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屈原被排擠入手,分析效仿商鞅變法為何失敗?制度與秦國不同

導語:屈原是楚國貴族,為何會受到貴族排擠,屈原為何沒有像商鞅那樣,在楚國變法成功?從屈原和商鞅變法入手,分析楚國變法失敗原因,楚國制度與秦國不同,屈原性格剛正不阿失去君主和百姓支援

屈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中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不僅將楚辭這種文學形式推上了巔峰,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他還非常關心國家的發展以及當時的政治環境的;在屈原前半段的做官生涯當中還是比較順風順水的,他是楚懷王的寵臣,在楚國的政治朝堂之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他對楚國發展所做的一些規劃也是非常先進的。

那個時候,屈原看到了楚國發展歷史當中的一些弊端,同時又借鑑了秦國商鞅變法的成功因素,想要在楚國也進行一次那樣的變法,想讓已經沒落楚國重新在亂世當中崛起,他的變法形式也是基本上都是類比於秦國的變法形式進行的。

從屈原被排擠入手,分析效仿商鞅變法為何失敗?制度與秦國不同

由此可見,屈原曾經在楚國還是比較有話語權的,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變法的推動者;但後來屈原卻成為了楚國貴族們針對的一個物件,尤其是在靳尚出現之後,楚懷王不再信任屈原,並且還將屈原趕回了老家。

屈原是楚國貴族,為何還受貴族排擠?

後來楚國原本的都城郢都被攻破,屈原懷恨投入汨羅江自盡,至今他的愛國主義情懷被人們廣為傳唱,哪怕是現在人們在五月初五端午節的時候依舊會舉行一些傳統的活動,比如吃粽子、賽龍舟等等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在屈原的事件中有一個點是非常值得人們關注的,那就是屈原雖然是被貴族們針對而走下政治朝堂的,但這不代表屈原的出生就與這些貴族們不同,事實上,屈原也是當時楚國的大貴族屈氏家族當中的一員,本身也是一位大貴族。

不過令人們難以理解的是,當時屈原受到了楚國各大貴族的聯合發難,在這其中就包括他自己的屈氏家族,這又是為什麼呢?本篇文章筆者重點的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看一看同屬貴族的屈原為什麼受到其他各大貴族的聯合征討?屈原變法為何會失敗?

從屈原被排擠入手,分析效仿商鞅變法為何失敗?制度與秦國不同

屈原變法損害貴族利益,而貴族是楚國的支柱

第一個原因就是屈原的變法損害了貴族的利益,事實上,在楚國整個的歷史發展程序當中,很多比較出名的人都是出身於貴族的,上面我們說到的屈原是這樣的,後來在戰國末期統兵作戰的項燕也是如此,戰國中後期位列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也是一位貴族子弟,這在楚國其實是司空見慣的現象。

楚國分治制度的一種制約,導致絕大多數國家權力都分散在各大貴族的手中,就像是西周各大諸侯國共同支撐起一個周朝那樣,楚國也是有個大貴族支撐起來的一個諸侯國。

貴族在楚國擁有著極大的地位以及極高的權力,甚至可以說這些貴族就是支撐楚國在戰國時代生存下去的中堅力量,而屈原的變法是想要革除貴族手中的權力,希望能將這些權力收歸到君主手中,就如同秦國的變法那樣。

秦國與楚國不同,不是由貴族力量撐起的國家

但屈原卻忽略了這兩個國家在基本制度上面的不同,秦國雖然在初期的時候受貴族的影響也比較嚴重,但這個國家卻不是由貴族的力量所支撐起來的國家,也就是說,無論是經濟發展也好還是軍隊的組成也好,都是由國家來統一的調配和掌控的,貴族只不過是在定位上面比平民百姓要高一些,同時他們能夠影響國家的一些策略,甚至能夠掌控不國家的部分權力,但是他們卻不能成為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屈原被排擠入手,分析效仿商鞅變法為何失敗?制度與秦國不同

可是楚國卻不一樣,楚國的各方面發展以及他的軍隊都是由各大貴族出人出力組成的,如果我們非要做一個比喻的話,那麼楚國的貴族就相當於西周的諸侯王,而秦國的貴族實際上相當於周朝的部分王族子弟,這兩個部分在根本上是有著區別的,在勢力和地位上面也是有著一定的差距的。

