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重病將死,唐太宗大怒:不報此仇,名字倒著寫!

貞觀年間,長孫皇后重病,眾太醫束手無策。孫思邈伸手切脈,片刻後,突然驚叫,“皇后要死了!”唐太宗聽罷,大笑道,“給我重賞!”

長孫皇后重病將死,唐太宗大怒:不報此仇,名字倒著寫!

長孫皇后,小字觀音婢,宰相長孫無忌的親妹妹, 唐太宗心尖上的女子。可即使貴為皇后,也躲不過頭疼腦熱。

而在民間,有一位藥到病除的神醫,名叫孫思邈。西魏大臣獨孤信對孫思邈十分器重,稱其為“聖童”。

他淡泊名利,最怕官場逢迎。楊堅在位時,曾召他做國子博士,可他堅決不受,聲稱自己蠢笨,不會世故。

此後,唐太宗、唐高宗,更是屢此邀他做官,也被拒絕。

581年,見國事多端,他心灰意冷,隱居太白山中,鑽研醫書、採集草藥,還確定出233種草藥的最佳採集時間。

然而,醫術高超的他,從小卻命運坎坷。

他出生前,家裡還有3口土窯、十幾畝薄田,勉強能餬口,可自打孫思邈降生,他就大病小災不斷。

村裡的庸醫趁機訛詐,每看一次病,就佔一畝六分地,等地沒了,就拿土窯頂,沒兩年,家裡就只剩一口土窯。村裡人都罵庸醫為“胡剝皮”。

更要命的是,父親又得了雀目,母親也得了大脖子病,一家子病號,生活沒有半點盼頭。

一天,父親給地主做傢俱,看到小少爺讀書,突然醒悟,回家對兒子說,“我就是累彎腰,也要供你讀書,將來當大官,為皇上盡忠!”

可孫思邈飽受疾病之苦,暗暗立志,要行醫濟世。

孫思邈是個好苗子,他天資聰慧,年僅7歲,就識字過千,每天能背1000多字的文章,與此同時,他也瞞著父親,偷偷跟採藥人魏大爺學醫。

然而,真正令他下定決心,要棄文學醫,是因為寶鑑山一位婦人。

當時,那位婦人難產,生了2天2夜,也沒生下孩子。家人沒辦法,求到“胡剝皮”門上,那潑皮揚言有法子,卻索要一兩金子。

農村人家,一輩子都沒見過金子,哪裡掏得出來,一家老小登門磕頭,他硬是不去。就這樣,女子硬生生被拖死了。

得知此事,孫思邈悲痛欲絕,他痛恨庸醫無德,更恨自己醫術不濟,那一夜,他長跪不起,求父親答應他學醫。

父親沒什麼文化,也不懂什麼大道理,可他知道,行醫如行善,功德無量,也不再阻攔。

長孫皇后重病將死,唐太宗大怒:不報此仇,名字倒著寫!

這一年,他18歲,正式踏入醫門,並一發不可收拾,短短几年,就成了遠近聞名的郎中。

因為房子小,他在門前搭了草棚、栽了槐樹,供病人遮蔭避雨,還搭了簡易床鋪,親自給重病者煎藥。

而他行醫之時,也發生了許多奇妙的事。

有一次,他在採藥途中,見到一群抬棺的隊伍,棺木的縫隙中,滲出殷紅的鮮血。孫思邈一把攔住,開棺扎針,沒多久,棺木中的女子甦醒,還順產下一個男嬰。

原來,血液未凝固,才會不斷滴落,這樣的患者,大機率能救活。

還有一次,他在四川青城山煉藥,在地上挖出一個洞,埋入一個砂罐,再放進一袋硫磺、一袋硝石,再用土把罐子周圍都埋嚴實。

之後,他掏出三個皂角,用火石點著後,丟進罐子裡,只聽呼啦一聲,罐裡冒出熊熊火焰,煞是好看。

孫思邈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的無心之舉,竟誕生了四大發明之一——火藥。

長孫皇后重病將死,唐太宗大怒:不報此仇,名字倒著寫!

而他的醫德醫風,被廣為傳頌,連遠在皇宮的唐太宗,都有所耳聞。

恰好當時,摯愛長孫皇后重病,太醫們都沒什麼好法子。

唐太宗大怒,砍了好多人,並大喝道“不報此仇,名字倒著寫!”然後下令,傳孫思邈入宮。

可是,宮裡頭規矩多,孫思邈一個70歲的老頭子,怎麼好隨便摸皇后的手呢?

孫思邈即刻表示,可以懸絲診脈。可奇怪的是,他號了半天,竟驚慌大喊,“皇后要死了!”

周圍人嚇壞了,唐太宗聽罷,卻哈哈大笑,“果然神人!”

其實,是他暗中做了手腳,將絲線綁在太監的手腕上,孫思邈被奇怪的脈象嚇到,這才受驚喊出了聲。

考驗結束,孫思邈給長孫皇后號脈,並開了一張藥方。一劑過後,長孫皇后就能起身說話,幾天後,病症消失。

唐太宗大喜,極力挽留,請他入朝做太醫,享盡富貴,可孫思邈拒不接受,依舊回山中隱居。

到唐高宗即位,再次纏著他入宮,孫思邈推辭不過,便將徒弟劉神威推了出去。高宗如獲至寶,忙將他安排進了太醫院。

孫思邈晚年著書,手不釋卷,他創造了24個第一次神話:

首個麻風病專家;首個將美容藥推向民間的人;首創胎盤粉治病;首創複方治病……

而他的高壽,更是令人津津樂道。

有人說,他活到了102歲,也有人說,他活到了142歲。

據傳,他當年親手栽種的槐樹,仍有一棵存活。

而孫思邈淡泊名利,行醫濟世的精神,也如這棵千年古樹,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