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駕崩後會安排宮女侍候,那麼宮女們是如何伺候死去的皇帝呢?

在中國古代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加之社會生產力的侷限,人們在思想上過於迷信,尤其是對於生死極為重視,其實在我們看來,不管是生還是死都屬於很正常的自然現象,也是不可控不可逃避的。

不過古人不這樣認為,他們覺得既然生的權利在於父母,那麼死的權利就該被自己掌握,這話今天看來自然荒唐,但古人認為死後魂魄生生不息,會到另一個世界繼續生存,由此也就出現了陵墓制度,而這一制度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守陵制。

在影視劇或者書籍上,我們都會看到皇帝死後,會安排很多的宮女進行侍奉,既然皇帝都沒了,宮女們還要做什麼呢?

皇帝駕崩後會安排宮女侍候,那麼宮女們是如何伺候死去的皇帝呢?

1、興起於漢代

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何為守陵制度,說白了,這也是自先秦以來殉葬制度的一種演變。封建社會時期認為,奴隸社會的殉葬制度過於殘忍和野蠻,於是逐漸廢除。

在漢代的時候,由於政權內部的鬥爭較為激烈,這一古老的制度有死灰復燃的跡象,比如漢初高祖劉邦駕崩後,呂后就殘忍的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還讓很多沒有後代的年輕后妃去守陵。

漢武帝時期,由於他較為沉迷美色,自己的後宮人數劇增,不少女性在漢武帝駕崩時還很年輕,但都被派去守陵,一時間宮殿內哭聲一片,十分悽慘。無獨有偶,漢成帝駕崩後,著名的趙飛燕失事,也被安排守陵,她得知後選擇了自盡,由此可見守陵制度下女性的悲慘局面。

到了東漢時期,皇帝駕崩之後,制度上就明確寫著,諸位後宮的貴人都必須跟隨死去皇帝的靈柩遷徙到陵園之內。當我們翻開史料就會驚訝的發現,歷代守陵的后妃中不乏一生都沒有被皇帝寵幸過的女性,即便是曾經被臨幸過的妃子也都是沒有孩子的。

2、悲慘命運

從封建時代的守陵制度要求來看,所謂的“宮女”並非是我們大家傳統認知中的雜役宮女,還包括大量的後宮妃子,換一個角度來說,如果安排去守陵的全部都是身份較低的宮女,或許這還會成為一個搶手的“熱門”職業。

畢竟到陵園內生活無異於身處世外桃源,還遠離了你死我活的宮廷鬥爭,至於平時要做的那些粗活估計她們也不會計較,畢竟和皇宮比起來,陵園內遠離皇族難得的輕鬆自在。

但是對於原本高高在上又自命不凡的后妃們,尤其是在出身名門望族,或者在一段時間內被皇帝寵幸的妃子們來說,被安排到守陵意義就大不一樣了,從此以後自己將與世隔絕,雖然名分還在,但永遠無法獲得自由,無法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1、必須幹活

作為守陵的人,難道只是讓你遠離政治中心找個地方安心養老嗎?當然不是。在古人的意識形態中,認為皇帝的死僅限於肉體,而靈魂還會像以前一樣繼續享受生前的各種榮華富貴,所以這就要求守陵的人必須要按照皇帝還活著一樣進行侍奉,而且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怠慢,甚至要竭盡全力。

比如在唐朝史料《唐紀》中就規定,皇帝駕崩之後,凡是沒有子嗣的后妃都必須前去守陵,而且每日朝夕都要供奉,具體到各種用具的洗漱都不能耽誤,可謂一應俱全,細緻周到,那麼縱觀歷朝歷代被派去守陵的“宮女”,她們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呢?

皇帝駕崩後會安排宮女侍候,那麼宮女們是如何伺候死去的皇帝呢?

2、主要任務

首先就是做到“侍死如生”,什麼意思呢?守陵的女性每日都必須在正常時間內洗漱化妝完畢,不僅自己的面貌要乾乾淨淨,衣服也要穿戴得整潔有序,十分漂亮。

其次的一件事就是關於祭祀,這些女性每天都要按照時辰的要求到寢殿內進行祭祀,上面提到的一天四次進貢吃食是在寢殿中進行,每個月還要到陵廟中祭祀,陵廟祭祀一年之內要進行二十五次之多,偏殿一年是需要祭祀四次,這些祭祀是每個人都必須無條件參加的。

另外,除了廟宇和墳陵的祭祀,皇帝生前用到的冠冕衣服也需要定期請入到宗廟中祭祀一番,之後取回,整個過程不能有一句說笑,必須充滿虔誠和悲傷,面對這一套套的衣服和頭冠,也不能看作是死人的無用之物,必須當成是皇帝無時無刻穿著一般,這就是史書中記載的“遊衣冠”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大都迷信,這些事在我們看來根本沒什麼意義,但是對於這些守陵的女性來說,她們和男性一樣認為有靈魂存在,在荒涼的陵園之中,每日對著死去皇帝的這些物品,還要充滿虔誠的整理,這不僅僅是身體上的負擔,更是心理上的巨大折磨。

所以這些被安排守陵的女性很少能夠以高齡善終,大多會守陵數年後猝然而逝。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