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印度,相當於中國的哪一年?

【影片/觀察者網 董佳寧】

各位好啊,我是董佳寧。我在東方小孟買——上海,給大家帶來報道。

在外網上,印度人特別喜歡拿中國跟自己比較,每一箇中國有關的議題,總有他們的身影:“我們印度很快也將擁有這些成就,love from India。”西方主流媒體們,也熱衷於把印度塑造成下一個中國,在國內網上衝浪,刷到印度影片的時候,也常常會有這樣的評論:不要笑話人家,十幾年前中國也是這樣的。

可我覺得吧,可能是上網的人都比較年輕,以至於這個問題,問的十分奇怪,因為出生稍微早一點的人還記得,我國GDP總量1988年起穩定超過印度,但人均GDP跟印度還有一定差距。那時大家討論的是,中國還要多少年才能追上印度?直到1993年,我們的人均GDP才實現反超。

沒錯,影片前的80後和早期90後們,你們出生的時候中國還不如印度。中國才是追趕者啊,二十多年過去,中印GDP差距越來越大。1990年,印度GDP相當於中國的90%,2000年,印度相當於中國的40%,2010年是25%,今年已經不到20%,正常的問題應該是:為什麼印度被中國超越,而且越甩越遠?這才對吧?到底是我出了問題,還是這個世界出了問題,小編也十分困惑。

當然,不管是印度還是中國,總有很多人說:中國1978年經濟改革,印度是1991年,所以中國領先十幾年是理所應當的。這個話意思就是印度起點低。可是有一個問題又被忽略了。就是印度剛開始經濟改革的1991年,人均GDP比中國還高10%。那是不是印度又成了起點高了呢?

況且印度1995年就加入了WTO,又等了中國6年。並且這個邏輯本身就是:早發力的(中國)是憑藉先發優勢,後發力的(印度)一定會趕上來。那埃隆•馬斯克49歲成為世界首富,我能不能說:我距離成為世界首富只有十幾年呢?

不過一些印度網友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他們認為,論金融,孟買領先上海20年。論城市的美麗,新德里遠勝北京。論發展潛力,欽奈也比深圳大得多。所以中國不僅有小孟買,還有小新德里、小欽奈。這幾十年,中國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印度正在迎頭趕上,後勁十足。那麼,我們這期就來聊聊,印度現在,到底相當於中國的哪一年呢?

現在的印度,相當於中國的哪一年?

在印度新德里,兩名男子打傘防曬。新華社發(賈韋德·達爾攝)

很多人會粗略的用GDP比較,2021年,中國名義GDP是17。7萬億美元,世界第二,印度約為3。2萬億美元,排名第六。單從數字上來看,大概是中國2006—2007年的水平,印度網友們也是這麼認為的。

但不得不考慮兩個問題,首先應該想到的,2021年的3。2萬億美元,這是名義GDP,計入通脹的,那跟次貸危機之前的美元,是一回事兒嗎,尤其是最近兩年,美國新印製的美元,已經相當於過去40年的總和。其次,印度為了選舉支援率,進行過多次GDP注水的操作,尤其是2015年那波神操作,直接把“牛糞計入GDP”捧成了全球網路熱梗。

因此按GDP直接對比,似乎有點不靠譜,我們這次從生產和消費等多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的比較,這樣大家才能有更具象、立體的認識。

先來看生產端,發電量和能源消耗是衡量工業生產的重要指標。2021年,印度發電量1。7萬億千瓦時,全球佔比6%,排名第三,這個發電量大約是中國2002年左右的水平(1。65萬億千瓦時)。2021年,印度的石油消費量是2。2億噸,佔世界份額的5。2%,也是排名第三,相當於中國2000年的石油消費量(2。2億噸)。2021年,印度鋼鐵產量1。18億噸,全球第二,跟中國1998年(1。16億噸)差不多。

那麼,從工業生產的角度看,印度大約相當於2000年左右,加入WTO前的中國。但印度經濟的結構跟當時的中國偏差比較大。當時中國工業增加值佔到GDP的一半以上,正在努力推進工業化,力圖成長為世界工廠。印度目前第二產業僅佔到GDP20%,而農業和服務業分別佔25%和55%,這個比例是很奇特的。

一方面服務業佔比過高,直奔發達國家而去,但從人口結構上看,印度有三分之二國民依然是農民。英國經濟學家科林·克拉克在《經濟進步的條件》一書中指出:隨著社會的發展,勞動力首先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當收入進一步提高時,勞動力便向第三產業轉移。很明顯,印度已經突破了經濟學規律。可見一味提升第三產業佔比,你的未來未必是歐美,還可能是印度。只看服務業的資料,印度已經達到2008年中國的水準。

再看農業生產方面,印度耕地面積超過1。55億公頃,和美國相當,遠超我國,一年多熟,天賦異稟。但2021年,印度糧食產量約3億噸,只相當於我國1978年的水平。人均產量232公斤,大約是中國1950年(239公斤)的水準,第一產業可以說是慘不忍睹,浪費了土地天賦。

