理不善”造成的失敗專案,是著名的“巴別塔(babel)”專案。

管理軟體專案中基本術語理解:甲乙雙方“南腔北調”

towers of babel 巴別塔

據《聖經·舊約·創世記》第11章記載,當時人類聯合起來,興建一座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巴別塔(babel)”。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該工程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

在實際管理軟體專案中,對一些耳熟能詳的“術語”,甲乙雙方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具體情況讓人想起seri的那個段子:

一早車子剛啟動,seri就說“加油”,車主很感動,“好的,今天做事一定要加油”。

開出沒多久,油量報警了,車主很生氣,seri怎麼回事?

seri說:“加油”。

因雙方誤解,導致專案結果不盡如人意,對這種現狀,有的企業老闆講的很簡潔:買時說好“法拉利”,進場開來“拖拉機”。

有的老闆說的很囉嗦:“本來以為你們的軟體是口鍋,能做乾飯,結果架上火後,發現這口鍋,不但乾飯做不了,稀飯也熬不成,鍋底竟然還是漏的”。

基本術語含義理解不一致,是企業對管理軟體專案滿意度不高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專案結果評價分歧大的禍根之一。

如以ERP的核心應用MRP(物料需求計劃)為例。

ERP專案的簽約模組中,只要有“生產管理”模組,“功能(技術)”出身的實施顧問,往往上來不看物件,總是喜歡大講特講MRP/BOM。其實從企業實務角度來說,這個概念本身並不複雜難懂,但是如果把這個“洋文”硬套到無關人員身上時,在實際專案中差不多能起到“文字獄”的效果了。

管理軟體專案中基本術語理解:甲乙雙方“南腔北調”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MRP對於ERP的從業者來說,貌似不需要再做解釋,但是一個企業的工藝、設計與生產計劃究竟是什麼東東,軟體廠商裡少有人去一探究竟。

很多沒有BOM概念的製造業,比如鑄造行業,接受MRP培訓的企業生產計劃人員常常是一臉懵逼,“MRP(物料需求計劃)”啥意思啊?

什麼?沖天爐鍊鐵水,還要按當天澆注的鑄件品種、BOM(不懂),反算投多少料?只要生產線澆注正常,每天投多少料化多少鐵水,現場工人閉著眼都知道,還要在電腦裡單獨算一遍?而且算的都是些理論值,實際現場根本用不上,這不是沒事找事嘛。

對這種軟體操作要求,基層操作工人吐槽起來毫不客氣,說這純屬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從生產型企業的業務角度來看,如果是裝配型企業,比如機械裝置、汽車、電子裝置等製造企業,MRP實際屬於生產準備(物料準備)的內容。

但是ERP軟體廠商往往不加辨別,用“MRP”包打天下(專業上這叫“最佳實踐”,你懂的),根本不懂“物料需求計劃(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中的“計劃”,與“生產計劃(production plan)”中的“計劃”,壓根就不是同一件事,也不一定是歸同一個“部門”管。如果兩者確實要放在一起,那也要放到企業的PMC部門才對。

軟體廠商從成品軟體角度出發,不分青紅皂白,把MRP邏輯,硬生生套用到所有行業/企業的生產計劃編制工作中。當有些企業的生產計劃員,提出“獨特性”要求時,出於商業利益和快速交付的考慮,ERP廠商往往用“最佳實踐”的宣傳,壓制很多企業使用者的本能質疑。

至於在許多加工型企業中,MRP邏輯很多時候與企業實際的物料需求計劃演算法邏輯也不相符,更不要說用來代替企業的生產計劃。用某企業的一位生產計劃員的原話評價,就是“(MRP)不用還能幹活,用了沒法幹活”。

這類加工型企業,在專案實施過程中,無論ERP廠商的實施顧問如何努力,由於MRP與企業生產計劃業務邏輯的不匹配,使得客戶方,尤其是生產計劃人員,很難接受MRP代替生產計劃的“產品應用方案”,具體情況可參考《某鈑金加工企業ERP專案-基層使用者與ERP的肉搏戰》一文。

對此類ERP的“產品應用方案”,基層操作人員要麼不用,要麼表面應付一下企業ERP專案組的檢查,實際往往還要沿用原有生產計劃編制(運作)方式,正如一句業內自嘲的順口溜說的那樣:“ERP是個寶,Excel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