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要早知道

相信很多寶媽都有這樣的感慨,看到行動不便、即將臨盆的大肚孕婦時,不免心生感嘆:等孩子生出來就好了,可真到出生後,很多人都有想把孩子再塞回肚子的衝動想法,出生後孩子的發育更是牽動著每位父母的心。

“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要早知道

我們總是在孩子的發育方面患得患失:

同一個月生的寶寶,他們家的都獨自坐了,我們家的為什麼還不會坐呢?

同齡的孩子,他們家寶寶都長乳牙了,我們家孩子還一點動靜都沒有,為此擔心孩子是不是缺鈣呢?

同齡的孩子都會爬了,會走了,我們家的孩子發育怎麼這麼遲緩呢?

每個寶寶個體發育各不相同,雖說父母要平常心對待,

可有一件事,家長還是早知道、早引導比較好。

(一)寶寶“不爬就走”不一定是好事,家長別再誇孩子聰明瞭

我們經常會發現有的孩子沒有經過

“爬”這個過程,直接跳躍到“走”了,通常老人會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多數孩子都會遵循這個發育特點,可也有特例。

“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要早知道

比如我家孩子,孩子八、九個月正處於爬的階段,孩子並沒有表現出強烈的爬的慾望,當時的我育兒認知方面有些欠缺,並不瞭解

“爬”對於一個孩子而言,是多麼重要的一個環節,對以後的成長髮育起了關鍵性作用,並沒有刻意地去引導孩子“爬”的動作。

“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要早知道

當時孩子的奶奶還想當然地認為

“孩子不爬就走是聰明的表現”,老人還害怕地面涼,不鼓勵孩子爬行,其實這都是藉口罷了,當時正值冬天,孩子身上穿著棉衣,再加上場地的侷限性,種種因素限制了孩子爬行的慾望。

“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要早知道

別小看爬的動作,它其實是

為走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由於

“爬”得不足,孩子在1歲能走的時候,經常摔倒,我當時還沒意識到這是因為沒“爬”夠的原因,身體的協調性不足,走不穩,很容易摔倒。

(二)“不爬就走”與“先爬後走”的娃,長大後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1.

“不爬就走”的娃,身體協調性、平衡能力差

有人說暈車與遺傳有關,可我們家大姑姐暈車,婆婆暈車,每次上車前都要提前吃暈車藥,可其他幾個孩子都不暈車,一次大姑姐和一位兒科醫生聊起了此話題,醫生問:

“你小時候爬得多嗎?很多暈車的人,大多小時候沒有經過充分地爬行。”

“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要早知道

後來婆婆回憶了一下解釋說,大姑姐小的時候的確沒怎麼爬就直接學會走了,難怪從小便暈車。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小時候沒有經過足夠的爬行訓練,直接影響孩子心理能力的發展,尤其是前庭平衡能力的發展。

前庭這個器官位於耳部,它不僅能控制著人的平衡能力和感知空間能力,還能幫助人們判斷距離和方向。

如果把前庭比喻為半瓶水,無論是走路還是在快速行駛的車上,前庭能力強的人,可以和車的搖晃方向保持同一狀態,保持半瓶水不晃動;相反,前庭功能差的人,即使拼盡全力,這半瓶水依然在晃動,甚至會出現暈眩的感覺。

“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要早知道

平時我們經常說的暈車、暈船就是因為前庭過於敏感導致的。平時我們所服用的暈車藥就是抑制前庭功能。

前庭能力失調的孩子,往往表現為左右不分、方向不明、走路容易摔跟頭,經常磕磕碰碰,怕走平衡木等。

充分地爬行訓練,能夠更好地鍛鍊寶寶的前庭系統,促進寶寶平衡能力的發展。

2.“

先爬後走”的孩子,大腦發育得更好

寶寶在爬行時,頭頸是抬起的,胸部和腹部是離開地面的,四肢支撐著身體前進,這一系列的動作不僅鍛鍊了頸部的肌肉,也鍛鍊了手、腳、腿、軀幹的協調能力,不僅促進了骨骼的發育和韌帶的靈活性,也為站立和行走的穩定性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爬行時的寶寶,全身各個部位都動起來了,這能讓全身的神經元連線起來,孩子手腳並用,爬行的時間足夠充分,左右腦的神經元也連線得越多,大腦經過充分刺激,大腦神經系統越能得到充足的發展,寶寶的理解和記憶能力更強。

3.先爬後走的孩子,探索欲和好奇心更強

爬行除了能刺激寶寶的身體和智力發育外,還能讓寶寶感覺到快樂,對小寶寶而言,探索世界是件快樂的事。而

“爬行”提供了生命早期主動探索和嘗試新鮮事物的機會,在接觸新環境和探索新事物的過程中,寶寶的認知能力也會得到極大的發展,有助於激發不同層次的思考,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

透過爬行動作,拿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孩子對身體有更強的掌控感,變得更加自信和快樂。

(三) 爬行好處如此之多,家長該如何引導寶寶爬行呢?

①用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在安全範圍內,我們可以在孩子差一點點就夠到的地方放一個他喜歡或者是能夠發出聲音的玩具,吸引寶寶,激發他爬行的慾望,鼓勵孩子透過爬去拿喜歡的玩具。

孩子能夠爬行時,地板上、沙發下或者其他孩子能夠到的地方,都不要放小物件,因為這時的小寶寶處在口欲期,彷彿是用口來探索世界,什麼也會放進嘴裡。

像氣球碎片、紐扣電池和硬幣這樣的小物件,都是極其危險的。

“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要早知道

②孩子天生是個模仿家。大人可以給寶寶做個爬行的示範,讓寶寶跟著模仿。

③當孩子空腹時,讓寶寶俯臥在床上,用手掌頂住孩子的腳底,孩子會自覺地蹬住你的手往前爬,一開始手還不會用力,但透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寶寶會手和腳一起協調匍匐前進,最終學會用膝蓋和手掌一起協調前行。

④給寶寶提供足夠的爬行條件

如果在冬天,儘量開空調,減少寶寶身上穿的衣服數量,在地面上鋪好爬行墊,給寶寶提供一個安全寬敞的環境,不要怕髒、怕冷,充分滿足寶寶的好奇心,鼓勵寶寶透過爬行探索世界。

“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要早知道

爬行是影響嬰兒準確定位發展的重要因素。

爬比走要好太多,並且時間短暫,作為父母我們要引起重視,一旦錯過便無法彌補,還是要遵循

“先爬後走”的客觀規律,讓孩子儘可能多地爬行。

更多精彩育兒文章:

學齡前不教識字?小學家長:別天真了,不識字的娃差得不止一點點

幼升小暑假怎麼過?一線老師:做好3項準備,輕鬆搞定幼小銜接

小升初如何過渡?班主任:暑假做好2件小事,讓娃輕鬆贏在起跑線

幼升小一定要報班?資深小學老師:狠抓三件事,在家也能輕鬆搞定

“答應我2個條件,我才同意帶娃”,婆婆的做法,被贊人間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