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能被風扇吹歪?面癱其實很常見!

伏天午間,在沙發上小睡片刻,醒來時發現自己的臉被空調扇“吹歪”了。到醫院檢查,診斷為面癱。

入夏以來,市內醫院接診的面癱患者數量大幅增加。

面癱:令人焦慮的煩惱

面癱是中醫病名,顧名思義是指面部癱瘓,也就是面部肌肉不能正常活動,西醫稱之為面神經麻痺。

臨床上,面癱分中樞性面神經麻痺和周圍性面神經麻痺兩種。中樞性面神經麻痺通常是由於顱腦損傷或病變引起,同時伴有神志改變及肢體的偏癱。我們今天要談的面癱是指周圍性面神經麻痺,只單純的表現為患病的那一側面部表情肌癱瘓。

多數患者往往在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活、口角歪斜。面癱症狀主要表現為:患病一側眉毛往上抬時額頭皺紋消失,閉眼時眼睛不能完全閉合,由於淚點隨下瞼外翻,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表現為迎風流淚。患側鼻唇溝平坦,嘴角下垂,口唇不能閉合,鼓腮和吹口哨時有漏氣現象,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於患側齒頰間隙而出現夾食現象,並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部分患者有舌頭前2/3味覺出現障礙、聽覺過敏等症狀。患者在微笑或講話時,嘴角下垂及面部歪斜更為明顯,常因影響美觀而引起焦慮。

天氣多變,面癱防不勝防

面癱發病沒有明顯的年齡或性別傾向,也就是說,無論男女老少都有可能被面癱找上門。

那麼引起面癱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面癱的人越來越多呢?

西醫認為,由於很多人生活作息不規律、熬夜、工作壓力大等原因,導致機體免疫力降低,或既往有基礎疾病機體免疫力受損,流感病毒、水痘病毒、皰疹病毒等乘虛而入引起面癱。

中醫則認為,面癱多與受寒有關。天氣的劇烈變化,防寒保暖措施不得當導致面部、頸部受寒而出現。如夏季喜食冷飲,吹空調或風扇不當、洗頭洗澡後吹風受寒,春秋季節風大未採取適當的避風措施,冬季早起騎車外出或起夜時保暖措施不到位均有可能導致面癱。尤其在天氣變化莫測的武漢,面癱發生往往防不勝防。

早診不留後遺症

面癱病程可分為急性期、恢復期和後遺症期。

急性期一般為2周,期間面癱症狀有可能加重。患者由於年齡、身體狀況、所處環境等不同,恢復期長短不一,大部分患者發病後2-4周開始恢復,3個月至半年以上仍未治癒的進入後遺症期。

總的來說,面癱應當早發現早治療,避免造成難以恢復的後遺症。

面癱有哪些治療措施呢?西醫常予以抗病毒、營養神經、糖皮質激素、B族維生素等藥物治療。中醫治療面癱主要有針刺、電針、艾灸、耳穴壓豆等中醫適宜技術以及中藥內服為法。

研究表明,面癱急性期針灸干預可有效減輕面神經水腫,改善面部血液迴圈,促進面部肌肉功能恢復。針刺是透過刺激面部、手足陽明經等腧穴,達到祛風通絡、疏調經筋之效。電針在普通針刺的基礎上,增加了特定頻率的脈衝電刺激,是針刺作用的延伸與增強,適用於面癱恢復期和後遺症期。

預防面癱,好習慣很重要

得了面癱,在接受專業醫學治療外,我們能為自己做點什麼?

急性期口眼歪斜明顯,影響美觀,有些患者不願出門見人。其實不出門是對的,儘量減少戶外活動、多休息,是提高免疫力、幫助恢復的重要一環。

保持眼部清潔,可用眼罩蓋住患眼以預防結膜及角膜感染,儘量減少用眼,減少看手機、電腦的時間,晚上可以早點睡覺。有味覺障礙的患者,進食前需要用手或其他感覺正常的部位感受食物或水的溫度,以免燙傷舌頭,儘量將食物放在健側舌後方,細嚼慢嚥,飯後及時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可用熱毛巾對患側進行熱敷,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面部肌肉活動度開始恢復時,需做肌力訓練,以訓練表情肌為主,可做睜眼、皺額、吸吮、翹嘴唇、開口笑、提嘴角、吹口哨、噘嘴唇等動作,每次約20分鐘,每日1至2次,直至康復。

面癱發生與暴受風寒有關,生活中應注意防寒。飲酒後、沐浴後更要注意保暖,不要對著空調、電扇直吹。痰溼體質的人,平素飲食要清淡,少吃肥肉、油炸食品、海鮮等,以杜絕生痰之源。寒冷、大風天氣可透過戴口罩、帽子、圍巾、頭盔等避免風寒邪氣直入面部經絡。生活中要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

【來源:東西湖區融媒體中心】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