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鄱陽湖的河蚌,想不到也有“乾死”的一天

受降水偏少及持續高溫影響,

長江流域遭遇罕見乾旱,

我國第一、二大淡水湖——

鄱陽湖和洞庭湖水位持續走低。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監測資料顯示,

兩湖水體面積明顯“縮水”,

近一個月水體面積減少了約66%。

住在鄱陽湖的河蚌,想不到也有“乾死”的一天

洞庭湖龜裂的河床

鄱陽湖8月進入枯水期

在鄱陽湖南磯山乾枯水域,

因水位下降嚴重,

湖床大面積裸露,

湖底的泥土已經龜裂。

住在鄱陽湖的河蚌,想不到也有“乾死”的一天

在此捕魚20多年的魏治福稱,

捕了20多年魚,

第一次在湖上騎車。

住在鄱陽湖的河蚌,想不到也有“乾死”的一天

龜裂的河床上,

死掉的河蚌、螺螄隨處可見。

住在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的河蚌,

可能沒想到

自己有一天也會面臨“乾死”的命運。

住在鄱陽湖的河蚌,想不到也有“乾死”的一天

長時間38、39度的高溫,

也造成大量魚類缺氧死亡。

住在鄱陽湖的河蚌,想不到也有“乾死”的一天

魏治福介紹,

往年的8月正是水草豐美的季節,

10月份後才會進入枯水期。

“今年7月份漲水到最高峰後,

(水)大概退了20多天直接退幹了。”

住在鄱陽湖的河蚌,想不到也有“乾死”的一天

8月19日,星子站水位退至9。99米,

鄱陽湖提前進入枯水期。

受乾旱影響,

這片水域水位線比往年退後超過2公里。

住在鄱陽湖的河蚌,想不到也有“乾死”的一天

截至8月22日16時30分,

乾旱已造成江西278。4萬人受災,

農作物受災面積達330。6千公頃,

絕收26。9千公頃,

直接經濟損失24。1億元。

目前,當地已經組織村民打井灌溉農田。

洞庭湖瘦成“閃電” 生態受損

有著“長江之腎”稱謂的洞庭湖,

在一個月內經歷了“滄海桑田”的鉅變:

水位驟降,水域面積劇減,

魚類死亡,河床變成青青草原……

住在鄱陽湖的河蚌,想不到也有“乾死”的一天

FY-3D氣象衛星洞庭湖水情監測多通道合成圖

(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在東洞庭湖的核心區域,

本該一望無垠的水域變成大片青草地,

只有大堤邊區域剩下狹長水塘,

大量白鷺聚集在水塘裡覓食。

據周邊村民介紹,

往年此時,

洞庭湖的水位要比現在高出至少5米。

由於洞庭湖水位驟降,

周邊漁民的魚塘水位也下降不少,

漁民愁得睡不著覺。

漁民王師傅表示,

他的魚塘每天都會出現死魚,

“正常情況下我可以賺20多萬元,

但今年能保本都算不錯了。”

而他種的黃豆、玉米已經全部“乾死”。

住在鄱陽湖的河蚌,想不到也有“乾死”的一天

洞庭湖河床

由於莊稼受旱嚴重,

不得不從乾涸湖塘抽水抗旱,

也使洞庭湖本就不“富裕”的水量變得更少。

住在鄱陽湖的河蚌,想不到也有“乾死”的一天

華容縣梅田湖鎮友誼村的一條灌溉渠

洞庭湖退水過快,

也造成湖中大量魚類被困死亡,

可能影響湖中生態。

一名漁政工作人員表示,

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

巡查洞庭湖中的未乾涸的水塘,

發現死魚後及時進行打撈,

再將死魚集中進行掩埋,

以免汙染水質。

住在鄱陽湖的河蚌,想不到也有“乾死”的一天

洞庭湖中小水塘邊的死魚

一名從事魚類生態學研究的教授稱,

從宏觀管控來看,

最重要的工作是

及時為洞庭湖等通江湖泊補水,

提升水位以恢復生態系統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