屈原不僅損害貴族利益,不顧家族利益

楚國的貴族消滅起來其實非常的困難,同時,一旦這樣針對貴族的變法開始實施,那麼變法一旦成功,就意味著貴族也要在楚國走下歷史的舞臺,這樣的結果自然不能夠被那些在楚國呼風喚雨習慣了的世家大族們所接受,所以當屈原提出變法的時候,他其實已經成為了各大貴族的對手,成為了各大貴族所必須要消滅的物件。

而屈原對於屈氏家族來講,是一個能夠給家族增光添彩的人,他的受寵和他地位的提升能夠為這個家族所做出貢獻,在這種情況之下,屈氏家族是會鼎力支援他的,但遺憾的是,屈原是一個將自身的利益和家族的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後的人,同時他想要在楚國進行消滅貴族的變法,首先就是拿他的屈氏家族開刀的,如此一來,對於一個世家大族來講,犧牲一個子弟來保全整個貴族的權力和地位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從屈原被排擠入手,分析效仿商鞅變法為何失敗?制度與秦國不同

在那個時候,哪怕是屈原背後有著整個趨勢,家族也沒有人願意站出來替他說話,這歸根結底還是利益的驅使所導致的結果,所以,屈原才會在最後時刻候受到所有世家大族的詆譭,才會在最後失去自己原本家族的支援。

屈原剛正不阿的性格,沒把握好君主的心思

這第二方面就是屈原在入仕風格上的一些弊端,我們在研究史料的時可以看到屈原這個人是非常剛正不阿的,他的性格非常的直率,在給君王提出意見或者是建議時候,都是直截了當的,他是不能夠很好地把控君主的心思,以及很好地把控提出建議的風格。如此一來,他在君主心中的印象其實並不能夠保持良好,如果遇到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還好,他能夠廣開言路不恥下問,但對於楚懷王那樣一個容易偏聽偏信的昏庸君主來講,屈原的這種直言進諫的風格是不能夠討到很多好處的。

從屈原被排擠入手,分析效仿商鞅變法為何失敗?制度與秦國不同

商鞅勸諫秦孝公,有的放矢

同樣是勸諫和推行變法,我們來看一下商鞅和鄒忌是怎樣進行的?商鞅在遊說秦孝公的時候用了四種不同的變法形式,來為秦孝公規劃藍圖,在商鞅敘述下,秦孝公明確的看到了王道、法治、霸道和帝道的統治這四種不同的形式,會給秦國帶來怎樣的影響?

同時也讓秦孝公堅定了自己內心深處最為迫切的想法,如此一來,商鞅能夠確認秦孝公的心思,能夠很好地把控這個君主的執政特點,一旦知道了君王所想所要的東西是什麼?那麼接下來在實施政策的時候就可以有的放矢。

所以,秦孝公和商鞅在後來配合當中一直都是順風順水的,商鞅明確地知道秦孝公需要的是什麼?他最終的執政目標是什麼?所以他能夠很好地避開政策和法律制定的時候的一些漏洞,或者說不恰當的地方。

從屈原被排擠入手,分析效仿商鞅變法為何失敗?制度與秦國不同

鄒忌納諫齊王,將委婉發揮到了極致

而鄒忌更是將委婉的勸諫發揮到了極致,在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文章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鄒忌用自己切身的經驗來勸諫當時的齊威王,委婉的告訴齊威王,很多時候並不是他的執政風格或者說他對政策的敲定,非常符合大臣和百姓的心思;而是他身居王位,後宮的妃嬪們因喜愛他所以不忍心指出他的錯誤,而滿堂的文武大臣因為害怕他也不敢提出他的錯誤,而天下的黎民百姓們更是因為想要憑藉著齊威王而得到安穩富足的生活;所以更不能指出他的錯誤。

如此一來,實際上齊威王所處的環境都是一個假象,在聽了鄒忌這番論述之後,齊威王才廣開言路,最終讓齊國達到了燕、趙、韓、魏皆朝於齊,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屈原勸諫君主不注重技巧,從而失寵

我們從商鞅和鄒忌的兩種做法可以看到,在勸諫君主的時候是有著技巧的,畢竟在古代的那個時候,君主象徵著權力,是整個國家地位最為崇高的人,如果像屈原那樣一而再,再而三的直言極諫,那勢必會與君主之間形成一種隔閡。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要為了自身的安危或者說利益就將君主矇蔽起來,就不能指出君主的錯誤,而是說在我們指出君主錯誤的時候要講究方式和方法,這要讓君主切身地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出現的問題,同時還要讓君主不能有臉面上的損失,不能對自己心存芥蒂和看法。

