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不說話,就是貴人語遲嗎?父母淡定是好事但別大意

大家好,我是二胎媽媽小燕。

週末帶兩娃在遊樂場玩,我碰見兩個媽媽在聊天。一個媽媽對另一個媽媽說:“自己孩子都馬上三歲了還不說話,老人急得團團轉,天天催她們帶孩子去看醫生。她覺得沒什麼,貴人語遲嘛。”另一位媽媽也贊成她的說法,男孩子本來就說話晚。

三歲孩子不說話,就是貴人語遲嗎?父母淡定是好事但別大意

我觀察了會那位媽媽,大概明白了為什麼她的孩子不願意說話?她照顧得太用心了,孩子一個表情,一個動作,媽媽就心領神會地滿足孩子的需求了,孩子自然不需要說話了。

作為養育兩個孩子的媽媽,我自然知道現在很多家長的焦慮。尤其是孩子不會爬,走路晚,說話晚……都會成為父母焦慮的源頭,讓很多父母擔心。而像開頭這位媽媽這樣淡定的媽媽,確實很少見,也值得我們學習。

但媽媽淡定,不代表我們就無為,而要重視起來,自查對照下,然後尋找孩子說話晚的原因,幫助孩子開口表達。

孩子的語言發展過程

美國匹茲堡大學碩士胡婧在文章中指出,我們的語言發育分為三個階段,發音,理解和表達。也就是說,先經過語言的理解,再發展到語言表達。

1歲以內嬰兒

:透過發聲、哭泣和肢體語言來溝通,對一些熟悉的詞有迴應。

三歲孩子不說話,就是貴人語遲嗎?父母淡定是好事但別大意

2歲以內幼童:

開始把2-3個詞放在一起組成簡單的句子。

3-4歲:

開始學習詞彙中更復雜的含義,比如問:“大海是什麼”,可以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歲以上

:能夠明白和使用新學的句子去表達,可以解釋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發生?

雖然每個孩子的語言發育有差異,有的說話早,有的說話晚,但如果2歲半以後還不說話,就要引起家長重視,最好找找原因。

孩子不說話的可能原因

1、遺傳因素:父或者母說話晚,孩子自然說話晚

腦科學專家洪蘭教授在書中講到,她的一位同事是教授,老大四五歲還不開口說話,她帶著孩子尋遍名醫,做了無數的檢查,都說孩子沒問題,可是孩子遲遲不說話,讓她很焦心。6歲時候,老大突然開口說話,還一開口就是整句整句地說,讓她很吃驚。

老二後來也是如此,四五歲不說話,直到她和老公回婆家才得知,老公和他的弟弟妹妹都是6歲才說話。她才知道兩個孩子說話晚源於遺傳因素。

2、父母少言寡語,孩子的語言環境不良

父母少言寡語,沒有給孩子豐富的語言環境,孩子自然沉默寡語。只有照料者給他們提供豐富的語言刺激,孩子才會有豐富的詞彙量,才會去表達。

《父母的語言》書中講道,父母的語言,直接塑造孩子的大腦,家長與孩子對話越多,做話癆父母,孩子的詞彙量增長的越快,孩子三歲後的智力水平就越高。高收入水平家庭的孩子聽到的語言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多56 萬個。

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並不是他們的家境多富有,而是他們一出生,就能夠在語言豐富、積極正面的環境中薰陶。早期的語言環境才是影響孩子最終學習能力的關鍵。

所以,在孩子出生後,我們就要和孩子多說話,哪怕我們碎碎念,哪怕我們和孩子描述正在發生的事,哪怕我們做的事在外人看來有些傻也沒關係,因為這都是我們給孩子的寶貴財富。

3、父母用心過度,對孩子心領神會

開頭那個三歲不願意說話的孩子,就是因為有一個過於熱心的媽媽。孩子想玩勺子,看一眼媽媽,媽媽就心領神會,趕緊把勺子遞給他。

孩子看眼媽媽,媽媽就知道孩子的想法,立即滿足孩子的需求,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已經表明一切,而且媽媽也非常懂她。久而久之,孩子就不願意開口了。

三歲孩子不說話,就是貴人語遲嗎?父母淡定是好事但別大意

也有一些媽媽給我抱怨,不是說家長要及時迴應孩子嗎?我們滿足孩子的需求,就是在愛他們呀!怎麼我們的好心反而會破壞孩子說話的意願?那我們到底該怎麼做?

確實,

我們在陪伴孩子成長時,要做他們的觀察者,及時迴應他們的需求,無條件地滿足他們的需求,給他們充足的愛與營養。但是及時地迴應孩子,不代表我們事事包辦,而是在孩子指著玩具時,詢問孩子是想要玩這個玩具,給孩子溝通,創造語言交流的環境。

尤其在孩子一歲半後,當孩子有所需求時,我們可以在旁邊等待孩子,鼓勵孩子表達出來,然後再來滿足他們。如果他們還不能表達,那我們在滿足他們時,可以多給他們重複描述手中的玩具,幫助他們表達。

孩子不愛說話,家長可以這樣做

雖說語言發育有早晚,有遺傳因素,但是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多給孩子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幫助孩子早開口說話,刺激他們的語言發展。

1、多和孩子說話

孩子是透過模仿學會說話,照料者多和孩子說話,孩子就會在語言豐富、積極正面的環境下學習更多的詞彙量,從而刺激他們的大腦發育,更願意開口說話。

所以,在孩子出生後,我們就可以多對孩子說話。比如在幫孩子洗澡時,給他們描述我們正在做的事。“媽媽要把你放在水桶裡,給你洗澡。我們先用毛巾洗頭,把頭洗乾淨了,要把臉洗乾淨……”

三歲孩子不說話,就是貴人語遲嗎?父母淡定是好事但別大意

帶孩子外出散步,給孩子描述路邊的大樹、綠油油的小草、五顏六色的花朵。當孩子對窗簾感興趣時,盯著窗簾看,我們可以給他描述:“寶寶是在看窗簾嗎?上面有白色的花朵,窗簾是媽媽挑選的……”

我們多和孩子說話,孩子的詞彙量就越多,大腦發育得就越快。

2、刺激孩子說話的意願

做孩子的觀察者,及時迴應孩子,但不要急著滿足孩子,從而刺激孩子的說話表達。

比如在孩子開口咿咿呀呀時,我們多回應孩子的咿咿呀呀,模仿他們咿咿呀呀,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說話是被喜歡,被鼓勵的,從而更願意咿咿呀呀。

在孩子開口喊媽媽時,媽媽要及時地迴應孩子,並熱情地擁抱孩子,告訴孩子,媽媽聽到你喊媽媽,媽媽聽到了,媽媽很喜歡你喊媽媽。

3、多給孩子唱童謠、手指謠

童謠或者手指謠都是朗朗上口,有韻律的,方便孩子模仿發音。我們多和孩子唱童謠,玩手指謠,孩子就會在重複、豐富的語言刺激下更願意開口說話。

三歲孩子不說話,就是貴人語遲嗎?父母淡定是好事但別大意

孩子說話有早晚,有個體差異,父母不要太焦慮,但如果孩子兩歲半後仍然不開口說話,父母最好要重視,給孩子檢查下,以免因為自己的大意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燕育兒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