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一系都叫堂,媽媽一系都稱表嗎?

中國家庭有很多親戚之間有很多稱呼,有人說,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爸爸一系叫堂未必全叫堂,媽媽一系未必全稱表。下面我就來詳細說一下。

與父親這邊的有血緣關係的親戚

父親這邊的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不都叫堂親,血緣關係近一點的稱堂親,遠一點的稱族親,再遠一點的就是本家了,還有父親這邊也有表親;

爸爸一系都叫堂,媽媽一系都稱表嗎?

喬家大院中的堂

中國家族關係是一種樹形關係,主幹生出樹枝,樹枝又再生出小樹枝,又如人身上的血管,有主脈和很多的支脈,支脈又有毛細血管,民間稱之為支系和支脈。堂的古意為正屋,高大的房子,在家族支系中也就是共種堂屋(有的地方稱廳堂)的意思,即便分了家,堂屋是不能分的,還是共有的,祭祀祖先時,分家出去另建房屋的人,有權回老堂屋祭祖,或者在老堂屋中送終辦喪事。於是一個家庭繁衍過程中產生堂伯叔姑、堂兄弟姐妹。在表示家族社會關係時,堂與家族意義是一樣的,如祠堂,但堂的關係比族、本家血緣關係更親近。

中國民間因地方不同,或者姓氏不同,或者姓氏中的家族不同,甚至家族的支脈不同,對堂的稱呼有很大的差別的。如有的家族三服內稱堂,三服外稱族,如族伯叔姑,族兄弟姐妹;有的家族則是五服內稱堂,五服外稱族,這樣就有了堂爺爺、堂孫子之類的稱呼;有得更遠,八服或十服內還稱堂;有的三四個支脈後裔集在一個村子或相鄰的幾個村子,支脈內的人都稱堂,稱其他支脈為族;還有的只要共種一個祠堂就稱為堂。中國民間大部分家族稱堂的一般是三服或五服內,但這不是硬性規定,規矩一般由家族內部來確定。

父親這邊的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中女子出嫁後也有後代,如姑奶奶、姑姑等,她們的後代與孃家人稱表,這樣就有了表伯叔和表兄弟姐妹等。也就是說,與父親有血緣關係的父系親戚不都是堂親,同樣有表親。

爸爸一系都叫堂,媽媽一系都稱表嗎?

一家子

母親這邊的有血緣關係的親戚

母親這邊的有血緣關係的親戚與自己同輩的稱表親,如表兄弟姐妹,但是,與母親同輩的稱舅、姨,比母親輩分高的稱外,如外公外婆(北方稱姥爺姥姥),書面語為外祖父外祖母。每一個家庭背後都有一個家族,母親孃家的家族同樣也有稱堂的,如堂舅舅堂姨媽、堂外公堂外婆等。

表的意思同外,表、裡為反義詞,內、外是反義詞,表明夫權社會的內外之別。古代百姓家稱妻家外家,皇帝家裡稱外戚、戚畹。古代晚輩與長輩之間的名字與稱呼有避諱的規矩,既然外公外婆帶了“外”字,他們的後代不能再稱“外”,而是用“表”。

這裡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稱呼,父親這邊的有血緣關係的親戚稱為“堂”,不稱“內”,“內”字被用於稱呼妻兄妻弟及子女,如內兄內弟,內侄兒內侄女,這可能是為了與岳父家拉近親戚關係的一種古代最有智慧的稱呼,與俗話說的“郎(女婿)是半邊子”一樣,女婿不是外人。

爸爸一系都叫堂,媽媽一系都稱表嗎?

家族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