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導演楊荔鈉:吳彥姝奚美娟身上有難得的書香氣

溫暖的陽光穿過窗稜,照在兩位老人的身上,吳彥姝飾演的媽媽頭髮花白,奚美娟飾演的女兒一臉笑容,緊緊握住母親的手……這是正在熱映的電影《媽媽!》中的溫情一幕。

電影《媽媽!》主要講述85歲的媽媽照顧65歲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女兒的親情故事,作為楊荔鈉“女性三部曲”的收山之作,這部影片不僅延續《春夢》、《春潮》中細膩而不失敏銳的女性視角,深入探究女性心理和命運,更透過展現影片中這對老年母女的生活,聚焦國內大銀幕罕見的老年群體與阿爾茨海默家庭。

《媽媽!》導演楊荔鈉:吳彥姝奚美娟身上有難得的書香氣

劇照

該片的導演楊荔鈉是吉林長春人,少年學習舞蹈,做過舞蹈演員、節目主持人。藝術院校表演系畢業後,進入話劇團成為一名話劇演員。楊荔鈉主演過賈樟柯導演的經典作品《站臺》,出演趙濤的閨蜜鍾萍。

1996年,楊荔鈉開始涉足紀錄片工作,她的作品曾多次獲獎。1999年她執導的個人首部紀錄片《老頭》,獲得法國真實電影節評委會獎。2013年,她執導的劇情電影《春夢》,入圍第42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獲得第37屆香港電影節特別關注獎。

《媽媽!》導演楊荔鈉:吳彥姝奚美娟身上有難得的書香氣

吳彥姝

電影《媽媽!》同樣獲得國際獎項的認可。在今年的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84歲的吳彥姝憑藉《媽媽!》獲得最佳女主角。電影中,吳彥姝飾演的媽媽蔣玉芝有點傲嬌,她跟女兒住在種滿鮮花的獨棟小院裡。她不僅能劈叉,還思維敏捷。戲外,吳彥姝學英語打籃球,是觀眾喜愛的“國民奶奶”。

電影中“媽媽”一角性格反差極大,同為大學退休教授的母女倆攜手對抗遺忘,媽媽也從古靈精怪的“老頑童”變成為患病女兒遮風擋雨的“母狼媽媽”,北京電影節評審團成員秦海璐稱吳彥姝的表演“貴在多維度,她可以在一場戲甚至一個鏡頭裡表現驚喜、失望、堅持、最後重獲希望的多種情緒,值得我們學習”,可見吳彥姝將角色的“多變”與“不變”,演繹得深入人心。

另外一位老戲骨奚美娟,她扮演的女兒馮濟真一生未婚,悉心照顧媽媽。但很快,馮濟真查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她需要在自己完全失去自主行動能力前把很多事情都交代好。年邁的媽媽開始轉換角色,擔負起照顧女兒的責任。隨著劇情的發展,媽媽變得越發勇敢無畏,像“母狼”時刻保護著自己的“幼崽”,病中的女兒則越發敏感脆弱,對媽媽日漸依賴,也因為媽媽的陪伴和鼓勵,開始顯露天真爛漫的心性。

奚美娟表示,飾演“馮濟真”對自己來說是從藝以來最大的挑戰,“以我的經驗和年紀,飾演大多數角色都可以順勢而為,但這個角色需要調動全部創作激情,我一直猶豫,但最終還是決定為她重啟創作開關,因為這個故事、這個角色足夠吸引我,足夠動人。”

《媽媽!》導演楊荔鈉:吳彥姝奚美娟身上有難得的書香氣

吳彥姝(左)與奚美娟(右)

以下為導演楊荔鈉的採訪實錄:

關於演員

吳彥姝奚美娟身上有難得的書香氣

吳彥姝老師,別看她身材非常瘦小,但她在表演的時候,渾身散發出的巨大母愛能量是驚人的,她的表演非常細膩動人。我覺得這部電影未來會像一個座標一樣,會引發觀眾對母子關係的思考和共鳴,我認為這也是它的迷人之處。

在奚美娟老師和吳彥姝老師身上有難得的書香氣,作為演員也符合我們電影裡的人物——母親和女兒的角色。我記得《春潮》拍完不久我就跟吳老師見面了,我們在一起吃飯,她坐在我旁邊,我就跟她聊,那時候還沒有劇本,我就跟她講大綱,我頭腦是非常清晰的,有人物的樣子。我就跟吳老師講這個故事,她坐在旁邊聽,她覺得挺好,挺喜歡,就等著我完成劇本。