再來看消費端的對比,這個更能表現普通人的生活。

我們先看看衣食住行方面,印度的人均服裝消費大約50美元(2018),和我國1993年相當。從飲食上來說,印度的人均每日熱量攝入(2533kcal,2018),也就是吃飽飯的程度,也相當於中國1993年(2538kcal)的水平。其中青少年發育遲緩的患病率在35%左右,只有我國1989年的水平。

住的方面,印度城市化人口和我國1999年相當,都是35%左右。出行方面,印度每千人汽車保有量22輛,相當於我國2004年的水平,高速公路里程約1600公里,和我國1994年相當。鐵路6。8萬公里,和我國1999年相當,民航客運量和我國2000年相當。其他基建我看就不比了,有點欺負人。

再看看生老病死方面,印度的嬰兒死亡率10萬分之27,達到我國2001年的水平,但是孕產婦死亡率高達10萬分之145,只有我國八十年代的水平。人均預期壽命,印度剛剛突破70歲,大約相當於我國1995年的水平。

至於每10萬人口謀殺率,比這個可能有點賴皮,因為我國只有不到0。6,當然印度做的很好,最近三十年從5。5起降到了3。5起,已經比美國(3。9起)更加安全了,但依然超過我國有統計資料以來的任何一年。我們治安比較差的1990年代初,也就在2起左右,所以無法比較,可能相當於建國前吧。

類似的還有婦女地位,比如女性佔官員的比例、女性勞動參與率,同樣因為我國沒這麼差過,所以無法比較,估計也相當於國民政府時期。

現在的印度,相當於中國的哪一年?

在印度孟買拍攝的地鐵一號線女性專用車廂。新華社記者張迺傑 攝

其他的一些資料,比如教育科研方面,成年人識字率74%左右,大約和我國1988年相當。人均受教育年限6。4年,大約和我國1999年相當。每百萬人口的科研人員佔比,這個超出統計範圍了,大約和我國80年代末相當,研發支出佔GDP的0。66%,相當於我國1998年水平。

日常生活方面,印度人均淨儲蓄312美元,大約相當於2003年中國,考慮到美元貶值,實際應該也是90年代中後期水平。人均用電量(804kwh),大約是中國1996年(821kwh)的水平。人均碳排放量,印度是1。8,大約相當於我國1990年的水平。

總之,綜合生產和消費的資料來看,我認為作為一個普通人,在印度實際的生活水平,大約和我國90年代中後期相當,這個資料其實很尷尬,就像我一開始說的,我國人均GDP追上印度,實際上是1993年的事情,也就是說經過將近30年的發展,印度只磨蹭著前進了幾年。

所以我大膽做個預言:再過30年,也就是2050年左右,印度GDP資料可能會很高,但上述各項實際生活體驗,大概只能到我國2010年左右的水平。可能有人會說什麼,你是故意貶低別人,看空印度。請注意,很明顯我是看多的,已經是樂觀的了,甚至是帶著美好的祝福的。但凡對全球經濟有一丟丟概念,都知道中國2000年到2010年這十年,經濟膨脹的規模有多麼恐怖。如果你不信,就請三連一下,30年後再來挖墳,我們到時候再看嘛。

印度這些生產消費的相關資料,也可以從其他角度得到佐證:從1970年到2020年,印度佔亞洲經濟的比重,從12%下降到了8%。佔全球經濟的比重,從1964年的3%,到1990年的1%,再到2020年的3。2%,發展速度只能說是和世界平均水平相當,低於亞洲平均水平,並沒有比別人發展的更快。再比如中國從2005年GDP突破2萬億美元后,用了兩年(到2007年)就突破了3萬億,而印度從2014年突破2萬億,用了七年(到2021年)才突破3萬億,甚至低於自己1-2萬億時的發展速度。

我們前一陣說過,從二戰前的貧窮農業國,發展到今天,成為高收入(人均GDP超過1。32萬美元)工業國的國家,有且僅有韓國一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相比自己以前,那是發展了,但橫向一比較,富的依然富,窮的依然窮,印度的表現,其實就是一個正常發展中國家的表現:和全球的發展齊頭並進。

什麼才算是追趕呢?比如中國1990年GDP相當於美國的6%,2000年相當於美國的12%,2010年相當於40%,現在已經接近80%,這個差距起碼是逐步縮小的,才能討論多少年能追上的問題。印度早期和中國經濟規模相當,現在下降到不到中國的18%,差距是越來越大的,討論多久追上中國,我認為為時過早,誠懇一點兒說,印度的“超級大國夢”目前還缺乏現實支撐。

外媒熱捧印度的原因,主要是想挑撥中印關係,試圖把雙方打造成競爭對手,擺出的論據,無非是認為印度未來可期,人口、土地、資源、外交環境,哪樣都不輸中國,甚至還略勝一籌,經濟增速也很亮眼。但經濟是一門社會科學,是關於人的學問,如何組織人、管理人、實現人的價值,才是發展經濟的所在,而不是僅僅盯著賬面上的資源,片面地做比較。

印度要想實現“超級大國夢”,就需要認識到社會組織的複雜性,對社會基礎進行改革,充分最佳化人口、土地、資源的關係,才能讓國家高效運轉起來,在此之前,我們不必過於關心。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