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氣誠可貴,遠離雞娃群

學生在某雞娃群有感,跟我發了一段話。

志氣誠可貴,遠離雞娃群

簡單來說,她這段說法,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也是自尋煩惱。但是待雞娃群裡,久了可能就有這樣的想法——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處處都是很厲害的家庭和孩子。

實際上,我們看個數據,存款100萬以上的高淨值家庭只有210萬個,這最多隻能覆蓋1000多萬人口,比北京總人口還少。

志氣誠可貴,遠離雞娃群

所以毋庸置疑,家境特別好的家庭,總歸是少數。

99。9%的家庭,條件都非常普通。

但在網上,

500人的雞娃群,集齊幾百個高淨值家庭卻很容易。你就想想自己所在的整個城市,有多少人是居住在富人區的,比例肯定非常少。

如果你覺得富人很多,身邊都是,那說明你恰好身處富人圈。圈內人,不知道圈外的世界,很正常。我之前就曾聽上海的一位媽媽講“上海家庭年收入50萬以下都是窮人吧”,這是因為都和有錢人比,不和普通人比。

這些富裕的家庭要走的路,和普通人根本不一樣。比如豎琴是很小眾的西洋樂器,價格比鋼琴貴多了,上課也貴,學到出師估計得上百萬了;出國你不準備個兩三百萬也搞不定。有多少個家庭在孩子6-18歲的時候,就能存下至少三四百萬呢。這個金錢的限制,就不允許普通人模仿。

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咱就不想。況且,學豎琴也不意味著就比學其它樂器高貴、優秀。畢竟豎琴只是個載體,能體現差別的只有音樂和審美的功力。正所謂術無好壞,人有高低。普通人完全可以好好學一門親民的竹笛、簫或二胡,常練常新,登峰造極。

只要功夫深,在懂欣賞音樂的內行人面前,豎琴和二胡、笛、簫的表演效果是一樣的;而在一竅不通或似懂非懂的外行人面前,可能覺得豎琴更優雅、更高貴,但外行人又知道個屁呢?想要陶冶性情、培養才藝,肯定是條條大道通羅馬的,也未必是音樂,可以是武術,可以是悠悠球,都有價值。

雖然每年都有幾十萬學生出國,但不是每個留學生的含金量都一樣。有些是去深造的,比如在國內讀了985大學本科、研究生再去的哈佛、斯坦福等名校,回來就是最頂尖的高階人才。有些是在國內讀了本科去鍍金的,想在學歷上加點分,去的一般都不是海外頂尖名校,回來還是普通大學生,最多自命為“國際化視野”,就沒別的優勢了。還有一些是高中畢業就直接出去讀的,其中一部分是肯定考不上國內較好高校的,有一部分是開始就不想走高考路,他們畢業大多數同樣是普通大學生。

這裡面真正的高階人才,或有家世的(比如姚某娜),其實還不到1%,和我們普通人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比不了。另外一些,大多數都不見得比985/211大學畢業生強。我工作第二年去過一家外企呆了11天,裡面幾乎都是海龜,但也沒讓人感覺到有特別的過人之處。還有我朋友留學回來,就當個英語老師;親戚的女兒前兩年回來,找不到適合的工作。

以前大家還普遍覺得出國就很牛,現在不應該這麼想了。普通人如果能在國內讀個985大學本科,價效比絕對遠超出國留學。如果有鑽研精神,在國內繼續讀研究生、博士,最後公派出國,就基本是高階人才了。我有兩個同學就是這樣,本科讀完保送去北大碩博連讀,中間去哈佛交換學習,有一個現在已經是雙鴨山大學最年輕的教授之一了,另一個是北大助理教授。

他們家境都算是比較好的了,一般家庭都想著孩子早日畢業工作掙錢呢。我們直接工作的同學裡面,大多數也都混得還行,少數幾個甚至是行業高階人才了。

所以,關鍵是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能著力的地方努力,不要去管別人的選擇和出路。畢竟,與我們無關,關注還浪費時間精力,被幻覺嚇唬就更不明智了。