所以,很早我就篤定吳老師是“媽媽”角色的不二人選,包括前些日子她站在舞臺上,她得獎了,那一刻我也特別高興,就真的好像是一個夢,從無到有,圓滿實現了母親這個角色,這個過程挺美妙的。

《媽媽!》導演楊荔鈉:吳彥姝奚美娟身上有難得的書香氣

海報

奚老師也是這樣,我記得她看完劇本的時候,應該是劇本的第一稿已經出來了,我們約在南京見面,那天她穿著一個藍色的帶白色點的外套,其實挺像女兒在電影中經常穿藍衣服的樣子。她說話輕聲細語,也很淳樸,她美的那種質感讓我看到了女兒的影子。

記得那天我們聊了很長時間,聊得很愉快,我們有很多共識點,比如她也喜歡齊邦媛的《巨流河》,然後我們也都說到現在國內市場中很少能看到關於阿爾茨海默病和老年知識分子的電影。

我們也聊到《春潮》,當時她也看完《春潮》了,她覺得《媽媽!》的劇本比《春潮》好。我們那天聊得很愉快,我跟她見完面之後,就知道奚美娟老師會成為“女兒”的化身,我也相信由奚老師來扮演女兒,觀眾一定會體會到女兒的痛苦和境遇,這是一個好演員才能賦予角色的魅力,觀眾願意去相信她。

關於主題

人到晚年關於生命的終極探討

因為我上一部電影《春潮》也是講母女關係的,而且角色的年齡也不小了。這次年齡更大一點,講述85歲母親和65歲女兒的故事。其實這個機緣挺有趣的,10年前我就知道要拍女性三部曲,但我不知道第三部是這樣的,有好幾個文案,但最終選擇了這一部,因為它讓我魂牽夢繞。

《春潮》和《媽媽!》雖然都講述了母女關係,但它們完全是不一樣的母女關係。《春潮》的母女關係比較撕裂,比較對抗、有破壞力,但《媽媽!》中這對母女恰恰是相反的方向。她們愛著對方,成全著對方,她們一直在生活裡相互照顧著對方。而且這部電影中涉及人到晚年關於生命的終極探討,有可探討性,所以作為第三部,我認為是合適的。

《春潮》結尾是在一條河裡邊,《媽媽!》結束在海邊,差不多可以看作是一個延伸。我覺得海邊有象徵意義,海的洶湧澎湃,我想那是人生的浪潮,海的深情和寬容寬厚,那是母愛的力量。臺詞裡不是有一句,她們剛到海邊住的時候說,“媽媽是大海,我是一滴水,爸爸是一條不會游泳的鯨魚”,某種程度上我想那也是她們的精神家園。所以我覺得反過來,大海同樣用它的胸懷去擁抱所有自然界的生靈,所以這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尾,我覺得在那一刻觀眾可以自由地開啟自己的想象空間。

《媽媽!》導演楊荔鈉:吳彥姝奚美娟身上有難得的書香氣

海報

水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水很詩意,也很夢幻;水很抽象,它也具象。至少在電影語言裡,它成為我所表達的美學或者電影標誌性的場景。包括女兒在發病的時候,她在公交車裡被誤解,在水中迷路,最後看到父親的倒影,也在水裡邊,他們三個人團聚了。我想水是一個很美而又殘酷、很具象又很抽象的表達。有一句話叫“上善若水”,我覺得這也是人生的一個境界。

一直以來,我的創作脈絡,包括我之前拍紀錄片,其實都不會太想我拍出來以後會怎麼樣,我都不太想這個結果。因為我想製片人包括出品人,她們選擇這個題材當然是知道有風險的,我相信她們也不會盲選,可能她們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有信心的。我之前拍攝的電影確實都是紀錄片,都是獨立電影,我拍攝那些影片的時候就更不想這些了(市場和票房方面的擔心),創作的過程是很單純的。因為現在要跟觀眾對話,要跟市場對話,所以我會考慮到有些層面,來自各個層面的因素,你不是一個人任性地工作了,但是我現在依然沒法知道,也沒法去預估票房,我覺得我的本職工作是把關於導演工作的部分做好,然後盡力配合好電影發行方面的工作,剩下的交給尹露(影片監製)。

我覺得電影就像一個感測器,我電影裡面所有的喜怒哀樂,所有的憂愁與美麗,奉獻與無奈,以及所有的堅持與意志,希望坐在影院的觀眾隔著大銀幕都能感受到。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實習生 肖志文 編輯 徐雲霄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