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學解決了什麼實際問題?

今天我們繼續講程朱理學,上一篇文章我們著重講了程朱理學的誕生背景。我們今天就拿程朱理學與王安石變法進行比較,因為兩套方案都意圖解決一個問題。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出程朱理學一開始長什麼樣。

王安石變法與“社會自治”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著名思想界、政治家、文學家,位列唐宋八大家,國政治理上提倡效仿商君改革,欲挽狂瀾於將頹,大興改革最終以失敗告終;在文學上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令當時和後世文人讚歎不已。

王安石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在歷史上王安石在晚清之前梁啟超之前都是一個負面人物,史學家們認為王安石變法直接導致了靖康之恥、北宋滅亡。

程朱理學解決了什麼實際問題?

王安石變法解決什麼問題?

唐朝末年因為軍閥割據土地兼併嚴重,大批農民失去土地,再加上戰亂不斷,流民問題成了社會上最大的問題,流民的規模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在宋朝初期就有很多人提出解決流民的方案,但是都沒有行之有效地將流民問題解決。

王安石變法,現在教科書告訴我們的是它的主要目的是富國強國,推動改革。其實就當時的情形來說,王安石變法的核心目的就是解決流民問題。例如:著名的“青苗法”他的構想是在農田青黃不接或者遭遇災荒的時候,由政府向農民提供低息貸款,莊稼成熟以後農民再還給國家,這個構想是不錯的,可以有效地遏制土地兼併和流民人數擴大,但是王安石變法所欠缺的是上下一心,統一思想的工作,如果沒有統一戰線,一個政策層層下放就會變質,比如說當時執行官員們不但私自加重利息,還強制放貸不管你需要不需要,反正是國家政策你必須得到,導致了更嚴重的流民暴動。

程朱理學解決了什麼實際問題?

理學家的解決方案

王安石變法遭到以司馬光為首的反對派反對,反對派更傾向於理學家的解決方案——社會自治。理學家認為王安石變法不但不能夠解決流民問題,反而還會遭到反彈。因為他把中央權力不留餘地的下制到社會最底層,會破壞農村的自發秩序。他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要靠兩個東西一個是宗族,另外一個是社倉。

宗族

“宗法制度”成熟於西周時期,由天子帶頭建立家廟,再到諸國國君和士大夫家臣,形成由宗族統治的穩定社會結構。但是中國一直到唐宋時期百姓都是無權建立宗族的,他們最高的祭祀也只能祭祀自己的祖父,而朱熹則提倡平民百姓可以祭祀到自己的高祖,這樣百姓之間就有一條宗族發展、延續的紐帶可以將流民們捆綁到宗族的治理當中了。

比如說一批流民可能是源自某一個宗族,這個宗族之中又有一些人地主,這些地主因為宗法關係自然而然的關照起這批流民,原因有兩個其一宗族關係不是一般的僱傭關係,地主有地,流民有力,合起來就形成了宗族勢力;其二因為宗族關係的確定,誰也卯不清,哪個流民犯事了會不會株連到自己。

程朱理學解決了什麼實際問題?

於是宗族設立了“族田”,“族田”屬於全族的公共財產,族田的收入大部分都用來救濟流民,或者為流民提供一個穩定的家庭和收入,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社會關係,流民問題也得到了安置。

另外朱熹在提成宗族的同時重新制定了禮儀規範,重新定義了儒家的“克己復禮”的“禮”不再是周禮,而是《朱子家禮》,後來全國各地宗族在制定家規家法的時候都是以《朱子家禮》為藍本的。

程朱理學解決了什麼實際問題?

社倉

理學家的社倉和隋朝時候的社倉不同,隋朝社倉是以官辦為主,而理學家提倡的是民辦社倉。當時中國南方發生了大規模洪災,朱熹就號召全國鄉紳到災區去賑災,建立起一座座糧倉這些糧倉就是社倉,再把這些糧倉裡的糧食按照一定利息放貸給百姓,等百姓有了收成再還到這個社倉裡面。

朱熹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對,很多人認為朱熹實在效仿王安石的“青苗法”,這個評價可不得了。要知道王安石是被譽為北宋滅亡的第一罪人,名聲很臭,這個帽子扣到了朱熹的頭上,朱熹也不禁打個寒蟬。

於是朱熹辯解道:“王安石青苗法執行者是一群中飽私囊的官員,而社倉卻是一個群有道德的紳士負責,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其實我們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朱熹與王安石的不同,王安石講究的是從上而下的權利貫徹,而朱熹則是從下而上的架空皇權,讓社會自治。

程朱理學解決了什麼實際問題?

理學宋朝的力量是正面的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這幾個黑字就會把我罵死,但是就歷史學術而言,我們還是應該事實就是,客觀的去看待當時歷史的全貌。

王安石欲圖透過皇權的力量來組織社會,而朱熹則希望透過運用理學作為紐帶形成士大夫團體來組織社會和政府,從而架空皇權。按照歷史學家餘英的話來說,如果理學沒有發生改變或許皇帝很快就會變成虛位的元首,中國也許會率先走到君主立憲的那一頭。

下一期,我們將會了解理學如何變得保守,變得可憎,它是如何變成人們現在討厭的模樣的,也希望大家能夠發表高見和觀點。

程朱理學解決了什麼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