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三品高官告老還鄉,卻拿不出路費,朱元璋怒斥:把這個人閹了

朱元璋確實很殘暴,很喜怒無常,這從他寫的一些詩裡也能看出來,比如官員多說他幾句,他就寫:“嘰嘰喳喳幾隻鴉,滿嘴噴fen叫呱呱。今日暫別尋開心,明早個個爛嘴丫。”黃巢好好一首《不第後賦菊》,也被他改成戾氣四溢的《詠菊》:“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

明代三品高官告老還鄉,卻拿不出路費,朱元璋怒斥:把這個人閹了

不過這並不代表朱元璋殺人是完全隨心所欲的,只是他喜歡遷怒,殺就喜歡殺一大把,而且這一大把人他都要給個理由,理由給多了,有些就奇葩,但不管怎麼說,對於皇帝而言有些人該處理還是得處理,就說他和曾秉正這件事上,他把曾秉正閹了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甚至還是打擊人口販賣的經典案例。那麼前因後果到底是怎樣的?

先說到曾秉正這個人,江西南昌人,朱元璋剛剛把大明支稜起來的時候,被元朝殆盡的科舉制度還沒有恢復,彼時依然是要求讓地方官員推舉人才入朝為官,曾秉正就是這麼成為海州學正的,在職位謀其職,曾秉正雖然沒有特別驚豔的地方,但勝在老老實實不作妖,朱元璋對他的印象還不錯。

明代三品高官告老還鄉,卻拿不出路費,朱元璋怒斥:把這個人閹了

1377年朱元璋以“天變詔群臣言事”,這時候曾秉正一番上書說了自己的想法,諸如“天之有心於太平亦已久矣”,“民之思治亦切矣”,旨在說明大明剛開始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現在一定要休養生息,好讓百姓們富庶起來,朱元璋也正有這個想法,曾秉正所言正中下懷,於是朱元璋就更喜歡他了。

從海州學正到思文監丞,沒多久朱元璋又給他升了刑部主事,不久又是陝西參政,隨後朱元璋設定通政司,曾秉正“掌內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訴之件”,屬於一個正三品官員,不過或許是終於到了皇帝的身邊,所以有些飄了,曾秉正倒是忘了一開始做的很好的,和皇帝應該有的相處之道,以至於每每上書都要氣朱元璋一回。

明代三品高官告老還鄉,卻拿不出路費,朱元璋怒斥:把這個人閹了

朱元璋一開始忍著他,後來實在是忍不了了,就革除了他的職務,像官員退休或者被革除職務,一般都說都是選擇回鄉,尤其是被革除職務的人更是如此,曾秉正也打算回鄉了,不過當時明朝的首都是在南京,曾秉正的家鄉是在江西南昌,現代自駕都要7個小時,火車5個小時,飛機3個小時,曾秉正算來算去,他連路費都不夠!

不怪曾秉正路費不夠,實在是明朝官員的工資太低,這是因為一開始明朝沒建立很好的稅收制度,錢都被貪官汙吏拿了,正常的官員就只能因為國庫太窮而領著低低的俸祿,不過曾秉正完全可以去借,幾個朋友湊一湊,或者就去朱元璋那裡厚著臉皮哭一哭算了,雖然是朱元璋貶的他,但他偏不,他選擇把他的女兒給賣掉。

明代三品高官告老還鄉,卻拿不出路費,朱元璋怒斥:把這個人閹了

這件事槽點太多,首先他確實可憐,正三品的官員竟窮到賣女兒,其次他確實清正廉潔,正三平的官員竟沒錢到賣女兒,可這女兒多無辜,合著女兒在他那裡都是儲備糧,沒錢了可以拿出去賣一賣?再者他賣女兒的心思很明顯還有另一層,否則就不會不想別的辦法,他其實就是演給別人看的,就是想告訴別人:當今皇上逼著官員賣女兒!

這樣一來,朱元璋能不生氣?他雖然是把曾秉正革職,但還真沒有打算把他逼到絕境,如果他真那麼討厭曾秉正,還用得著以革職”借刀殺人”?他直接殺了不就得了?總之本來朱元璋沒有那麼憤怒,現在是怒氣值達到了頂,立馬就叫人把他抓了,並且閹割了他,這裡強調一下,閹割也不是朱元璋隨意下的懲罰。

明代三品高官告老還鄉,卻拿不出路費,朱元璋怒斥:把這個人閹了

儘管古代不少時期支援“自賣”“和賣”“官賣”人口,但對於“略賣”和“掠賣”政府都是嚴厲打擊的,“略買”是指透過威脅、利誘、欺騙手段拐賣人口,“掠賣”是指直接用暴力綁架的手段來拐賣人口,這兩種行為一旦被發現,那麼人販子下場都很慘,如果是秦漢則要被處以“磔刑”,如果是唐宋會按照等級絞死或流放。

明朝對於“略賣”和“掠賣”的懲罰稍微低一點,但也是要仗責和流放三千里的程度,可以說朱元璋以閹割對待曾秉正反而是某種意義上的饒過,只是想告訴他:你這麼不珍惜自己生下來的女兒,那以後就乾脆不要生了!不過曾秉正確實被閹割了,但最後到底還生沒生過小孩就無人可知了,因為他被閹割後就下路不明。

總之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朱元璋的行為其實是沒有大問題的,曾秉正本也沒有大錯,反正年紀也不小了,還鄉也是件好事,可惜最後竟然打算“演”朱元璋,朱元璋這種皇帝是不能惹的,一惹就炸,再惹就直接爆了,如果反過來怪這顆炮彈,只能說千萬別,因為這炮彈雖然危險,但之前可是無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