從屈原被排擠入手,分析效仿商鞅變法為何失敗?制度與秦國不同

而毋庸置疑的是,屈原並沒有做到過這一點,他在提出變法或者說提出對楚懷王的建議的時候都是非常強硬的,他這樣的態度很容易引起楚懷王的反感,讓楚懷王有一種被冒犯的感覺,甚至會認為屈原本身是非常僭越的,如此一來,在受到靳尚的挑撥離間之後,楚懷王自然而然的就會疏遠屈原,而作為一個臣子,他如果失去了君主的支援,那麼它在這個國家裡面就很難再擁有立足之地。

屈原想在楚國實行秦國那樣的變法,時機不成熟

第三個原因,是當時屈原提出的變法確實是不成熟的;我們上面已經提到過屈原想要在楚國實行如同秦國那樣的變法,他首先想到的是要革除貴族的發展對君主權力的影響,但當時的屈原是一個身單力薄的人,他首先不能夠獲得自己家族的支撐,沒有足夠的底氣去進行這樣的變法。

其次,這樣的變法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第一步要改變朝堂環境,第二步要趕上貴族之間的固有問題,平民百姓們依舊不能夠在這場變法當中獲得什麼實際的利益,不像商鞅的變法那樣重農抑商獎勵軍功,平民百姓是切實地能夠從這場變法當中,尋找到有利於自己的那一方面。

商鞅變法得到君主和百姓支援,而屈原不能

屈原的變法只是在貴族階級當中進行的一種改革,試問一個在那個時候並不能掌控楚國絕大部分權力的人,又如何進行這樣的變法呢?商鞅之所以能夠成功,他之所以能夠革除貴族手中的絕大部分權力,是因為他有著秦孝公的絕對支援,同時他的做法又是在極大程度上彙集了當時的平民百姓的。

從屈原被排擠入手,分析效仿商鞅變法為何失敗?制度與秦國不同

而屈原他既不能夠得到楚懷王的絕對性支援,又不能帶給黎民百姓美更好的生活,這樣的變法又憑藉著什麼想要得到最後的成功呢?所以說,實際上當時屈原提出的變法是非常不成熟的,他變法規劃的藍圖確實非常的好,一旦革除了貴族的發展對國家發展的影響,那麼楚國將不再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他將能夠真正的凝聚起來。

到那個時候,楚國所能夠爆發出來的國家實力是可想而知的,畢竟哪怕是一個傷痕累累的楚國,都能夠在戰國末年大敗李信的20萬軍隊,還是20萬有著重型武裝的部隊;但屈原卻沒有想到變法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往往會在暗地裡血流成河,因此一個沒有準備好就輕裝上陣的屈原,最終的結果其實早已經註定了。

綜述

筆者認為

,屈原最終的失敗不僅是因為楚懷王是一位昏庸無能的君主,不僅是因為奸佞小人靳尚叢中的挑撥離間,更重要的是屈原的變法觸及了貴族的利益,是楚國一直以來發展過程當中的分治制度對這個國家發展的影響,更是屈原對於變法理解的不透徹。

從屈原被排擠入手,分析效仿商鞅變法為何失敗?制度與秦國不同

事實上,屈原不應該首先得真對革除貴族手中的權力來進行變法,當時的楚國極其需要的實際上是改善固有的政治制度,分治的制度已經不再適合歷史的發展了,試問像西周那樣如此龐大的王朝都不能夠將分封制度堅持到底,最終都在分封制度弊端的影響之下四分五裂,楚國一個小小的諸侯國,又怎麼能夠在與分封制度極其類似的分支制度之下長久的存在呢?

楚國之所以貴族割據的現象極其嚴重,就是因為分治制度的弊端所帶來的影響,如果想要壓制貴族的力量,那麼首先就要改善分治制度的現狀,那個時候的楚國其實需要的是政治方面的變法而並非是貴族方面的改革,如果屈原能夠認識到這一點的話,最終的結局也不會那麼的悲慘。

當然,屈原的直言不諱和剛正不阿,也是他不能夠在波詭雲譎的政治朝堂之上如魚得水的原因,我們理想中的社會自然是和諧美好的,但是事實往往不如理想那麼豐滿,政治生涯必定是波詭雲譎險象環生的,如果一個人不能夠好好地把握政策的方向,只是一味地直言進諫的話,懷才不遇那麼將是必然會出現的事情。

參考文獻:《楚辭補註》、《宋玉辭賦》、《史記》、《楚辭通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