志氣誠可貴,遠離雞娃群

至於學文言文,背《古文觀止》,好像不是什麼優勢。如果僅僅是為了學文言文而學文言文,這就沒有什麼意義。因為文言文只是個學習工具,掌握以後還再研究一些傳統經典,從中汲取中華文化的精髓,這才是好事。

其次,要學文言文,也不必從背《古文觀止》入手。而我認為,這還是很低效率的方法。因為《古文觀止》只是本散文選,還跨越了多個時代,屬於羅列的書籍,沒有重點。不見得把《古文觀止》背完了,就有很好的文言文功底。

志氣誠可貴,遠離雞娃群

依我之見,倒不如專注背一本《左傳》(司馬光7歲背過)或者《荀子》之類的,既有連貫性,又能系統地瞭解作者的智慧和思想精華。精通一本著作,這比啥都懂一點,好太多了。而小孩子的話,我強烈建議反覆誦讀直至背下《千字文》,這是打文言文基礎最好的。

《呂氏春秋》曰,“論人無以其所未得,而用其所已得,可以知其所未得矣。”大意就是,不要用別人沒擁有的來評價,而要用別人已經擁有的來評價,這就知道別人沒有什麼了。

這些雞娃家長用心良苦,但未必就在教育乃至文言文學習上有正確的認知。她們並沒有透過讓孩子背《古文觀止》、學文言文而讓孩子獲得優勢、好成績、考上985大學(乃至清華北大),一切都是假設。而假設,是不能當真的,我們只能說,她們在讓孩子背《古文觀止》。

所以,別人在做什麼我們沒做的事情,不意味著就能勝過我們,甚至搶走我們的位置。

再說清華北大現在很少寒門子弟考上,但全國近千萬考生,也就不到一萬個能上清華北大。千里挑一,多難,不是說誰寒誰暖就能上的,大家都在伯仲之間,就看誰運氣好點而已。就算寒門子弟考不上清華北大,只要實力足夠,上985/211大學也都有很大機會。

不上清北,不意味著就失去改變命運的機會了。那麼多機會,視而不見就不能怪別人了。如果說家境好、條件好、氛圍好就一定強,也不見得大城市、富裕家庭、名校的學生就壟斷了好大學、好工作。

平均來說,條件佔優勢的確實強一點。但平均數沒有意義,每個人要走的路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些人起點可能差一些,但未必不能攀至巔峰。有些人可能暫時摘得桂冠,卻未必能走到終點。就像歷年的高考狀元,絕大多數目前也不是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

現在家庭情況確實和過去有點不一樣了。這一代家長缺乏韌性、耐心和長期目標的很多,比較容易沉迷在快餐資訊、遊戲、短影片等帶來的“奶頭樂”之中,越是條件差的家長就越容易沉迷。悲觀情緒也比較厲害,很難給孩子帶來積極向上的影響。所以這樣的寒門,想培養出貴子就難。

但是肯定也有很多有志氣的寒門,家境不會成為孩子騰飛的限制。比如之前就有一個小女孩,在媽媽的檔口下上網課。

志氣誠可貴,遠離雞娃群

孟子說的,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按我的看法,從小我就這麼認為,成大事者必要經歷磨難,而出生於寒門就是其中一種選項。能不能在逆境中覺醒,就看個人造化。

反正現在各種正能量和負能量都有,就看你接觸什麼型別的能量,你接受什麼樣的觀念。而在雞娃群裡,可能家長們都熱衷於比較,互相傷害,充滿負能量,難有正能量。這對教育孩子,應該沒什麼幫助,甚至有害。畢竟呆久了,都有可能像我的學生般,產生困惑、懷疑、焦慮,白白損耗教育好孩子的志氣。

因此我衷心建議,志氣誠可貴,遠離雞娃群。

平時最好多和些客觀的、冷靜的普通人在一起交流教育孩子的情況,接接地氣。我的文章也可以經常看,我不嚇人,就是講點真話,提醒你思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