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也曾下大力氣禁菸,為何最後還是失敗了?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也曾下大力氣禁菸,為何最後還是失敗了?

1840年鴉片戰爭

鴉片,作為一種英國“進攻”他國的別樣武器,自18世紀末開始大量傳入至中國,至鴉片戰爭之前,禁菸問題已經是諸多大臣爭論的重要問題。1893年林則徐奉命前往廣東,在虎門將所蒐集到的鴉片全部銷燬,而這成為英國人發動戰爭的絕佳藉口。而戰爭的失敗更使得道光皇帝顏面掃地,不得不將林則徐罷官以換取英國的退讓。

難道禁菸成為戰敗後朝廷的禁忌話題了嗎?事實當然不是這樣,實際上在鴉片戰爭失利之後,中國國內掀起了又一輪的禁菸高潮。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也曾下大力氣禁菸,為何最後還是失敗了?

林則徐虎門銷煙

01禁菸僅僅是面子工程

1839年6月15日,清政府頒佈《查禁鴉片章程》作為禁菸的指導檔案,但誰也沒想到一年以後,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卻成為了鴉片戰爭的導火索。那麼這份檔案在戰後還能否得到官員的重視和執行嗎?

據學者研究,晚清官場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就是禁菸運動的成效與官員上報關於禁毒工作的奏摺數量成正比。換言之,上報的奏摺數量越多,禁菸工作進行得便越好,同時也意味著各地官員對禁菸一事十分上心。

那麼自1842年之後,清政府官員到底上報了多少份關於禁毒與禁菸的奏摺呢?據學者統計,自1842—1850年,平均每年只有12份檔案是關於禁毒與禁菸問題的,到了1851—1859這九年,數量更加少,每年大約只有7份奏摺用以闡述禁菸工作。透過奏摺的數量可以看出,清政府在戰後的禁菸力度愈發減弱了。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也曾下大力氣禁菸,為何最後還是失敗了?

林則徐等人上報的禁菸奏摺

除從奏摺數量來觀察清政府禁毒工作之外,透過上報奏摺官員所工作的地點也可以看出各地禁菸力度。

在這為數不多的奏摺中,僅北京與盛京兩地的奏摺數量便佔總數的47%,而這也僅僅不過是44件禁菸案件,其他各省或只有幾件,如山東、湖北等地為0件,這與鴉片在全國氾濫的嚴峻形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由此可見清政府的禁菸令受到了來自地方的巨大反彈,並沒有取得太大成效。

02鴉片已成氾濫之勢

鴉片戰爭結束初期,限於戰爭帶來的恥辱,清政府禁菸還算有些成效,但隨著戰爭在人們記憶中的消退,鴉片再度捲土重來且威力更加猛烈。

吸食鴉片之風不僅在達官貴人與平民百姓之間廣為流傳,更為致命的是,官員與宗室成員開始由吸食鴉片轉向販賣鴉片。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執法者也成為了犯法者,查辦鴉片之人與吸食、販賣鴉片之人逐漸融為一體,難以分開,這使得禁菸工作根本無法開展下去。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也曾下大力氣禁菸,為何最後還是失敗了?

宗室成員吸食鴉片

鴉片氾濫既已成定局,下一步人們就會產生疑問,為什麼一項正義且符合法律道德的命令就這麼難以執行下去呢?到底有哪些人在阻礙著政策的執行呢?據學者研究,禁菸最大的阻礙有二:一是英國的干擾,二是清朝國內諸多利益集團的反對。

就第一點來說,英國政府將鴉片視作賺取中國白銀的重要途徑,他們一方面透過武力威脅來保護中國沿海的鴉片走私貿易,另一方面透過種種手段推動清政府內部官員反對禁菸,從而使禁菸政策在內外夾擊下徹底破產。

而中國內部的反對力量則主要來自因鴉片獲益的利益集團,不但有吸食鴉片的癮君子,還有因“毒”獲利的商人及他們所賄賂的地方官員,還有一個最為奇特的群體即未與鴉片有過牽連的地方官員。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也曾下大力氣禁菸,為何最後還是失敗了?

大量船隻前往中國走私鴉片

03重刑之下的官員禁菸

論及反對禁菸的諸多群體中,無論是販賣者還是官員受賄者都很好理解,他們因鴉片獲利,自然要反對政府禁菸,但為什麼沒有受到賄賂也不與販煙群體牽涉關係的官員也反對禁菸呢?這就要從清政府所制定的“重治吸食”政策說起了。

為了杜絕鴉片在國內的泛濫,《查禁鴉片章程》中對吸食鴉片者予以非常嚴峻的處罰措施,吸食者若是平民則先受杖刑再流放,旗人則直接取消旗人身份,官員吸食鴉片的後果則是直接發配邊疆。

此外,若這些吸食者在章程頒佈後的一年半的時間內無法戒掉鴉片,無論什麼身份一律判處絞刑處死。對於吸食鴉片者最嚴重處以死刑,這等刑罰程度之嚴重,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十分罕見。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也曾下大力氣禁菸,為何最後還是失敗了?

流放邊疆

在對吸食鴉片者的處罰之中,對不同身份的人施行不同的懲罰,這一措施還算得到官員的貫徹,因為它並不牽涉到死刑。但對於未能在規定期限內戒掉毒品而判處死刑這項措施,能奉行者卻寥寥無幾,兩項措施形成鮮明對比。

1840年底,由於一年半的時限已過,各地官府開始執行對吸食鴉片者處以絞刑的政策,而這也很快引起執行困難的情況。在各地出現了各種意外情況,例如有人為治病迫不得已吸食了鴉片,既沒有危害他人,也沒有販賣毒品,本就是較輕的罪行,但現在按規定也要執行絞刑。

絞刑是死刑的一種,而死刑在中國無論是古是今都是非常慎重的一件事情,地方官是沒有處死刑權力的,只有上報給中央,經考核通過後才可執行。正因為判處死刑的流程十分複雜,所以地方官一般不願意判處犯人死刑,這相當於給自己找事。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也曾下大力氣禁菸,為何最後還是失敗了?

菜市口問斬

俗話說物極必反,當刑罰過於嚴厲並超過一定限度,其對民眾所產生的威懾力反而會下降,無論是地方官還是民眾,都會透過各種途徑抵制相關法規的出臺。而清政府“重治吸食”的政策便因過分嚴厲而使得地方官對其產生了抵制情緒,進而對政府禁菸產生反對態度,儘管他們並沒有因鴉片而獲得任何利潤。

最終,朝廷在各種反對聲中,不得不修改“重治吸食”的條款,將處罰措施制定得更為合理。但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打斷了清政府的禁菸計劃,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鴉片貿易在中國得以合法化,至此清政府的禁菸行動以失敗告終。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也曾下大力氣禁菸,為何最後還是失敗了?

第二次鴉片戰爭

04文史君說

禁菸政策本是一件極好的事情,但由於清政府過於嚴厲的處置政策使得地方官員對此持明確的反對態度,這正好與英國不想要中國禁菸的想法不謀而合。就這樣,儘管中國的禁菸政策搖搖擺擺地執行了十幾年,但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成效。

05參考文獻

王宏斌:《兩次鴉片戰爭期間禁菸的困境———以 “重治吸食”為中心的考察》,《歷史研究》2013年第1期。

吳義雄:《鴉片戰爭前的鴉片貿易再研究》,《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劉越)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